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洛市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指导中心

商洛市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0 16:26
单位名称 商洛市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指导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茶叶、水杂果、蚕桑技术试验示范、良种培育、培训服务和技术推广工作;开展一村一品和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宣传培训等工作。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军民路1号
法定代表人 王凌云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8万元 10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范围开展情况1.技术推广成效显著。一是联合制定茶叶、猕猴桃省、市级标准6个,1个市级团体标准、3个市级地方标准均已发布,其余2个省级标准均已立项;二是实施《商洛市茶叶高质量发展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项目,已完成优化老白茶机械加工技术研发子项目,试制陕茶一号老白茶500公斤,其他两个子项目实施中;三是制定并印发《商洛市“十四五”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商洛市茶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成立茶产业链工作专班。经统计,茶园面积60.10万亩,干毛茶产量10895吨,产值20.49亿元;四是制定《商洛市猕猴桃产业链实施方案》,成立产业链工作专班。经统计,全市猕猴桃3.56万亩,采摘面积达0.39万亩,产量0.22万吨,产值0.18亿元。大樱桃3万亩,采摘面积达1.18万亩,产量1.23万吨,产值1.78亿元。葡萄0.93万亩,采摘面积达0.24万亩,产量0.35万吨,产值0.25亿元;五是完成桑园科管7.1万亩,指导县区开展大型技术培训27场次1800余人,培育高标准桑园2万亩,蚕发种量13147张,产茧量443吨,产值1992万元。2.督导服务扎实有效。一是发挥农业、科技人才服务团力量,在全市开展茶果、休闲农业技术服务咨询与宣传培训,深入基层开展科技三下乡、蚕茶果技术服务及培训共10余场次1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技术辐射面积达2万亩;二是先后包抓镇安、山阳、柞水县大豆玉米带状复种、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农村疫情防控、乡村环境治理、村集体经济、高标准农田及产业帮扶等工作,开展县区督查、百日督帮、百日提升等行动,深入村镇、企业园区、合作社、基地及农户,开展督导工作20余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三是开展“三百四千”工程,包抓丹凤安森曼葡萄酒有限公司、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充分利用西农力量为2企业共解难题6个,联合开展老白茶技术研发、陕茶技能培训、葡萄避雨设施建设等,共投入资金68万元。3.示范带动成效明显。一是推荐申报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各1个。目前,累计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示范镇8个;二是推荐认定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配合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市及一都四区创建任务工作。目前,全市已认定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三是完成一村一品与休闲农业、茶果蚕等统计监测、年报总结工作。已完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信息调查系统网上填报工作,全年分季度开展农业农村部休闲农业统计监测与调度工作。4.宣传推介促农增收。一是组织2家茶企赴西藏参加陕茶进藏产销对接暨阿里地区招商引资活动;二是指导商南成功举办商南县首届斗茶大赛暨红茶工艺培训,提升红茶工艺水平;三是积极组织县区参加评优工作,已推荐商南县创建全国“2022年度茶业百强县”称号;四是实施陕茶技能提升项目,组织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学师资力量,邀请省内外专家,对全省从事烘炒青绿茶加工的参赛者29名,进行理论知识、现场技能培训,开展陕茶选拔赛及集中培训活动;五是开展全市一村一品与休闲农业摄影大赛活动,发布作品展示动态信息7条,签订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宣传合同。六是全年先后在省市等媒体刊物平台发布特色产业、茶旅融合、休闲农业四季精品路线、茶果技术与党建等信息32条。其中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网站1篇,商洛日报2篇,学习强国5篇,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官网24篇。5.领导点赞媒体关注。我中心工作受到了省市局领导和服务对象的点赞和一致好评。一是通过农业人才服务团、科技特派员与三区人才等载体,我中心专技人员发挥专业特长开展系列科技服务工作。其中1名专技人员被省乡村振兴局聘任为“陕西省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师资库’入库教师”;二是专技人员获得“商洛市优秀科技特派员”、“商洛市第八届道德模范”等称号,被学习强国、陕西日报、陕西科技报、商洛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三是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为中国产学研深度融合做出新贡献。6.全面从严治党稳步推进。开展了纪律作风教育整顿、“以案促改”专题教育、“战疫情,做表率”实践活动、学党史讲党课、进村企进社区志愿服务、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活动,组织“三会”10次、讲党课5次、宣讲3次,观看警示教育片3次,每人写心得体会4篇;开展“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党日活动11次,培养预备党员1人,积极创建双化支部和模范机关,慰问退休老干部、为职工办体检卡,关心在职与退休干部生活,单位安全稳定。二、取得经济或社会效益情况经统计,茶园面积60.10万亩,干毛茶产量10895吨,产值20.49亿元;全市猕猴桃3.56万亩,采摘面积达0.39万亩,产量0.22万吨,产值0.18亿元。大樱桃3万亩,采摘面积达1.18万亩,产量1.23万吨,产值1.78亿元。葡萄0.93万亩,采摘面积达0.24万亩,产量0.35万吨,产值0.25亿元;完成桑园科管7.1万亩,指导县区开展大型技术培训27场次1800余人,培育高标准桑园2万亩,蚕发种量13147张,产茧量443吨,产值1992万元;认定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年来,我中心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局和上级业务管理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县镇级技术队伍与人员技术水平有待加强与提升;二是省级扶持资金量少、蚕桑果业规模弱小、县区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蚕桑、果业、休闲农业职能不断弱化。四、整改措施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倾力推动工作落实。一是强化认识、高点站位。总结安排工作,明确发展目标,细化任务,夯实责任,做到事事能落实,件件有回音;二是强化考核,完善制度。三是强化措施,精准施策。2、构建机制,强化基础,尽力加快产业标准化建设。一是建机制强产业。二是抓示范促发展。三是搞调研树形象。3、推广技术,提质增效,全力推进茶果产业发展。一是加强技术推广,促进产业发展。二是加强新品引进,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加强科学管理,促进产业发展。4、开展培训,提升服务,努力服务农民增收。一是把提高茶农、果农和休闲农业经营者素质,增加茶果休闲农业效益放在重要地位来抓,组织技术干部结合茶果农时季节进行茶果技术培训。五、下一步工作计划2023年,坚决贯彻落实市局安排部署,强化业务水平提升,强化为农服务支撑,为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一是做好技术服务推广工作。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提升茶果蚕业务技术水平,对优选品种、规范建园、充分授粉、果园生草、配方施肥、科学修剪、合理负载、适期采收、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给予大力推广应用;发布、推广、执行猕猴桃、茶叶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程,为我市猕猴桃与茶产业良性有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实施好试验示范项目。联合校企继续实施相关省级茶叶项目,开展茶叶抗旱抗寒优良品种筛选、有机肥肥效试验、茶园数字化灌溉、低碳生态茶园示范推广等工作;借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科研基础,联合研究建立鲜食葡萄酿酒用成熟指标监控技术体系,帮扶葡萄酒企业开展研发新产品、优化酿酒技术、建葡萄避雨设施等示范推广工作;做好蚕桑年报统计与总结工作。三是做好示范创建宣传提升。择优推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加强休闲农业监测,推介休闲农业精品点,创新三产融合模式,将茶果、一村一品与休闲农业同步推进,提升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水平,全力打造一都四区。四是带好队伍提升服务水平。组织开展丰富的文化与培训服务活动,锻炼职工综合协调与技能水平,提升团队的创造力、凝聚力、服务力,为我市蚕茶果、一村一品与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培养过硬队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3月被省园艺站授予“2022年先进集体”;2023年2月被市农业农村局授予“2022年全市特色产业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