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滨区> 宝鸡市渭滨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宝鸡市渭滨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1 10:33
单位名称 宝鸡市渭滨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国家防汛及水库、河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负责编制全区防汛方案以及水库防汛调度运用计划并监督实施;参与编制全区水利建设中、长期规划、水库工作计划及计划内工程设计并监督实施;负责监督检查河道、水库管理范围内的占挖建工程的审批工作。
住所 宝鸡市渭滨区广元路5号
法定代表人 董永强
开办资金 32.4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渭滨区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14万元 11.67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渭滨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提早部署,修订和完善防洪度汛预案。修订完善了8套预案方案,及时批复了《寺沟、甘峪河、正沟水库2022年汛期控制运用计划和防洪预案》、《渭滨区城市防洪排涝抢险应急预案》,指导镇街修编防洪抢险预案、抗旱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库调度和防抢撤预案22套。通过一系列预案、方案的修编,使防汛责任落到了实处,能够及时有力地做出应急响应,降低危害程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2.统筹规划,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今年采购卫星电话60部,砂料400方、石料500方,补充了编织袋2万条及雨衣雨伞雨鞋100套等物资,合计约75.5万元。进一步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区武装部组建了由275名基干民兵组成的区防汛抢险队伍,配备了冲锋舟、橡皮艇等专业救生装备;各镇街、村和社区共落实抢险队伍98支1733人,落实巡堤检查队伍52支460人;区级各部门共落实抢险队伍5支62人,巡堤检查队伍2支11人,为全区防汛应急抢险提供保障。3.精心组织,做好应急演练和业务培训。各镇街、各部门坚持以演促练、以练筑防,扎实开展今年防汛演练工作,区防办下拨2022年度防汛演练补助资金8万元(每镇街各1万元),各镇街按照区防汛办统一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先后开展防汛防滑应急演练24场次,为全区的防汛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强化防汛工作业务培训,6月24日举办渭滨区安全生产、消防暨防汛抗旱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会,邀请市防办专家向镇街、部门防汛责任人解读“7.20”郑州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结合暴露出的问题开展防汛责任制培训,夯实全区各级防汛责任人责任。4.压实责任,开展防汛大检查和隐患治理。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突出抓好薄弱环节开展防汛大检查,切实将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汛前和汛中,区防指先后组织应急局、水利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财政局等成员单位组成检查组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28次,全区各级各部门汛前和汛期不间断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并建立动态化管理台账,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56处,一一落实镇街和村(社区)包抓领导、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严加管控。5.灵通信息,及时预报预警。区防汛办加密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会商研判,密切关注省市防指预警信息和渭河上游甘肃地区雨情水情信息,及时将最新雨水情信息预警到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应对强降水过程中,通过短信平台、防汛微信群、QQ群、电话、传真等方式累计下发省市文件、防汛预警和防汛要情领导批示194份,发布灾害性气象预警信息62次,发布洪水、山洪、地质灾害预警42次,发布高温气象预警21次,启动全区Ⅳ级防汛应急响应1次(7月12日0时启动,7月22日16时解除),启动全区IV级抗旱应急响应1次(7月4日12时启动,7月12日13时解除),增强群众有效防范和减灾避险意识。6.深入排查,解决重点问题。今年汛前,按照区政府领导指示要求,区防汛办组织神农镇、清姜街道办事处、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召开专题会议对神农镇峪泉村一组、清姜办宝仪小区两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分析研判和任务分解,并对两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进行挂牌督办,各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分解迅速完成了两处地质灾害隐患的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汛期区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带队深入中岩山村地质灾害风险、厥湾村王家山地质灾害隐患点、李家塄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川陕路219省道129公里+900米路基悬空处、瓦峪河、清姜河、甘峪河水库、塔稍河入渭口等重点部位靠前指挥,现场查看重点部位备汛工作,安排部署抢险除险等工作,各镇街、各相关部门领导干部下沉到村组、社区,拉网式开展灾情、隐患排查工作,全力做好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今年共下拨10万元用于防汛隐患治理和应急处置,全力保障群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7.多措并举,勠力同心抗旱减灾。今年我区迎来多轮高温少雨天气,部分镇村出现农作物受灾和居民饮水困难,区防指高度重视,紧急召开会商研判专题会议,对旱情趋势进行研判分析;全区各镇、各有关单位持续加强联合会商分析研判,密切监测墒情、旱情,抓实抓细具体措施落实,共同形成抗旱减灾工作强大合力,确保了居民饮水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8.严明纪律,强化值班值守制度。全区各镇街、各有关成员单位严肃24小时防汛值班纪律,不断强化防汛指挥调度,及时接收传递暴雨洪水预报预警信息、发布防汛指令。国庆节期间区防汛办、区应急局共开展综合检查8次,分别对辖区8个镇街及相关单位应急值守、降雨期间防范应对工作进行抽查检查。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2年渭滨区共遭受了19轮强降雨和夏秋持续性阶段性干旱的考验,汛期累计平均降雨量433.4毫米,最高站点降雨量为观音山539.3毫米,较常年基本持平,7月16日5时45分渭河林家村站出现今年最大洪峰流量590m³/s,7月11日23时16分清姜河益门镇站出现今年最大洪峰流量217m³/s,其余渭河11条支流普遍涨水,河流整体泄洪、行洪正常,未出现险情,3座小(二)型水库运行正常。夏旱期间,紧急联合区消防救援大队,向受高温影响缺水断水的镇村紧急输送生活用水,解决4个村1600余村民饮水困难问题,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水;严格贯彻落实省人大出台的《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转移规定》,督促镇街细化转移避险人员方案,明确转移路线、地点、“人盯人”转移措施和撤离人员安全管理,确保遇有汛情,能果断组织危险区群众在暴雨洪水发生前提前撤离转移,做到应撤尽撤、应撤早撤,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全区今年共转移避险24户62人,实现了汛期人员零伤亡。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干部群众对主动避险意识和防汛应急反应能力不强,对山洪、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认识程度不高,镇街村组防汛责任人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2.专业技术人员缺乏;3.防汛抗旱资金投入不足。整改措施:1.加强应急能力培训,帮助各级行政、技术负责人和防汛业务骨干,特别是新任防汛责任人熟悉掌握责任区风险隐患、应急预案和应对组织、抢险救援、救灾救助等业务。要加强防汛抗旱宣传力度,积极拓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宣传渠道,丰富拓展科普宣教形式,针对山洪、城镇内涝开展防灾避灾科普,推进防汛救灾知识进教材、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在全社会培育防汛抗旱应急文化;2.希望上级加大对防汛抗旱资金投入,区防汛办积极谋划,争取项目,切实增强防汛物资储备,隐患治理,不断提高我区防汛抗旱应急保障能力3.我办水利、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才较少,计划通过招考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力量。四、2023年工作计划1.加强对区级部门和镇街两级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工作的督促和检查。通过增加抽查次数,及时通报等方式,使防汛值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2.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区、镇街两级防汛抢险物资储备,进一步加强防汛抢险应急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防汛抗旱能力。3.进一步完善区级防洪应急预案。加强滑坡危险区域及易受山洪威胁的区域群众撤离等防汛避险制度体系建设,全面对城区易涝地区进行摸底,完善城市内涝应急预案,全面提升我区防汛应急管理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陕西省防总授予2022年度全省防汛抗旱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