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洛南县> 洛南县政务服务中心

洛南县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1 10:05
单位名称 洛南县政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全县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事项投诉举报的承办、转办和督办工作。负责提升营商环境和便民服务各项工作,推进审批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负责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的运行管理和相关工作。
住所 洛南县城关街办刘涧社区
法定代表人 郭虎田
开办资金 1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洛南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2万元 4.1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唱响“洛易办”政务服务品牌。全力做好陕西政务服务“秦务员”APP推广宣传使用,注册安装突破20000人次。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健全完善“全县通办”的“洛易办”体系,唱响“洛易办”政务服务品牌。大力加强大厅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聚焦国省市县“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要求,牵头开展全县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工作,对陕西省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管理平台推送的事项,一律要求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受理,28个县级部门1226项业务及水电气暖等便民服务事项进驻,入驻比例达65%以上。养老经办中心、住房公积金、税务分局、车管所、招标办等5个单位整体进驻。落实《陕西省政务服务系统窗口服务规范》,继续强化政务服务大厅“三位一体”督查工作,推行“局长进大厅”、完善督办告知、值班等制度。巩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现有成果,攻破办不成、难办成问题。优化大厅布局,巩固政务大厅窗口管理组组长月例会成果,制定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建设工作总体目标和计划。(二)建立政务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整合规范管理县级政务信息化资产资源,共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格局。一是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全力配合省级“秦务员APP”和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相关工作推进,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全面推进云上办公、掌上办事,提高行政管理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便捷化水平。二是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互认互信,在政务服务、商业活动等领域普遍推广企业亮电子证照,加强电子证照互信互认,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政府平台身份认证、涉企开办、不动产登记、建设工程、招投标等领域的应用。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三是持续做好“互联网+监管”平台工作,按照省、市平台建设的工作部署,做好平台建设工作,同时指导各部门做好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按期提供监管对象信息、执法人员信息、监管行为信息等。整合部门互联网出口,拓展电子政务外网服务功能和横向覆盖范围,畅通网间数据共享渠道,完善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健全“黑红名单”发布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将各事项上传至全国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统一上传政务服务数据,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不断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三)全面接受企业和群众监督评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建立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力争大厅所有窗口实现“零投诉”目标。健全政府、行业、企业数据共享机制及政务数据评价机制,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好差评”,推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投诉监督等制度。高度重视12345市民热线工单办理。及时承接工单,持续推进县审批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12345市民热线统一协调运行保障工作组工作机制,第一时间按照职责要求派发部门及镇办核查处理,确保工单按时核查回复。2021年10月-2022年9月来,全县12345便民服务热线共接到工单9505件,重办率9.2%,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100%。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年”活动,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90项企业群众关注度高、办件量大的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220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50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创新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联合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共同推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两证合一,实现了“一证准营、一码亮证”,办事群众只需要到县政务服务大厅一个窗口办理,申请材料由17项缩减为11项,办理时限由75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切实降低了企业准营成本,提升了集成化服务效能,改革经验在商洛日报头版和学习强国刊载。(二)扎实推进“就近办”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依法依规下放和调整行政权力事项,将个体工商户、小型餐饮许可证、农机审批等66项审批权委托镇办办理,今年来镇办办理各类企业登记2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29个,个体工商户登记729个,食品经营许可证159个,小餐饮经营许可证129个,小作坊生产许可证29个,使企业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就近能办”带来的改革红利。(三)扎实推进“马上办”改革。对重大审批服务事项实行专人负责,即报即审、即审即办,全面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帮办代办等创新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率。围绕全县企业纳归入统和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开通绿色通道、帮办代办等为135家个人和企业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500余件;在疫情期间,采取网上办结方式,为不能来大厅的群众办理事项。(四)有序推进“跨省通办”、“跨县通办”改革。对“跨省通办”“跨域通办”“全县通办”等异地可办政务服务事项进行调研摸底,与河南省灵宝市、卢氏县达成“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残疾人、医保、户籍等33项便民事项实现跨省办理;与江宁区达成120项跨省通办协议;与华州区、富平县达成“跨区通办”合作协议,100项政务服务及审批事项可跨区域在异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五)扎实推进“容缺受理”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模式,制定“容缺受理”清单,今年来共为企业群众“容缺审批”160余件,通过推行容缺受理模式,事项申请材料和平均办理时限同比减少40%以上,企业群众跑动次数同比减少60%以上。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政务服务中心管理的职能不强。与各窗口单位只是一种协调服务的关系,虽然县委、县政府赋予了一定的管理权力,但实际上很难运用到位。二是窗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窗口工作人员应该是单位挑选的精兵强将,能胜任窗口服务工作,但有的单位人为弱化窗口职能,把一些难管理、素质不高、业务不精的人派至窗口工作,这些人认为自己是在原单位受不到重用而被派来的,加上政务中心管理严,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自然难以提高。(二)改进措施一是准确定位,大力整合功能。二是积极探索,规范管理体系。三是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推进和提升服务效能。坚持“职责内的直接办、马上办、职责外的分期办、转交办,全过程催着办、督着办”,强化统筹,集中力量解决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通过推动事项办理材料再精简、时限再压缩、流程再优化,进一步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实现更多事项的指尖办、自助办、网上办。持续不断在强化合力上做加法,在规范高效上做减法,在优化服务上做乘法,在破解难题上做除法,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改革跑出新速度,赛出心服务。坚定推进“三个凡是”(凡是外地的成功做法,都要主动学习实践;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创新试行;凡是上级政策和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都要放到最宽推动),大刀阔斧深化改革,始终保持改革定力,强化责任担当,汇聚改革合力。(二)稳步实施镇办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加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支撑作用,做好镇办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指导工作,做好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及动态调整,完善镇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确保县、镇、村三级事项库规范运行。(三)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在巩固提升目前已有的90项“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的基础上,以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经营周期为切入点,以“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退休一件事”为攻坚点,持续深化探索“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集成新模式。同时推进已公布的220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50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66项审批权下放镇办办理,货运审批“十分钟办结”,医师、护士执业注册、延续、注销“30分钟办结”,农机业务、市场准入业务“一小时办结”,打造“程序最少、收费最低、效率最快、服务最优”的政务服务环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