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认真贯彻落实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围绕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工作,确定创建目标,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综合实力,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0.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5﹪。现将2022年工作汇报如下:一、扎实开展政治思想学习,加强作风建设(一)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动员,明确责任。成立以董峰书记为组长,各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同时,我站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业务专题相结合等方式,由主要领导带头授课,积极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先后学习了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以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等,深入研究上级和政府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有关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思想内涵,解放思想,不断提高政治思想修养和政策理论水平。(二)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思想认识。我单位召开了以严守纪律规矩、加强作风建设为主题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全体党员对照“勤快严实精细廉”标准,深入查摆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剖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检查自己在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想剖析。通过这次组织生活会,使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更充分的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了工作作风,树立农机干部的良好形象。(三)思想与行动紧密结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在“三夏”、“三秋”农忙时节、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三夏”、“三秋”“党员先锋服务队”,在主要交通干线设立了“三夏”、“三秋”接待服务站,为外地来本县作业的机车提供信息咨询、作业引导、调度服务。二是认真落实全县疫情防控政策,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组织10余名党员干部,长期在高速出入口、超市、单位小区、村(组),参加防疫检查,做好疫情防控值班工作。二、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成效显著2022年我站将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作为亮点工作,得到了三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农办机(2022)15号】,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荣誉。示范县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农业装备进一步提升2019-2021年以来,我县拥有拖拉机166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907台,配农具2328台、高效302台,其中植保无人机177架,高地隙喷杆喷雾机125台、收获机械1262台,其中小麦联合收获机694台,玉米收割机568台、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1615台;二是农机防灾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利用三原泽泰园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较全的有利条件,成立农机应急救灾服务中心,中心拥有应急机械70余台,新增履带式玉米收割机4台,技术人员50余人,解决了面对突发气象灾害等异常作业条件下,应急机收装备供给及服务组织能力跟不上的问题;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22年底,全县农机服务组织27个,规模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15家,粮食种植家庭农场85个,农机大户300户;四是全程机械化技术进一步成熟。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内容、技术路线和技术规程,得到种植大户的认可并广泛应用,2022年推广应用面积18万亩。三、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农机购置补贴严格执行国家补贴政策,加强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按照“农民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信息公开”的补贴操作流程规范办理。2022年中央财政下达我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800万元,全年共计使用补贴资金853.133万元,补贴申请表805份,共计补贴机具812台(套),补贴受益689户,报废补贴机具8台(套)使用资金13.18万元。(二)农机深松整地认真落实深松整地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把农机深松整作业质量、安全意识、群众满意度,列为农机深松整地工作的前提和重点,并召开合作社负责人会议,严肃深松作业制度,深松作业期间,加大作业巡视和抽查核实力度。全年共完成农机深松整地5万亩。(三)农机化专项项目完成情况7月底前,完成2021年市级农机化项目四个,分别为粮食产地烘干中心建设项目、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合作社库棚建设项目、植保无人机服务产业提升项目。2022年省级农机化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成,建成农机应急救灾服务中心、区域农机维修中心、田间施救跨区接待综合服务中心、绿色防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各一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5处,示范面积8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12万亩。(四)“三夏”“三秋”农机生产工作为扎实做好“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我站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三原县2022年小麦、玉米机收作业应急处置工作方案》(三农工办发【2022】11号),建立3个绿色加油通道,5个农机维修网点,5个农机铁军服务队,2个高速路口疫情防控绿色通道。全县“三夏”、“三秋”投入作业机械共计5330台(套),完成小麦机收面积33.26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6.21万亩;玉米机收面积25.4万亩,小麦播种面积34.5万亩。(五)农机安全监理工作1.全面规范农机监理工作,严格依法依规办理农机登记、检验和驾驶人考试发证等业务。截止12月13日共检验农业机械1270台,其中拖拉机680台,联合收割机590台,新增报户327台〔拖拉机208台、联合收割机119台(轮式113台,履带式6台)〕,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1270份;办理农机驾驶证124人,到期换证52人,增驾10人。(2)深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田间地头,及涉氨冷库进行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建全安全生产台帐,悬挂农机安全横幅30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3)农机报废补贴工作。依据《三原县农业机械更新补贴实施方案》,2022年,农机报废更新任务是8台,截止9月1日,已完成报废农机8台,涉及补贴资金13.18万元,受益农户5户。(六)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全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58.66万亩。其中:小麦秸秆综合利用面积33.26万亩(秸秆粉碎还田面积32.46万亩,捡拾打捆面积0.8万亩)。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面积25.4万亩(秸秆粉碎还田面积20.9万亩,秸秆自走式青贮面积4.5万亩,饲草加工10.8万吨)。全县秸秆综合利用达到98.4%。(七)疫情防控工作坚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高度警惕,克服麻痹、侥幸思想。一是做好疫情防控政策宣传,严格落实“五包一”管控政策,制定疫情防控紧急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中高风险地区返小区人员及时排查,加强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和巡查劝导;制定核酸检测应急预案,有序开展全员检测。二是服从全县疫情防控工作统一安排。派出人员在高速出入口检查点、高风险管控区、隔离区、核酸检测点,参加值班值守,累计派出200人次。四、主要工作措施(一)政府高度重视强化行政推动以县政府名义印发《三原县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方案》(三政办发[2022]5号),明晰创建目标,明确创建工作内容。县委、县政下拨,配套县级财政专项资金50万元支持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工作实施。成立了以政府县长杨红刚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农机、农技、种子等技术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推进工作进展示范县创建工作得到了省、市、县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莅临检查指导,提出宝贵意见,解决落实了示范基地建设、烘干设备引进、防灾救灾机械购置,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了创建工作推进。(三)加强宣传报道营造农机化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入贯彻落实2022年咸阳市农机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将项目建设与示范县建设有机结合,依托项目实施,改善合作社基础设施,拓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机综合服务能力。围绕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安监理、“三夏”“三秋”生产工作、秸秆综合利用、深松整地等内容开展宣传报道,共撰写简报48期,在中国农机化信息网报道30条,陕西农机化信息报道45条,咸阳农机化信息网报道48条(四)加强农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按照三原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方案》(三政农发【2022】10号)要求,以开展农机新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筑牢农机发展根基,推动乡村振兴。围绕示范县建设,开展小麦玉米收获减损、秸秆综合利用、农机深松整地、小麦宽幅播种等技术培训18场次,完成农民科技培训1566人次。五、2023年工作计划2023年农机工作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快农机新技术集成应用推广,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不断提升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1、加大农机购置、报废更新补贴力度,确保小麦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机械、深松机械等机具优先补贴,提升全县农机装配水平。2、提升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抗灾应急服务能力。3、继续巩固示范县建设取得的成果,加强示范基地建设,辅射带动全县“粮食、果蔬、畜牧、设施农业”等关键环节先进、适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