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长武县融媒体中心(长武县广播电视台)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播映电视节目,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电视节目播出<电视节目信号发射•电视节目信号传送•电视节目信号接收 >、电视节目转播. | |
住所 | 长武县城东街 | |
法定代表人 | 王志华 | |
开办资金 | 51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长武县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20万元 | 494万元 | |
网上名称 | 长武县广播电视台.公益 | 从业人数 3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围绕中心,提升内外宣层次和水平。我中心围绕全县大局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网站、抖音、爱长武APP、今日头条、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频、视频号、群众新闻(群众号)、学习强国等十四个平台端口,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宣传力度。2022年以来,播发电视新闻143期,965条;广播新闻965条;微信平台全年开设各类栏目32个,发布信息2230余条;发布抖音1210条(阅读量最高71.1万,点赞2.3万),阅读量最多的是《1月7日,长武百名支援泾阳、秦都抗疫“大白”凯旋归来》达56.8w,点赞1.1万;发布视频号1120条,开设专栏13个(阅读量最高70.4万,点赞2.3万);微博发稿240条(最高阅读量4万);网站发布长武要闻903条,发布视频新闻143期;今日头条发布1108条,最高点击量1.2万。央视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平台发稿254条。一是在内宣上提质量。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同时立足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突出民生实事宣传,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2022年以来,播发电视新闻143期,965条;广播新闻965条;微信平台全年开设各类栏目32个,发布信息2230余条;发布抖音1210条(阅读量最高71.1万,点赞2.3万),阅读量最多的是《1月7日,长武百名支援泾阳、秦都抗疫“大白”凯旋归来》达56.8w,点赞1.1万;发布视频号1120条,开设专栏13个(阅读量最高70.4万,点赞2.3万);微博发稿240条(最高阅读量4万);网站发布长武要闻903条,发布视频新闻143期;今日头条发布1108条,最高点击量1.2万。央视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平台发稿254条。二是在外宣上求突破。2022年,我中心提出了抓住特色、突出重点、单项突破的工作思路,积极向影响力大的上级媒体供稿,努力实现传统媒体有新突破、新媒体有新气象的目标任务,为讲好长武故事,提升长武知名度、美誉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上送市级以上电视媒体发稿96条,市级以上新媒体发稿378条。(二)立足主业,提高节目质量。为全县人民提供丰富的融媒节目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我中心本着精办《长武新闻》和新媒体节目的理念,重策划,提质量,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及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工程等进展情况,加强了民生新闻的报道量,使新闻节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在电视新闻节目和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先后开设了《疫情防控不松懈》《健康平安过春节》《保卫碧水蓝天》等专栏40多个。我中心调频广播每天播音15个小时,先后开办了《为你读书》《一路书香》《今日说法》等11个栏目,播放300多期,播放健康知识、防疫知识、安全生产、环保、传统文化等主题公益广告1825条,满足了不同听众的需求。制作播发乡村振兴、森林防火等电视宣传片和公益公告35条;播发疫情防控、营商环境、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各类公益广告150条。(三)守住底线,强化播出和网络数据安全。严把节目审查播出关,建立健全审查播出制度,节目播出必须由制作人员初审,值班编辑复审,分管领导终审,方可播出。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安全管理。健全完善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网络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对播出机房的供电、配电设施、消防设施、中省广播发射机等进行全面检测和维护。从第四季度开始,全台实现零广告节目(公益广告除外),所有电视剧节目片源质量高,内容新,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2022年共处理中心电子设备故障86次,及时发现并处理中心网络紧急故障5次,完成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2次,为县委办常委会会议室提供电视播出技术支持5次,有效保障了中心数据机房的平稳运行和网络安全工作。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按照县上下达的任务,我中心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到2022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30.9万元,超额完成了全年争项目争资金目标任务。完成了6户个体户孵化任务。狠抓包村工作,继续做好枣园镇枣园村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2022年,我中心荣获“全县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平安建设先进集体”、“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名同志分别荣获“2022年度咸阳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和“长武奋斗好青年”荣誉称号,2名同志在县直机关“展现新作为建功新时代”主题演讲比赛中获奖。三、存在问题:(一)人员编制总量少,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目前,中心现有职工37人,市县借调、抽调、驻村等工作需要,除去办公、后勤、播出等人员,实际采编一线工作人员仅剩12名,维持日常采访、14个平台运维及日常工作,相当困难,直接制约着融媒体中心各项工作的再扩展。就编制来讲,与全市各县区融媒体中心相比,我中心编制数相对较少。就专业技术人员来讲,人员素质与能力参差不齐、人员老龄化现象突出,人才梯队断层严重。优秀的新闻采编专业技术人员引不进来,宣传总体策划水平不高,新闻宣传手段、方式、内容上缺乏创新。(二)经费紧张,硬件设施达不到新兴媒体要求新媒体发展是建立在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基础上,要实现媒体的深度融合,达到快速发布新闻的目的,需要强大的网络和数据平台支撑,随着无线全覆盖、高清改造、融媒体中心建设等工作的推进,各项硬件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受资金缺乏的影响,目前维持机关运行、设备维护、安全播出等方面的压力较大。改进措施:(一)根据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需要,建议参照彬州及兄弟市区县做法,以县政府名义增加扩充人员编制,招录10名专业本科毕业生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聘10名新媒体采编播人员,由县财政依据工资基准、每年列支拨付60万元用于保障招聘人员工资福利,融媒体中心将根据工作情况,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管理模式,对所聘用人员进行考核并使用,解决编制限制,现有人员知识老化、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工作需求等问题。(二)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向县上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改善提升办公环境,用于购置更新设备。追加专项资金用于媒体融合发展,部分资金通过政府购买媒体产品服务的方式,实现自我造血”功能,联合县上共同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更新采购充实一批适应当前全媒体发展的采编制播、网络技术、安全播出等运行设备,购置工作必备的录播、非编、网络集成、广播录储播、新媒体生产制作等专业设备,升级改造演播室、录音室、机房及现有非编站点,为满足融媒直播业务需要,增添多功能网络直播设备系统。刷新指挥调度、中央厨房移动采编、舆情技术监管、全媒体服务等工作平台,以应对新媒体发展模式和智慧长武建设工作需要。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一是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内宣以营造文化氛围,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凝聚合力为重点。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加强对外合作,在自办节目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自办节目水平。外宣以上大台、上提要稿为目标,加强上下联络,抓重点,早策划,进一步扩大提升知名度、美誉度。二是进一步增加新闻作品的数量、优化质量,保持在上级媒体平台发稿水平的基础上,力争实现更大更新的突破。(二)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中心队伍建设,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媒体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跟班学”等形式,加强业务培训,着力培养集策划、采编、录播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全媒体人才,逐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灵活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本领和能力,不断增强干部职工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加强安全生产,保障播出安全。继续狠抓机关安全生产不松懈,对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继续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加强重大活动和重点节假日值班值守工作。同时,继续抓好安全播出,狠抓舆论安全,严肃新闻纪律,严格岗位责任,确保内容安全、播出安全、政治安全、形象安全。(四)组建新媒体工作联盟,丰富融媒产品。以县融媒体中心为阵地,组建长武县新媒体工作联盟,重点推送宣传信息,付费使用作品,多种平台推送,进一步丰富融媒产品,壮大融媒体中心的舆论引导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2年,我中心荣获“全县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平安建设先进集体”、“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