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眉县环境卫生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维护城市环境卫生提供管理保障。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城市环境卫生监督,城市环境卫生作业管理。 | |
住所 | 眉县首善街道办安阳街东段 | |
法定代表人 | 肖文斌 | |
开办资金 | 107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10.05万元 | 915.84万元 | |
网上名称 | 眉县环境卫生管理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2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卫生清扫保洁管理高质量发展。实行道路分级管理,采取“机械+人工”清扫保洁模式、采用“3+3+3”作业新模式、“3+X”管理新模式,“群平台+APP水印+整改任务标准”督查新模式,按照“五定一包”网格化管理标准,狠抓城区170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工作质量,深入推进深度保洁,实现了城区道路全覆盖、无死角,道路清扫保洁全天候、无盲区,坚持每周一次大检查,每月一次大整治,细化作业标准,互相监督制约,实现精准化管理,做到路面、绿化带无垃圾、无杂物、无落叶,城区卫生面貌得到显著提升。2、垃圾收集清运管控水平取得新成效。一是采取“定车、定人、定时、定点、定责”规范作业,对临街门店和果皮箱的生活垃圾全天候巡回上街收集,不间断,单位及物业小区上门收集清运,密闭运输,做到日产日清,清运率达到了100%。二是抓好3个中转站的规范管理,持续推进生活垃圾车辆进站许可证制度,做到“三防”设施到位。三是着力解决查处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偷倒乱倒的现象,全年查处违规事件35起,有效地从源头进行遏制,规范了城区垃圾收集清运秩序。3、垃圾填埋场和渗滤液处理厂管理迈出新步伐。严格按照作业标准要求,明确划分倾倒区、填埋区,按单元分层作业,定期组织推场、覆土填埋、HPDE膜全覆盖,灭蝇消杀,清理周边卫生,每日抽样化验水质,确保了垃圾场和渗滤液厂规范高效运营。2022年县城生活垃圾产生量58196吨,处理量58196吨,生活垃圾处理率持续保持100%,达到市上考核指标要求,渗滤液处理厂处理水质达到环保排放标准。4、公厕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按照“五净、四无”的工作标准和要求,投资9.6万元提升10所公厕内部设施,新开放公厕5座,安装空气净化机30台,安装防蝇帘45个,张贴文明提示标语58处,制定公厕管理标准及职责,优化人员结构,夯实责任,专人管护,定时免费开放,确保了公厕正常运行。5、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现新常态。坚持日常管理与综合整治相结合,不定期开展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绿化带、卫生死角等边缘地带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年共开展集中整治25次,动用机械50多台次,组织人员300多人次,清运处理各类垃圾约1680余吨,解决城乡结合部遗留问题5处,卫生综合整治成效显著。6、环卫设施设备再上新台阶。一是加大收费力度,克服疫情影响,全年共收缴垃圾处置费(非税收入)225万元;二是据实征收,不随意降低收费标准,全年未发生任何投诉案件;三是强化财务程序管理,压缩开支,开源节流,节约水、电等资源,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7、开源节流,卫生费征收得到新保障。一是加大收费力度,克服疫情影响,全年共收缴垃圾处置费(非税收入)145万元;二是据实征收,不随意降低收费标准,全年未发生任何投诉案件;三是强化财务程序管理,压缩开支,开源节流,节约水、电等资源,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常态化决战决胜疫情防控。全年疫情防控方面共投资35万余元。一是成立专业消杀工作队,采取“机械消杀+人工作业”的方式,每天坚持对环卫设施、公厕、中转站、垃圾场全面精准消杀;组织各类消杀喷雾车辆8辆,人员36人,84消毒液5吨,对城区共进行8次全面消杀作业,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途径。二是针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加大小区、单位和隔离酒店以及全县8个交通卡点等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频次,确保收集清运及时,不滞留,做到日产日清。三是每天组织干部职工400多人进行核酸检测,定期对全站干部职工配发手套、口罩、肥皂和酒精喷壶、抗病毒药品、中药包和防护服等防护物资,切实加强疫情防范措施,保障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工作环境。2、城市清洁行动提标提质。严格按照行业规范标准,采取“湿法作业+吸尘式清扫+雾炮作业”的作业模式,扎实开展城市道路清洁、大气污染防治以及除尘降霾工作,县城区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75%,开展道路冲洗达18次,洒水降尘1360台次,用水量约1.8万吨。进一步了改善县城空气质量,全年使县城的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70天以上。3、创建迎检工作保障有力。对标国家卫生县城新要求、新标准,补短板、强优势,积极整改存在问题,逐条落实到位,营造干净整洁的县城环境。