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管理全市城市建设档案工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服务。城建档案的收集、保管;对各县区市及驻咸各单位城建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并对有关城建档案法规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 |
住所 | 咸阳市渭阳西路5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秦霞 | |
开办资金 | 157.5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48.78万元 | 364.9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公益 | 从业人数 1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我馆在市住建局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核心任务,以提高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为目标,以档案基础建设、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为目标,对照年初目标任务,现将我馆全年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业务情况1、依法治档工作。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积极落实中央、省级市级关于工程审批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要求,提高效能和办事效率,我馆不断梳理、研究政策法规,针对工作实际,反复修改并制定了《咸阳市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接收与移交工作实施细则》、《咸阳市城建档案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咸阳市建设工程档案验收流程》、《城建档案接收告知书》、《黑红名单制度》;重新修订了《咸阳市城建档案馆服务指南》;印发了《关于建设项目竣工档案验收告知承诺制制度》的通知、《关于建设工程竣工档案验收》的通知、《关于咸阳市建设工程档案电子文件在线流转与归档管理系统数字证书办理》的通知。年终指导各建设单位、各县(市)档案室对“陕西省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填报与审核;完成并指导、督促、汇总各县(市)档案室对“陕西省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年报的填写与报送工作。2、信息化建设亮点工作。一是我馆被陕西省档案局列为全省数字化档案建设试点单位。为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落实营商环境政策,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今年我馆积极与市网信办及市工改系统进行系统对接了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在线流转系统,实现建设单位线上移交电子档,2月底完成系统对接工作。建设单位在报建项目时,只需输入项目代码,以接口形式获取工改系统中的项目或工程信息,以及项目或单位工程下的附件信息,自动对应归档目录进行归集,实现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在线归档。后续通过继续补充完善档案相关的信息,即可完成项目和单位工程竣工档案的验收归档工作。建设单位在工改系统申报时只需提供一次信息上报,城建档案竣工资料的移交及相关审批部门对上报的信息即可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今年年初,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市轨道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竣工档案移交管理工作,加快建立全市城建档案“互联网+城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录制了《咸阳市轨道交通工程归档要求》和《咸阳市市政工程档案归档要求》资料归档录播视频永久学习,发放建设单位微信、QQ群进行宣传推广。真正做到线上线下免费发放城建档案移交报送系统和接收电子工程竣工档案,进一步提高城建档案归档质量。使城建档案管理由数字化过渡到电子化再次上新台阶。3、践行服务宗旨,加大宣传力度。一是3月底,省建设教育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心一行4人对咸阳市城建档案馆的馆舍建设、馆藏、安全设施、信息化等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实地查看、演示观摩、听取汇报、座谈方式,先对珠泉路新馆建设进行检查指导,再座谈听取工作汇报之后,调研组对咸阳市城建档案馆的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表扬。二是6月9日第十五个国际档案日。根据省市档案局(馆)安排部署,我馆以“档案颂辉煌”为主题,依托馆藏资源优势,着眼人民群众需求,立足城建档案工作实际,精心策划举办丰富多彩的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让企业近距离了解城建档案工作、感受城建档案文化。6月7日上午,中铁十七局彩虹二路项目部二十余人如约走进城建档案馆。6月14日上午,渭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建档案和规划展示馆馆长及业务骨干一行8人莅临我馆交流学习。6月22日上午,铜川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带领业务骨干一行5人莅临我馆相互学习交流取经,携手共促发展。