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三原县> 三原县档案馆(局)

三原县档案馆(局)

发布时间: 2023-03-31 09:36
单位名称 三原县档案馆(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及档案教育工作。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统计、鉴定和利用工作。
住所 三原县政府后院
法定代表人 徐建刚
开办资金 19.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三原县委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65.62万元 883.31万元
网上名称 三原县档案馆(局).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中共三原县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的主要业务及社会效益1、新馆建成后,依照相关程序,采购完善基础设施,完成12万卷(盒)档案的整体搬迁及入库整理工作。2、着力加强服务指导,对县人大办、卫健局、发改局、新兴镇等26个单位的党史学习教育、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产权改革、土地延包建档等进行了现场培训。加强示范引导和目标管理,指导安乐镇蔡王村、西阳镇东寨村、新兴镇五四村等3个村创建为县级乡村振兴档案工作示范点,并认证为省A级档案室。对10个镇(办)建立乡村干部档案室进行了全面指导。3、依照《陕西省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办法》,指导县税务局、检察院、发改局等3个部门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单位,从职能职责、发展规划、人员配备、设备配置、操作实务、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了指导培训服务,并取得阶段性明显进展。4、着力加强依法治档,对机构撤并部门档案移交管理、重点单位疫情防控档案、精准扶贫档案、镇村干部人事档案等4个重点领域档案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对67个立档单位的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年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5、加快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转化步伐,录入文件级目录23576条,全文扫描挂接6个全宗、8527页,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5个专题数据库、176个全宗目录数据库和3个专题数据库持续完善。6、按照应收尽收原则,多渠道收集档案,2022年组织接收了全县49个单位的各类档案移交进馆90763件,全力打造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有地方特色、高品位的档案资源体系。7、加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着力完善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改善新馆服务环境,优化查档利用服务流程,全面推行延时查档、预约查档、信函查档等各项服务措施,接待单位和查档群众763人次,查阅利用档案4863件,编写档案查阅利用效果实例23个,让档案利用服务更多惠及人民群众。8、坚持把发挥档案史料彰显人文、资政育人、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特有功能作为有力抓手,充分利用馆藏革命历史档案史料,编撰出版了《荣光岁月——三原党史人物选编》,收录三原党史人物158人,大力传承红色文化。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全县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镇(办)和县级部门、单位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基础实施建设滞后,档案治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档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待加强,档案工作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效能和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足,专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档案法》,紧紧围绕中心、自觉融入大局,忠实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奋力开创三原档案事业发展的新篇章。1、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加强档案移交接收进馆工作,更多关注县委、政府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项目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把新领域、新载体档案收集进馆,增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后劲,积极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档案资源体系。2、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十四”时期,全面完成县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转换,实现档案查阅利用信息化,提高档案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高效性。3、着力提升治理能力。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国家《档案法》,充分发挥法治引领保障作用,统筹各方力量,切实加强档案工作的日常监管,促进档案业务监管提档升级,努力把档案法确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档案治理效能。4、全面提升档案服务水平。紧扣服务大局、服务发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突出加强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推动档案事业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和档案资源的专业优势,在服务大局中迈出新步伐。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