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中医医院

宝鸡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 2023-03-30 16:05
单位名称 宝鸡市中医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制剂生产;保健与健康教育;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住所 宝鸡市宝福路43号
法定代表人 江奎
开办资金 22626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8880.23万元 123838.47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中医医院.公益 从业人数  164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项目建设成绩斐然。坚持把建设当成医院头等大事来抓,抽调专班专人负责,倒排工期,节点管控,东院区一期项目外装工程全面完工,内装工程及二期培训保障综合楼、制剂配置中心、发热门诊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力争2023年2月底全面竣工,3月底完成搬迁投用;争取到账政府专项债券4.29亿元,申报增发东院区项目30%专项债券,严格资金管理,确保效益最大化;西院区诊疗能力改造提升项目,进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和政府债务管理系统,医院发展基础更加坚实。2.设施设备全面提质。优化现有基础设施,完成污水处理站生物曝气系统改造,协调供电部门铺设电缆线路,解决北院区用电紧张问题;完成东院区大型医疗设备许可审批、招标和进场对接。3.智慧医院有力推进。为我院智慧医院建设项目确定合作银行,投入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完成西院区新信息系统68个模块的整体切换上线,开通智慧诊疗程序,设立门诊大厅骨科、儿科叫号系统,推行无纸化OA办公,实现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完成东院区建筑智能化建设,医疗智能化建设有序推进,为“一院两区”一体化信息建设提供保障。4.学科建设争先竞进。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加快重点专科建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认证;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加快康复外科骨科试点医院,成为陕西省骨关节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卒中中心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正待国家评审,成为陕西省脑卒中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成立肺结节、糖尿病足专病门诊,发挥门诊MDT优势,专病诊疗效果显著提升;加强治未病科建设。5.人才队伍持续优化。全方位加快人才培养,选派40名人员赴国内一流医院进修,20名人员外出参加高端培训,7名医师到上级基地参加住培,4名人员成为全省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对象,1名人员入选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培养对象;8名国家级、省级中医骨干人才和国家级第七批师承人员正在跟师学习;承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7项、市级9项;多渠道加大人才招引,引进学科带头人15名(主任医师2名)。招聘高校毕业生5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8名,211、985、“双一流”院校21名;加强“三基”考核。6.科研教学齐驱并进。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外聘指导专家1名,针对工作薄弱实际,积极开展创新能力培训,全年科研立项35项,其中省级7项,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申请国家实用型专利2项;准入新技术、新项目18项,发表论文73篇,其中SCI5篇,9篇论文荣获市第19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1名医师荣获宝鸡市科技创新最美医务工作者;接收外院进修26名、高校实习生225名,加强73名中医住培人员和陕西中医药大学“3+2”班51名学员的教学工作。7.质量安全常抓不懈。聚焦核心制度落实,大力开展医疗安全年活动,夯实基础质量。邀请西交大一附院知名教授分期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线上培训,加强病历、病案质控考核和归档管理,实行病历积分制,加强科主任考核;召开医疗安全专题会,对近两年医疗纠纷病例逐一分析总结,邀请院外专家和法律顾问点评,追责到人,讨论结果印发全院引以为戒;规范行政业务查房和夜查房制度;以猝死防治为重点,早期介入高危患者,推动VTE防治,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12次、全院性会诊58次,疑难病例诊疗水平有效提高;严把手术准入关,重大手术审批同比增长21.40%,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54.48%;严格抗生素使用管理,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控,抗生素使用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下降1.07%、0.31%;强化院感管控,结合疫情组织培训74次、演练6次,院感发生率0.49%,漏报率3.70%。8.中医特色更为凸显。实施中医药振兴计划,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冬病夏治和膏方进补品质,开展中医护理技术23项、治疗90万人次,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中医药疗效与实惠。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动态调整中医绩效考核办法,加大奖惩兑现,推进中医重点指标稳步提升。9.护理质量不断提升。深化护士岗位管理,遴选20名护士外出进行专科培训,提升专科护理水平;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改进和细化护理工作流程制度,通过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信息系统等手段,实时监测护理高度风险指标,对每科室最重要三点护理安全防控点位,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修订完善并执行安全给药工作规范,坚持护理三级质控季度检查;提升“6s”管理、医护一体化及一科一特色服务质量,加强病区“五室一库”及“两jing”规范化管理,在4个病区开展“无陪护”试点,营造安全有序就医环境;坚持每月电话随访出院患者,定期开展满意度评估,扎实整改意见建议,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10.医疗服务更加优化。