高质量、高标准抓好了来眉视察调研、各种检查、参观学习、大型重要会议等33次迎检活动的环境卫生保障工作,彰显了我县对外新形象、新亮点。4、环卫工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一是投资40万元为符合条件的环卫工人办理工伤保险、雇主责任险和人身意外险418人,全年共协调赔付款37万元,二是全年共筹爱心物资和捐款共计10万元,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之际与爱心企业联手共举办关爱慰问活动10余次。三是积极对接环保局、首善街道办、农业局、滨河新区管委会4家单位筹集捐赠款12万元,为环卫工人购买慰问物品各400件。四是积极联系天龙公司制作“冠名”7大类环卫服装,共计30.6万元。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提升了环卫工人归属感和幸福感,激发了环卫工人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由于城市建设、开发等多种原因造成作业区域交叉,没有明确划分作业界址,责任单位不明,形成新的卫生死角。建议由绿化站、公路段、街道办、市政站、环卫站现场划分作业界址,明确作业范围、统一作业标准。2、我县主次干道的日常清扫和保洁总面积170万平方米,随着城市道路不断增加,以及几条断头路相断打通,加之上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城市卫生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现有保洁岗位已不能满足日常环卫作业需要。上半年工人缺失严重,导致现有各段均的断档,招工难。精细化作业标准,始终难以突破瓶颈。3、市民素质参差不齐尽管前期做了大量的劝导,要求整改工作,但收效甚微,“门前三包”流于形式;门店、商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乱倒乱扔、不定时定点倾倒垃圾现象依然存在;车窗抛随意向外抛垃圾、停车收费票据满路飞。这些现象不仅增加了环卫工人的不安全系数,又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整改措施:为迎接国卫复审的到来,整改区域做到:“六净六无”。现有环卫工人已不能满足新国卫标准要求,采取发放传单,网络宣传、去周边村庄现场宣传,招聘大量环卫工人来新国卫标准要求。3、建议整改区域让包抓单位严格执行国卫复审的标准。四、2023年工作计划1、举全站之力,高标准迎接国卫复审工作。对标国家卫生县城新要求、新标准,补短板、强优势,积极整改存在问题,逐条落实到位,营造干净整洁的县城环境,力争做到免检“产品”。二是打好环卫宣传攻坚战。2、破解瓶颈,集中解决一批制约环卫管理工作的难题。一是现有环卫工人已不能满足新国卫标准要求,需增加环卫工人;二是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低。3.服务下移,抓好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想尽千方百计在各镇街建设一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设施。4.多方争取,更新换代一批环卫设施和设备。一是环卫设备及车辆陈旧老化特别严重,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按照有关要求截止2022年底,现已被强制报废环卫车辆9辆;二是城区现有垃圾中转站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需求;三是需更换县城区部分破损、损坏的环卫设施和移交后新增的环卫设施。5.积极谋划,落实项目争资金。一是计划在滨河新区新建占地1.5亩的标准化生活垃圾中转站和餐厨废弃物处理厂一座,为接管滨河新区环卫管理及全县餐厨废弃物处理做好准备;二是积极包装立项一批环卫设施项目,解决环卫设施不足、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等问题。三是继续加大“厕所革命建设”,计划新建标准化公厕1座,套建公厕2座,改造公厕3座。6.积极协调,推进生活垃圾水溶解处理厂建设。与常兴镇及新洲印染对接联系,积极促进项目建设前期筹备工作,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7.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研究制定《眉县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建设实施办法》,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覆盖率目标,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各项工作。在县城区大型小区及人员密集场所建设一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8.做好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前的设计和项目包抓。及时与第三方公司联系,提前着手,做好垃圾填埋场封场前各项工作。9.进一步提升协管人员福利待遇。现环卫工人及协管人员待遇偏低,人员流失严重,高质量人才严重缺乏,亟需提升人员福利待遇。10.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引进创新机制,全员实行绩效工资考核。用制度管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激励人。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资质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