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柞水县> 柞水县科学技术局

柞水县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 2023-03-31 10:44
单位名称 柞水县科学技术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科技兴国,科技服务,科技推动发展。科技项目申报,专利知识产权申请转化,民营科技企业管理,科技特派员管理,中药现代化管理,科技统筹,牵头组织实施科技,负责科技项目的征集论证,组织实施和项目结题等工作,参与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工作。
住所 乾佑街北关政府大院
法定代表人 黄治锋
开办资金 8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柞水县科学技术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8.01万元 93.2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柞水县科学技术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科技局的精心指导下,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认真执行本单位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科技创新指标完成情况全社会研发投入4421.93万元,其中:财政研发支出1421.93万元,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3000万元;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3621.15万元,占年度任务2970万元的121%;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4家,占年度任务33家的133%;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认定2家;下派科技特派员54人,县级科技特派团65人,占年度任务40人的162%;研发人员169人;新增“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支;新增“新双创”队伍4支;新增科技经纪人34人;建设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家,占年度任务3家的133%;策划、申报、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共计150个,占年度任务20个的750%,其中立项18个,获批资金共计3799.5万元;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项目2个,占年度任务2个的100%;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20次,占年度任务4个的500%,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5个,占年度任务12个的125%;组织参加省、市科技创新重点活动10次,占年度任务6次的166%;完成宣传报道103篇,占年度任务60篇的171%.(二)秦创原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44家,增长率为29.5%;高企新增2家,万家法人企业中高企42家;蹬羚企业新增1家,万家法人企业中蹬羚企业5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家,增长率持平;新增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和上市(含“新三板”挂牌)公司2家;债权融资总额2.76亿元,增长率持平;地方财政科技支出0.14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0.67%;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3000万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68%;新增“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支;新增“新双创”队伍4支;新增科技经纪人36人;新增高层次人才数量83人,增长率为137%;新增双创孵化载体及晋档升级2家;新增在孵及毕业企业22家;新增研发机构1家,增长率持平;新增科技服务机构1家;技术合同成交额0.362亿元,增长率为45%;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0.33%;战略性新兴产业27.1亿元,增长率-5.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率88.4%;秦创商洛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签订合作协议15分;登记科技成果2项;成立一支科技咨询专家组;出台相应政策;成立了领导小组,积极配合市局完成秦创原各项工作;已上报秦创原商洛高新区双创孵化载体建设各县区展区建设方案;及时上传秦创原相关数据,完善秦创原网络平台建设。(三)特色亮点工作1.全省唯一一个国家创新型县顺利通过验收。我局申报的国家创新型县于2022年8月19日顺利通过验收,荣获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创新型县。2.全市唯一一家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个县完成答辩、等待批复。我局申报的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已全面完成各项建设工作,已经进行了验收答辩,等待批复。3.柞水“飞地孵化器”是全省唯一一家在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挂牌的县级“飞地孵化器”。柞水“飞地孵化器”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县级“飞地孵化器”率先在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挂牌。4.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科技特派团。柞水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三区人才“、县级科技特派员、企业法人代表共计65人组成的科技特派团。5.商洛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科技特派团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在我县成功举办。5月27日,2022年商洛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科技特派团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在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成功举行。6.成立了科技助力柞水可持续发展专家咨询组。