邀请西交大和新颖教授,在全院开展《服务意识与患者满意度管理》专题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沟通技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借助新信息系统上线,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推进“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式结算”,持续推进预约诊疗,实行全年无假日门诊,选优配强门诊力量,实行窗口服务全天候,开通口腔、康复、针灸等科室班后延时门诊,实现错峰就诊,患者就医更便捷。11.疫情防控从严从实。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原则,加强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召开专题会议36次,面对全市几次大范围的突发疫情,科学研判形势,及时调整方案,特别是3月份接收市中心医院转入139名病人后,紧急对全院封控管理,严格做好防控工作,实现全院零感染;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防控,突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核心人员院感管控,严格住院患者、陪人、职工核酸检测和行程排查,杜绝输入传播风险。新十条发布后,积极部署发热门诊、急诊诊疗、住院收住等各项工作,做到应收尽收,防重症、降死亡。12.医院管理追求精益。坚持每月分析全院经营运行数据,指导科室改进工作;遴选业绩突出科室主任,在全院分享抓管理、带队伍、促业务的先进经验,推动全院管理水平和医疗业务提升发展;深化经济管理年活动,严格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强化财务分析,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申报财政贴息贷款购置医疗设备项目;强化医疗设备维护;加强后勤服务监管。13.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深化运行机制改革,调整门诊专家绩效分配办法和临床科室工作量统计办法;针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逐条分析得分情况,找准问题症结,提出改进措施,加强日常数据监测,促进内涵质量改进提升;建立名誉主任绩效发放办法。14.调整结构提质增效。推进药品网上集中带量采购及多省联盟采购;强化处方医嘱审核点评,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对8类162种医用耗材执行集中带量采购,对公开遴选的骨科医用耗材开展多轮集体洽谈;制定考核办法,严控药品、耗材占比,调结构,增效益;多措并举提高住院患者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0.24天;将139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入组病例占出院病例34.7%,同比增长5.13%;开展医保基金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利用国家医保智能监控信息平台,加强基金智能审核,诊疗行为日趋规范。在省医保信息业务标准化工作抽检中获得满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年门急诊接诊53.85万人次、出院41040人次、手术14135人次,同比分别增长0.77%、1.70%、9.05%。坚持深入社区、企业、县区,开展义诊咨询、健康教育、送医送药等活动32次。完成国家十三五计划居民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选派29名人员,对6家县级医院、8家镇卫生院对口帮扶;发挥中医药防疫优势,熬制汤剂1.4万袋,免费向医务人员及企事业单位发放;累计抽调533名人员,深入学校、社区完成核酸采集104.7万人次,选派4名人员参加医疗援非、援藏;完成全市重大活动及市监委留置中心医疗保障任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获全省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建成陕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学科发展不均衡,专业之间差异较大,科研工作基础薄弱,制约了医院整体实力提升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2.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尚需加力突破,传承创新发展的潜能还需不断挖掘。3.人才引进难、不稳定,特别是高精尖领军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主要瓶颈。4.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服务内涵质量急需改进提高。5.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工作作风、创新意识、工作效率与现实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医院管理能力有待增强。(二)改进措施1.按照“外科微创化、内科手术化、医技专科化”的发展目标,明确东西院区功能定位,统筹规划学科、专业分布,实现同质化管理、差异化发展。2.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进一步提振中医药工作,优化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突出中医特色。3.立足多院区发展,加大人才引进储备,力争招聘本科、硕士研究生以上人员161名,引进学科带头人10-15名。4.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从加强教育、优化流程、健全制度、规范行为、改善服务等细节入手,改进提高服务质量。5.强化中层干部队伍培训,全面整治拖、慢、懒、散等懒政行为。四、2023年工作计划1.聚焦学科建设,全力打造品牌竞争实力。2.聚焦核心制度,全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3.聚焦科研教学,全力促进医院创新发展。4.聚焦人才强院,全力构建一流人才队伍。5.聚焦特色优势,全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6.聚焦优质服务,全力改善患者就医感受。7.聚焦基础建设,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8.聚焦管理效能,全力提升改革发展水平。9.聚焦作风建设,全力维护医院良好形象。10.聚焦文化宣传,全力扩大医院社会影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3536355661030311A2101有效期限自2021年11月12日至2036年11月11日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登记号:M61030346010010002有效期限自2021年8月13日至2030年8月12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医院荣获陕西省先进集体,全省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宝鸡市药品安全监测报告先进单位,全市医疗机构疫情处置能力“大比武”竞赛团体二等奖,金台区单位内部保卫工作成绩突出先进集体等殊荣。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