一卷卷文字、一张张图纸、一段段影像……这里收藏着的档案,真实记录着咸阳市道路桥梁、民用建筑和地下管网的原始数据,也生动诉说着咸阳市城建档案发展的经历和改革成就。通过交流学习,进一步加深彼此的沟通联系,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共进,创新工作思路,与时俱进,秉承档案事业的执着情怀以及对现代化档案专业的精益求精。4、档案查询利用工作。我馆依托研发的城建档案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查档电子化,提高了查档的承载力和档案利用效率,积极做好对外服务,在城建档案资料的利用上,先后为前来我馆咨询查阅档案的单位及群众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等档案资料。全年来共接待前来查阅档案人数270人次,其中电话咨询143次,为410人提供查阅内容及拍照复印,查阅档案卷数共计4300卷,给城市建设、管理、更新、民事诉讼等提供了大量结构、水、暖、电图纸及前期审批相关可靠的一手资料,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5、档案移交接收工作。为了进一步简化档案移交流程,完善了电子档案接收、归档流程。保证进馆档案的质量,加强我市建设工程电子档案在线接收、检查、验收、移交工作。全年共接收龙湖项目一期工程、五峰壹品峰境工程、咸阳市城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程、咸阳市渭阳西路(咸通路-秦皇路)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竣工档案共计108个项目,市政项目50多个,接收项目光盘228张;声像光盘108张;纸质档案10000余卷。催缴、追缴回了往年接收档案缺项16个项目的资料。新馆搬迁档案资料已经上架113665卷,预计今年年底完成档案库房搬迁工作。6、联合验收,确保档案质量。我馆与市工改系统平台建立了联合验收机制,将建设工程档案立卷归档作为工程联合验收的必备环节,要求建设单位在工程联合验收前,将建设工程档案收集整理立卷,先移交电子档案,执行承诺制,在联合验收现场查验纸质档案,保证电子和纸质档案相符。市政和房建项目共108个,其中在工改系统接收档案40多个项目,做到了简化流程,网上立办、即办、马上办。7、加强档案库房安全工作。对原库房能及时除湿、通风,做好温湿度记录,防止纸质档案霉变及风化;做好档案防虫、防潮管理工作;对年久的电源、线路、开关插头进行及时更换;对库房等场所都加筑有防水台和灭火器,为确保库房安全共配备灭火器19枚,每年定期更换灭火器干粉,今年重新配备了防火防毒面具和灭火毯,在重要节假日前都要对库房安全进行大检查,确保档案安全无隐患。定期邀请陕西省消防安全中心对全馆工作人员进行消防演练安全培训,进一步提高我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全年来共接待前来查阅档案人数270人次,其中电话咨询143次,为410人提供查阅内容及拍照复印,查阅档案卷数共计4300卷,给城市建设、管理、更新、民事诉讼等提供了大量结构、水、暖、电图纸及前期审批相关可靠的一手资料,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存在问题1、人员严重不足,城建档案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按照劳动人事部、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关于颁布地方各级档案馆人员编制标准的通知》(国档联发【1985】2号)要求,馆藏档案在1万卷以上的,编制数7人,每增加5000卷,编制数增加一人。而我馆馆藏资料已达近20万卷,编制数应该为45人以上。但现有编制8人和实际在岗人员17人(其中5人借调),远远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需要。2、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凾待提高。根据陕西省住建厅《印发<关于加强全省城乡建设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分阶段实现城建档案由传统档案向数字化档案升级,直至发展到智慧档案,是城建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文件中明确了目标“到2021年底,各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城建档案馆、室)完成建立“互联网+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平台,即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和业务系统。”由于我馆人员都属非档案专业,在数字化档案技术方面处于努力爬坡过坎阶,还需要继续提升。另外,建设单位普遍存在设施条件差,人员不配备,资料管理混乱,导致档案资料移交不齐全、不完整,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有待加强和提高。整改措施一是今年年初向市人社局递交招聘申请,市人社局已同意招聘两名专业人员。二是加大建设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对全市建设单位及五方责任主体进行城建档案法律法规、归档规范及在线流转进行培训。五、2023年工作计划一是计划在2023年举办2次培训班,对全市建设单位及五方责任主体进行城建档案法律法规、归档规范及在线流转进行培训,提高各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资料员专业技术水平。二是加快工程电子文件在线流转系统与市工建系统广泛推广应用,建设单位在工建系统申报时只需提供一次信息上报,城建档案竣工资料的移交及相关审批部门对上报的信息即可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开展城建档案异地备份。将电子档案实时异地备份工作的硬件、线路选型和方法论证提上议事日程,确保城建档案的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