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神木市林草产业发展中心

神木市林草产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1 10:33
单位名称 神木市林草产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林草产业规划、编制、信息服务、技术指导及管理·林草专业核查·林草技术推广·森林资源保护调查统计·管理林木种苗(草种)、生产供应、良种选育、新技术推广、质量检验·国有林场林地管理工作。
住所 神木市麟州街道东兴街中段78号林业局大楼401室
法定代表人 任会军
开办资金 123.7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神木市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4.03万元 108.58万元
网上名称 神木市林草产业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9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按照林业局安排部署,2022年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由我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其中包括秃尾河和窟野河两侧山体绿化两大工程,工程总造价7561万元,作业面积11741亩,涉及6个镇街17个行政村,共计栽植各类苗木100.3804万株。今年多次在窟野河张花寨、秃尾河沙坪寺召开了省、市级现场会,均受到视察领导的一致好评与认可。(二)科学规划抓好造林设计。按照下达的2022年林业项目设计任务,积极推广使用优良的乡土树种,打造精品、突出特色,完成了《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作业设计》、《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试点工程》等各类林草工程规划设计方案40余份,其中《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作业设计》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与营造林工程作业设计》,在榆林市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2022年重点工程作业设计评比活动中在榆林市各县市排名中位列第三名。9月份开始对2023年政府投资10余项林业项目进行前期外业调查、编制设计方案、预算以及装订,各类方案的编制,为我市各项林草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全市林地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为有效完成林业局委托办理的森林督查、违法地块鉴定工作,我单位组建了6组12人的鉴定队伍,职称均为工程师以上,共计完成林地鉴定报告100余份。(三)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苗管理。具体工作如下:1.提高专业素养。制定了2022年常用造林苗木、草种质量规格及指导价格手册;以镇街安排对外出售苗木检验员,坚持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原则,帮助新人尽快熟悉工作、适应工作。2.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神木市营造林(草)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对市境外调入苗木严格把关,合理限制,优先消化本地自有苗木;对林草工程建设项目苗木检验工作的内容与程序做出了细致的规定,指导各检验员顺利完成检验工作。3.落实主体责任。将林木种苗管理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检验员身上,实行谁管理、谁签字、谁负责的问责追责制度,谁负责的服务对象出现问题追究谁的责任;严令禁止检验员弄虚作假、以权谋私,吃拿卡要,推销、倒贩苗木。一经发现,严肃处理。4.实行督查管理。我单位不定期对检验员的苗木检验工作现场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防微杜渐。(四)竭力落实抓好草原生态保护1.神木市2020年退耕还草工程(追加2.6万亩)。2020年度退耕还草追加工程任务2.6万亩,工程总投资318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6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88万元。于2022年7月全部种植完成且通过自查初验,并兑现了第一批退耕补助资金。2.神木市2021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化草原修复项目总投资214.2万元,建设内容包括退化草原修复1万亩,围栏2万米。在锦界镇长胜采当村和西沙街道办事处海则沟村实施退化草原修复1万亩,在尔林兔镇吧吓采当村实施围栏2万米。3.2021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荒漠化治理工程草原治理项目总投资917.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87.8万元,地方配套130万元。项目任务为人工饲草基地5000亩,草种基地500亩,暖棚5000平方米,青贮容50000立方米,现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4.免费发放草种。为进一步加快草原生态修复,构建现代草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草业,向有需求的企业或群众免费发放草种7360公斤,其中陕北苜蓿4530公斤、沙打旺730公斤、中苜1号700公斤、WL343HQ草种975公斤、公农1号25公斤、巨能耐盐375公斤。5.草原基况监测。根据省林业局下达的草原基况调查监测任务,我单位抽调20名业务人员成立了5个工作小组,利用一个月时间,圆满完成了全市20个镇街110个草原样地基况调查外业工作,汇总全市监测数据上报并通过了省级复核验收,为今后科学开展草原保护、修复、利用与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6.