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丹凤县> 丹凤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丹凤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0 16:37
单位名称 丹凤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培养技术应用人才,提高社会职业素质。业务范围: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
住所 丹凤县商镇老君村
法定代表人 杭金章
开办资金 1351.8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丹凤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53.8万元 2119.44万元
网上名称 丹凤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0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一、1、学生情况。2020年秋季招生人数为476人。在校生总数1011人,2020年毕业生总数为146人。随着职普比4:6政策的落实,学校生源得到保障,2020年秋季新生比上年翻了一番,在校生人数达到1011人。2、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师110人,师生比1:11。其中专职教师86人,“双师型”教师32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7%。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97人,占教师总数的91.5%,专任教师副高级职称20人,占教师总数的23%。3、设施设备。学校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及县域经济特点,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实训教学,先后建起了计算机应用、酒店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于维修、学前教育、烹饪与厨艺、现代物流6大专业实训室,总面积3000㎡,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配置专业教师28名和兼职教师40名,全面开展专业教学实训及县域产业培训服务。二、学生发展2.1学生素质。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坚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生养成教育为基本切入点,狠抓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促使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安全、环保意识较强。按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文化课合格率、专业技能合格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2020年毕业生合格率为100%。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恪守实习纪律和操作规范,能够达到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无学生人为引起的生产安全事故。2.2资助情况。全校享受免学费人数890人,高一、高二年级享受助学金人数710人,高一新生资助银行卡已全部办理到位,确保了全部在籍在校学应享尽享。2.3就业质量。2020年学校毕业生总人数146人,就业人数为143人,就业率为97.94%。2020年升入高等教育的学生70人,升学率48%,2019年升入高等教育的学生99人,升学率58%,与上一年度相比,升入高等教育的学生29人,低1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参加升学的学生人数减少,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实习就业,体现了职业教育面向社会,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显著特色。2.4职业发展。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先成人后成才”、“为学生终身发展筑路搭桥”的办学思路,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就业观;狠抓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要求专业理论与技能实践并重,倡导一专多能,增强就业能力;侧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着力进行创业就是就业的新型就业观教育,增强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鼓励学生考取“1+X”证书,2020年有20名学生申报数字媒体初级证书。三.质量保障措施1、专业动态调整。学校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各专业均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人才市场和行业需求进行了深度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了各专业建设规划和年度发展实施规划,果断停止高铁运营与管理专业招生,新增物流管理专业(叉车驾驶)。2、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校实际,构建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选用规定教材;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依据市场需求,淘汰了高铁服务管理等专业,新增物流管理等专业,更新了烹饪实训室和汽修实训室设施设备,新建茶艺实训室和叉车实训基地,建立了理实一体化教室。广大教师积极创新专业课教学模式,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训过程的无缝对接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3、教师培养培训。学校持续开展名师培养及团队建设,建立了以老带新“一帮一”帮扶机制,发挥名师引领学科教学科研及对年轻教师的指导、示范、培养作用。每学期举办教学基本功大赛,通过教学开放周活动,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动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鼓励教师获取第二个专业课学历,选派骨干教师赴联办学校、联办企业进行业务进修和实践锻炼,学习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全年各级各类线上线下学习培训活动15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4、规范管理情况。学生管理:一是扎实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二是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三是加强住宿生的教育管理。四是做好校门口的学生出入管理。安全教育管理:学校坚持“常防不懈”的安全稳定工作原则,学校安保室先后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火灾逃生演练、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溺水、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周、“校园十排十查”等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和综合治理工作意识,先后组织开展了法治教育宣传、落实“一号检察建议”、抵制校园欺凌、观看禁毒影片等专题教育活动,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教科研管理:学校重视教科研活动,教研科研相互促进。学校以教务处为单位组织开展教科研活动,教研组集体备课、集中开展教学研讨,支持和帮助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课件、教案、论文评比及课题研究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提高。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市县级教学能手大赛,1名教师获市级教学能手、2名教师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在省级中职学校微课大赛中,4名教师获得了优异成绩。德育工作情况。我校重视学生德育工作,每班每周常规性开设2节思想教育课,学校创新德育教育载体,丰富德育教育内容。一是学校充分利用班会、每周一升旗活动、重大节假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孝道文化等。三.社会贡献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认真贯彻落实国、省、市、县各级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规定精神,制定了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办法》,2020年度,1人报考了高级技师、3人报考了技师、5人报考了高级工,都已获得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评优、晋级、绩效、加薪等方面已奖励和加分。学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100%,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社会服务。依据国、省、市、县各级关于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学校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充分发挥自身培训及技术资源优势,扎实开展各级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及技术服务活动。2022年度,各类受训人数共计3000余人,各类培训及技术服务活动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