柞水县科技局牵头,成立了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中医院大学等院校10名专家教授组成科技助力柞水可持续发展专家咨询组,为柞水提供战略咨询、指导科技计划实施、协调县外科技资源、落实县校合作协议。7.制定了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系统谋划全县科技工作,先后制定了《柞水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柞水县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柞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柞水科技工作提供了依据。8.柞水首批姬松茸出菇。柞水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与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共建珍稀食用菌示范基地内种植的首批姬松茸已出菇并完成采摘,填补了我市姬松茸种植空白,预计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总产值360万元以上。9.自主研发的富硒木耳取得阶段性的成功。柞水县科技开发中心与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开展富硒黑木耳等食用菌研发工作,成效显著,并已在全县进行示范推广。目前,首批富硒木耳已经成熟,成耳个大肉厚,口感软糯,味道鲜美,达到了国家级富硒食品标准,真正实现了“生态+”、“科技+”、“营养+”融合发展,展现了柞水木耳的食用和药用价值。10.我局独立打造的木耳展销中心等列为省市现场会观摩点。我局在柞水县科技统筹中心独立打造的木耳展销中心被选定为省市现场会观摩点,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是国家创新型县建设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根据创建要求,高质量完成了《创新型县建设三年工作方案(2022-2024年)》,并上报科技部。二是建成商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柞水核心区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人才、项目、资金投入力度,打造集农业科技研发、生产、孵化、示范、休闲观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核四区六中心两联盟”农业科技园区样板,示范引领全市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三是2022年推荐申报众创空间4家、通过认定众创空间1家,申报药用植物示范基地2家、科技示范村1家,不断提升县域综合创新能力,加快完成木耳研发中心二期建设工作,有效满足了柞水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四是申报、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共计18个,获批资金共计3799.5万元。五是征集了2023年科技计划项目79个,向省科技厅推荐按2023年度入库推荐项目5个、备选项目10个。向科技部建议科技特派团项目“乡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1项,建议在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署中设立针对柞水县中药材、食用菌的研究方向。六是吸纳引进各类科技实用人才,先后引进院士3名、“三区人才”18名,下派科技特派员54名,做到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科技型企业技术人才全覆盖;组建了由10名国家重点大学专家、管理人员组成的科技助力柞水可持续发展咨询专家组,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建议、科研攻关、技术指导等服务。2022年累计开展农技培训280人次;组织参加科技部组织的全食用菌产业骨干科技特派员网络专题培训、肉牛、肉羊、生猪、中药材网上培训120余人次,培育了一批有技术、懂管理的职业农民和产业发展行家里手。七是木耳菌包生产企业推荐了10余种全国成熟的黑木耳菌种,为我县木耳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对接李玉院士团队,将研发的九个木耳菌种进行了两次比对试验,2022年春季把培育的柞水黑木耳1号在县内5个菌包生产线共生产1200万袋,并在全县全面推广。八是研发出木耳汤、木耳超微粉、木耳益生菌、木耳菌草茶、木耳核桃益智饮、木耳大枣益生饮等木耳深加工系列产品,大大延长了木耳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了木耳产业附加值。九是开展了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中药材加工炮制及储藏和质量标准等技术研究;南五味子嫁接、扦插快速育苗实验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大面积示范种植;天麻育种技术获得成功,实现了集中育种、扩种一年出成品,大大缩短了天麻收获期。十是通过中国农村科技网站推介柞水县羊肚菌产品;对接深圳市叶澄海慈善基金会为柞水县人民医院捐赠价值19.92万元的药品。2022年联系对接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相关单位工会,购买柞水木耳等农产品收35.6949万元;联系阿里巴巴和人民优选等平台帮助县内企业销售柞水木耳收入418.43万元,为科技助农增收增添了力量。三、目前存在问题虽然2022年我们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对科技企业指导不到位,致使个别考核指标完成不够理想。二是国家创新型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缺乏足够的项目支撑。三是各项科技工作的创新还显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四、整改措施(一)狠抓企业科技需求、科技研发等方面指导,促使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产品销售实现突破;(二)狠抓平台建设,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加快国家创新型县建设。二是奋力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是统筹搭建各类创新载体;(三)狠抓项目建设,一是积极策划申报项目。二是强力推进实施项目。三是切实强化项目管理;(四)狠抓人才引进,一是全方位吸纳人才。二是全链条安排人才。三是全过程考核人才。五、2023工作打算2023年,柞水科技工作将紧盯市县年度考核指标,继续按照“抓点带面,软硬并举”的原则,坚持“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的工作思路,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柞水科技工作真正实现蝶变。(一)加快创新载体建设;(二)狠抓科技项目建设;(三)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四)促进科技产业融合;(五)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六)抓好考核任务落实。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