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为保护我市草原生态环境,切实降低有害生物对草原造成的威胁,我单位开展了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通过投放生物制剂、野化天敌等绿色防治措施,在中鸡镇、尔林兔镇等11个镇街,完成草原鼠害防治21万亩,虫害防治11万亩,防治图斑上图32万亩,草原有害生物调查2次,新建宣传标志碑3块,在保护草原资源的同时,引导和增强群众建设、保护草原的意识和信心。(五)积极发展林草产业建设1.苗木引种试验项目。规划面积600余亩,引进龙柏、蜀桧、黑松等不同品种苗木26种,乔灌木花卉共计2万余株;2.文冠果试验示范项目。规划面积500余亩,栽植文冠果共计16800株,栽植北美红枫、云杉、白蜡、油松9300株;3.黑枸杞试验示范。规划面积800亩,工程费用292.87万元,共计栽植地径0.3cm黑枸杞170940株;4.平茬抚育。作业面积15万亩,涉及四个镇街八个作业区,项目于3月启动实施,截止目前所有任务全部完成,进入管护阶段。5.红枣提质增效项目。2022年红枣提质增效项目实施面积1万亩,该项目由林业局提供劳力补助资金350元,发放有机肥500吨、菌肥20吨,已完成修枝、病虫害防治、翻地除草、施肥、实施效果明显。6.红枣生态管护。“十四五”期间,对神木市25万亩红枣林全面推行生态管护,管护补助50元/亩年,2022年对黄河沿岸9万亩红枣林实施生态管护,其中万镇镇4万亩、贺家川镇2万亩、马镇镇2万亩、沙峁镇1万亩,均已全部落实到位。多措并举抓好试验示范。按照榆林市2022年“521”林业科技示范任务安排,我市2022年建设苗木引种试验示范和杂果经济林建设两个科技示范点,完成樟子松、苗木引种及红枣提质增效科技示范面积7000亩。目前正展开跟踪观测记录工作。同时通过继续对已初步确定适宜我市栽培的6个红枣新品种的性状进行研究试验,最终选出2-3个适宜推广的品种进行扩繁推广;对初步调查确定的50株木枣优树进行保护管理和种条繁育培养;对已经实施的1500亩红枣低产园进行跟踪管护。(七)全面宣传落实义务植树。2022年我局陆续开展了“网上答题领绿植”、互联网免费认领苗木“云”植树、城区义务植树、镇街义务植树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市民的植树热情,共栽植各类苗木16.22万株,共计投资500万元。1.城区义务植树。以市直部门包抓村庄的形式,率先在市城区周围8个镇街10个村组建设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森林村庄,一包三年不变,集中打造重点建设村庄及其他需要绿化美化的村组,义务栽植油松、山桃、山杏、云杉等各类树种3.02万株。2.互联网+义务植树。林业局统一提供油松、云杉、樟子松等各类苗木1万株,市民通过神木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平台实名认领后自行栽植。3.镇街义务植树。由林业局提供各类苗木12.2万株,镇街自行领取后组织实施,涉及相关费用投工投劳自筹解决。4.抚育管护及认建认养。市民通过参与森林抚育及红枣认养等途径,折合完成约90万株。(八)其他工作完成情况1.完成了2022年国有林场“三定一激励两强化”育苗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2.完成了林麝补贴资金兑现和审核工作;3.完成了2022年林麝、公益林及红枣保险的落实和购买工作;4.完成了2017年以来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检测,申报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一个;5.完成了标本室装修工作;6.完成了2万亩飞播造林地块的落实和地面处理工作;7.完成了森林督查卫片执法的核查和整改落实工作;8.完成了2015年-2020年退耕还林落界上图工作;9.完成了全年疫情防控工作;10.完成了局交办的其他工作。二、取得的效益(一)社会效益。我单位2022年植树近2万多亩100余万株、种草4.15万亩,新增的林草地为我市生态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生态效益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涵养水源效益,丰富的林草资源,可以有效净化水质、防止水土流失、抵御旱涝,对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效果非常明显;二是防护作用,人工林草地能够有效防沙固土,可以为人们筑起一道道天然屏障,所发挥出来的生态效益难以用数字来表示。(二)经济效益。2.6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为群众带来直接经济补助达2210万,造林种草工程的实施也为我市提供了近大量的就业机会,让剩余劳动力得到了释放;为助力枣农脱贫致富,帮助枣农完成修枝、病虫害防治、翻地除草、施肥1万亩,发放有机肥500吨、菌肥20吨;引进优良酸枣品种300亩,嫁接改良已筛选出来适合我市推广的早脆王、芒果冬枣及冷白玉等红枣品种200亩,补助标准2000元/亩,投资100万元;对全市9万亩枣林全面推行生态管护,管护补助50元/年;向10家林麝养殖公司发放补助资金309.5万元;林业产业的发展,在解决群众现有困难同时,也为我市乡村振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缺乏专业技术,在林草重点工程施工人员技术不通,项目管理不严谨,导致工程质量大打折扣。建议通过上级部门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并对现有人员举办针对性的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对专技人员进行培训,在提升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为我单位实施的项目提供现场技术指导,把理论和实际集合起来,整体提升专技人员的技术水平。(二)我市苗源不足,又因耕地非农化政策,专业育苗地少,以至于我市良种苗木量严重缺乏。建议提前规划育苗地,充分发挥国有场圃、专业育苗大户培育优质苗木。(三)草原数据未纳入数据库,对草原保护的力度弱,无有效的草原执法保护手段,建议加强草原保护执法力度。四、下一步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规划设计管理,做到适地适树;进一步加强种苗管理、苗木检验及种苗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林草产业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生态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试验示范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积极完成好林业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