首页> 年度报告>临渭区> 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1 14:55
单位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工作方针政策;组织实施强农惠农农机化发展项目;组织机械化农业生产及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工作;负责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组织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建设;开展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受理质量投诉工作。
住所 渭南市临渭区民主南路13号
法定代表人 雷军利
开办资金 39.1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82万元 4.7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1、机械化农业生产。全区“三夏”期间,累计投入机具达到2.86万台套,完成小麦机收面积62.5万亩,其中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61.9万亩,完成玉米播种面积43.5万亩,其中玉米精量免耕施肥播种43.2万亩。“三秋”期间,累计投入机具2.96万台套,完成玉米收获面积49.36亩,其中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46.8万亩,完成小麦播种面积64.8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播种面积64.2万亩。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5%。2、农机安全服务工作、培训。农机安全服务工作,以预防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主要目标,重点采取进村入户零距离服务农户的方式,开展农机免费管理工作。3月初,安全工作人员分3个组,在瑞峰农机合作社、宏业农机合作社、锦绣农机合作社、碧野秸秆综合利用农机专业合作社设立四个检验点,开展免费检验农业机械。全区共注册登记农业机械752台,检验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3650台,发放跨区作业证2351本。农机培训工作,以提高驾驶操作人员操作技能和安全为目标,继续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举办农机驾驶员培训班12期,新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199名,其中复训是215人,职业技能鉴定人员23人,处理农机质量投诉6起。全区全年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3、农机深松整地工作。2022年,农机深松整地工作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一是以临渭区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名义联合制定印发了《临渭区2022年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实施方案》(渭临政农发〔2022〕168号),对全区农机深松整地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二是针对今年深松整地项目方案的变化,召开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手座谈会,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就农机深松整地的“互联网+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确定最新的“互联网+监管”的统计模式,保证深松面积统计和质量监测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确定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深松整地作业任务,并分配至各街镇。四是制定印发了《临渭区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规范》(渭临农机发〔2022〕42号)。五是督促合作社开展机具检修,安装调试远程监测设备47台。六是加强对街镇的指导,由两名副主任分别带队,分别深入相关街镇,指导深松整地项目实施,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宣传,抢抓农时,推动了深松整地项目顺利实施。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2.3万亩。4、农机购置补贴工作。2022年,我区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工作,严格执行中省市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组织,精心部署,宣传到位,措施得力,规范运行,阳光操作,确保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规范高效廉洁实施,取得了满意的实施效果。截止目前,共下达资金2100万元,加上年度结余7.54万元,共计可实施2107.54万元,截止目前已全部实施完毕兑付到位。5、农机跨区作业。2022年,我区继续组织2300多台联合收割机和750多台拖拉机开展机收、机播、机耕、秸秆还田跨区作业,带动劳务输出1.1万人。一是区农机化发展中心在加强管理、保障秩序、突出服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机收作业队的组建、安全教育和后勤保障等工作。二是对参加跨区机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免费发放《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证》2100份,减少了农机手跨区交通费用,方便了农机手跨区通行,延长了机具作业时间,增加了农机手的作业收入。三是要求参加跨区机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必须牌证齐全、年度检验合格,并持有区农业农村局核发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证》。四是在全区成立6个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和8个跨区作业零配件供应及维修中心,做好农机维修、农机零配件供应等后勤保障和农机社会化服务。6、加强机收减损培训。2022年,我区切实加强对联合收割机管理,要求所有参加跨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在检验合格领取跨区作业证前,需经过机收减损技术培训并完成答题测试,获得培训结业证,才能领取跨区作业证。从3月初开始,我们依托陕西省现代农机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机收减损技术和安全培训,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朱瑞祥教授、省农机安全互助协会秘书长雷西军、渭南市农机安全工作站科长王远等进行理论培训;在农机人才实训基地,邀请农机经销企业售后服务、维修服务高级技师以及土专家等进行实操训练,现场讲解、现场问答,活泼生动,实效显著。累计举办培训班23期,完成培训2165人次,其中联合收割机暨机收减损技术培训班18期,新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3期,农机农艺融合农业技术培训2期。通过培训,提高了驾驶操作人员的驾驶操作技能、机具调整技能,树立了减损就是增收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7、扎实做好农机化发展项目。2022年,上级部门安排我区农机化发展项目2个,共争取资金72万元,分别是农机化服务能力建设提升项目50万元、农机安全免费管理22万元,区农机化发展中心均已按照文件精神,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扎扎实实组织实施,完成了相应时间段的工作任务。二、社会效益情况:2022年12月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94.1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6.78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5%,农机经营收入达到7.28亿元。农机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既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对于促进美丽乡村,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渭北各街镇与南部塬区各街镇农机化发展水平不均衡,表现在渭北各镇平原地块机械化水平高,拥有量大,南部塬区丘陵山地机械少,作业水平低。二是农机农艺融合还不足,表现在小地块作业阻碍了大型机械的应用,降低了机械化作业水平。三是葡萄等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表现在果园耕翻、中耕施肥、植保、割草、水肥一体化灌溉水平较高,但果树栽植、套袋、作业平台修剪、采摘运输、深加工等机械化技术水平较低。四、2023年工作计划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领导安排重点建设工作任务。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继续做好美丽乡村振兴工作,继续做好平安建设和农机系统的信访维稳工作。1、认真组织好农机化生产工作。围绕“春耕”、“三夏”、“三秋”关键季节,加大信息、技术的服务力度,做好机械调度,稳定作业秩序,提高作业质量,服务农业生产。同时抓好跨区作业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增加农民收入,以农机化工作推动乡村振兴。2、争取资金,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主要是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同时,提前谋划,与省市农机主管部门沟通,策划申报2023年农机化发展项目。3、继续做好农机新机具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开拓思路,认真调研我区农业生产的现状,通过专题演示会、现场会等形式,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力度。同时要围绕农机化培训活动,抓好农机操作人员学历教育试点,提升我区农机驾驶操作技术水平。4、以点带面,引导、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切实发挥好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助推农机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提升全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资质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