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丹凤县> 丹凤县政务服务中心

丹凤县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1 14:48
单位名称 丹凤县政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业务范围:负责做好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各部门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工作,组织开展县级“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工作,做好县12345便民服务热线平台运行管理工作。
住所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江滨南路西段江南新城B区临街门面房
法定代表人 代阳
开办资金 1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丹凤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0万元 10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严格落实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工作。今年来,县政务服务中心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政务服务质量提升、持续推进“一门一网一窗一次”,积极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工作,督促进驻部门26个(经局机关同意,原文旅窗口和水利窗口将事项委托至局窗口办理,民政窗口将事项委托至婚姻登记中心办理),其中按照《丹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凤县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工作方案的通知》(丹政办发〔2017〕81号)对住房公积金发出进驻督办函,梳理出“应进必进”事项1203项,坚决杜绝体外循环、两头接收申请材料让群众办事多头跑问题发生,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通过协调督促林业、农业农村等部门将本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移交政务大厅办事窗口并充分授权,县农业农村局确定行政审批事项45项、政务服务事项15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县林业局将林业行政许可事项中林木采伐证的办理交由政务中心窗口办理,县资源局配备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人员从事窗口工作,实行充分授权,确保窗口能真正担负起行政审批职能,全面公示业务办理流程、办理环节和办理时限等,最大限度提升办事效率,努力实现业务办理简约化、便捷化、快速化。(二)切实做好“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问题事项的解决。针对企业群众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所受理的困难事项,指导窗口工作人员将问题细致记录并整理,对群众“办不成事”问题进行登记汇总、收集分析并建立清单台账、明确整改时限、提出具体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同时建立常见“办不成事”问题汇总表,对办不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查找问题症结,调督促进驻窗口及时改进自身工作,破除阻碍群众办成事的隐形壁垒,确保同样的问题不重复发生,将“办不成的事”转变为“办得成的事”,让办事群众不白跑、不扑空,有地儿找、有人帮,切实优化政务服务营商环境,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今年以来共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办不成事”10件。(三)深入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进程。在政务大厅设置“跨省通办”窗口,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人员,积极配合省市“跨省通办”试点工作,按照要求及时承担省科学技术厅等15个部门100个省级事项和省司法厅等10个部门下放的58个“跨省通办”事项,同步建立清单管理制度和更新机制,不断拓展“跨省通办”广度和深度,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异地办事需求,梳理出“跨省通办”事项36项;通过“收受分离”模式,企业群众在专窗提交申请材料,窗口收件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身份核验,指导申请人补齐补正,提升代收代办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做到事项一次提交、一次办成,办理“跨省通办”事项2件。(四)积极探索政务服务“全省通办”业务办理工作。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和方式系统性重塑,以数据通、系统通、业务通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进“标准统一、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全省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大幅提高全省政务服务标准化、协同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丹凤县政务服务网与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双提升”,通过打造“全省通办”政务服务品牌,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现事项异地收件、远程受理,线上线下融合互通、无差别协同办理,梳理出“全省通办”事项84项。(五)加快完善镇(办)、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运行。积极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督促指导全县12个镇(街道)、156个村(社区)梳理政务服务事项243项,同时对全县12个镇(办)便民服务站和部门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运行实地察看,对日常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现场指导,通过走访选取龙驹街道办的凤冠新城社区和竹林关镇丹水社区作为试点,将政务服务窗口向镇(办)、村(社区)延伸,探索镇(办)、村(社区)便民建设运行机制,实行镇(办)、村(社区)“一站式受理”、代办式服务和全程网上办理,并将民政事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高频事项下放至试点进行办理,待试点成熟后在全县推广,真正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社区)。(六)严格抓好12345便民服务热线工单办理工作。将12345便民热线服务平台作为政府“听民声、聚民意、汇民情”的新平台和主渠道,始终坚持以“群众答不答应、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的工作标准贯穿于热线办理全过程,加强日常运行管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办理流程,加大督办力度,,疏通工单办理过程中的梗阻,提升工作实效,及时解决群众诉求,截止目前累计接收市12345热线平各类台转办工单5944件,组织召开现场协调会5次,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为98.48%,位居全市前列,同时指导全县29个承办单位更新知识库信息113条,及时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了“听民声、会民意、解民忧”,打造出一条有温度的热线“连心桥”,充分展示政府办实事、敢担当、负责任的良好形象。(七)稳步推进网办系统建设力促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工作目标,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和事项库规范化运行,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政务服务事项库规范化运行相关工作的通知》(丹职转办函〔2021〕4号)、《关于印发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百日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丹职转办函〔2021〕5号)、《关于做好镇(办)、村(社区)级政务服务事项梳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丹政服发〔2021〕10号)文件,通过召开现场培训会、视频会等方式,分别指导全县35个县级部门12个镇(办)156个村(社区)的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填报工作,全县共承接事项目录1027项,事项总数1472项,已全部梳理完善,其中“网上可办”事项1409项,网办率达95.72%,“即办件”935项,占所有事项63.52%,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减少了78.14%,“全程网办”1053项,占总事项的71.54%,144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占事项总数的98.23%,是全市首个完成了省市要求的各项指标比例的县区,位形成线上线下同步办理的运行模式,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便捷化、公开化。(八)持续开展“导帮代办”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和“三免”服务。今年以来政务服务中心始终秉持“便民利民全覆盖、贴心服务零距离”的工作宗旨,累计为企业群众提供帮代办服务1030人次,延时服务605人次、预约服务203人次,为252户新登记企业免费刻制三枚防伪印章,为5.2万余名办事群众免费复印相关证件材料,为15位办事人员免费提供政务服务事项结果EMS邮寄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为252户新登记企业免费刻制三枚防伪印章,为4万余名办事群众免费复印相关证件材料,为15位办事人员免费提供政务服务事项结果EMS邮寄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全面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收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二、2023年工作计划(一)持续提升网上政务服务水平。继续完善政务服务网上大厅功能,加大对全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在线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群众网上办事,提高与各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深度融合,实现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共享,最大限度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路,同时将民政事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市政公共服务综合服务(水电气)等高频事项全部纳入陕西省政务服务网,加快推进镇(办)、村(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一对一帮扶,将政务服务窗口向镇(办)、村(社区)延伸,进一步推动镇(办)、村(社区)“一站式受理”、代办式服务和全程网上办理实现用“数据跑”代替“人工跑”。(二)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流程再造再提速。通过对办事流程进行建链、补链,整理形成各个事项办理的链式程序,在现有流程优化基础上,提高办事便利度。通过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强化事项各个环节办理的融合,压缩办理时间。通过数据共享,将多次反复提交材料,融合为“一次一份”,精简申请材料,更加集约高效地满足企业和群众的办事需求。(三)加大“秦务员”APP、“掌上办”等网上办理的宣传应用。一是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推广使用“秦务员”政务APP专题培训会,工作人员通过PPT演示等方式对该APP的基本功能以及它在政务服务工作中如何运用做了详细介绍,使更多的企业群众能够当场清晰地了解认识并下载使用该“秦务员”APP;二是利用易拉宝、海报、宣传单、LED屏、微信媒体等方式,积极向全县企业群众进行宣传推广,提高企业群众知晓率和使用率,促使“秦务员”APP、“掌上办”第一时间进村入户、高频使用。(四)持续强化12345热线平台运行管理工作。把提高工单办理“过程满意率”和“结果满意率”作为工单办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做好市12345热线平台转办工单的接收、分派、协办、催办、督办和反馈,同时联合县纪委监委加强对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的移交处理,充分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力促平台高效运转。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