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中医药管理局

宝鸡市中医药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23-03-30 15:11
单位名称 宝鸡市中医药管理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加强本市中医药管理,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医(含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及临床用药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参与组织实施全市中医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规划,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文化信息化建设、知识普及等工作。
住所 宝鸡市宝虢路125号行政中心6号楼
法定代表人 宁海波
开办资金 10.0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05万元 10.05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中医药管理局.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市卫健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针对疫情防控形势,对全市所有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按标准进行排查,确保医院在正常开诊的情况下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对存在问题进行逐一要求整改;同时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第一时间安排中医治疗进驻隔离病区,按照中、省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中医治疗,每日统计上报全市确诊患者及集中隔离点人员服用中药情况,确保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救治和预防中100%参与。争取省级中医药专项资金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项目30万,规范做好放舱医院中医药工作,确保中医药人员配备满足工作需要,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保障好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物资供应,确保“舱开药到”。(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规模化。一是巩固提高中医药先进市成果。在2019年成功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复审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管理办法》和省中医药管理局《2022-2024年创建周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评审工作方案》要求,指导渭滨区、岐山县、扶风县、千阳县、凤县五个县区按照标准完成自查自评工作,推动我市中医药工作整体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开展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和中医特色康复中心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重点专科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以创建省级中医特色康复中心和中医重点学科专科为目标,加强和推动中医重点中医专科和中医特色康复建设,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争取9.52万项目经费,完成2个市级中医康复中心、10个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三是持续开展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馆创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推广与应用,积极组织各县区申报2022年省级示范中医馆储备项目,全市共推荐58个符合条件的中医馆入选储备库,根据省级资金安排,最终择优推荐8个示范中医馆,共争取资金144万元,进一步提升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发挥。(三)中医药文化内涵得到有效弘扬。一是两大中医药宣传纪念馆建设完成。以“中华医祖、岐伯故里”为契机,总投资200万元建成岐伯纪念馆,主要以陈列互动、展览场景、图文资料等多种方式,体现岐伯人物生平贡献、展现中医药历史文化。岐伯纪念馆已于8月下旬正式开馆;眉县王焘纪念馆占地500平方米,规划布局有王焘纪念馆和太白山“七药”标本陈列馆两个主题展馆,目前正在设计方案论证中,2023年5月竣工开放。二是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宣传活动。制定下发“依法发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宣传月活动方案,7月20日在岐山举办了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宣传活动,现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6000余份,设立宣传展板20余块,悬挂横幅5条,健康咨询800余人,义诊500余人次,参与中医适宜技术200余人次。有效的将岐伯、王焘名医纪念馆建设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有机结合,提升宝鸡中医药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做好中医药宣传工作。不断丰富宝鸡健康公众号“岐伯故里养生宝鸡”“名中医谈健康”健康养生栏目内容,每周二、四、六推送健康科普文章,普及宣传中医药知识,截止目前已开办197期。(四)中药产业发展得到稳步推进。一是组织专家团队共同开展前期调研、数据收集等相关资料,起草《生物医药和健康设备产业规划》。二是争取省级资金100万建设秦岭珍稀中药材研究抚育基地,加强秦岭特色珍稀濒危品种研究和繁育体系建设,依托秦岭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区,突破一批野生珍稀、濒危中药材人工和工厂繁育技术,逐步构建中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模式。三是会同市科技局开展2023年度药用植物技术示范基地项目申报工作,在全市范围遴选,最终推荐申报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北苍术种苗繁育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和凤翔丹参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我市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加快药用植物及中药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中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是积极组织各县区申报2022年省级示范中医馆储备项目,全市共推荐58个符合条件的中医馆入选储备库,根据省级资金安排,最终择优推荐8个示范中医馆,共争取资金144万元,进一步提升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发挥。二是两大中医药宣传纪念馆建设完成。以“中华医祖、岐伯故里”为契机,总投资200万元建成岐伯纪念馆,主要以陈列互动、展览场景、图文资料等多种方式,体现岐伯人物生平贡献、展现中医药历史文化。岐伯纪念馆已于8月下旬正式开馆;眉县王焘纪念馆占地500平方米,规划布局有王焘纪念馆和太白山“七药”标本陈列馆两个主题展馆,目前正在设计方案论证中,2023年5月竣工开放。三是争取省级资金100万建设秦岭珍稀中药材研究抚育基地,加强秦岭特色珍稀濒危品种研究和繁育体系建设,依托秦岭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区,突破一批野生珍稀、濒危中药材人工和工厂繁育技术,逐步构建中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模式。四是科学谋划一批切合实际的项目,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共1298万元,建设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2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2个,秦岭珍稀中药材研究抚育基地1个,县级中医医院中医优势特色专科2个,省级中医特色康复示范中心1个,中医适宜技术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1个。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中医事业经费的投入相对不足,政府对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中用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专项经费所占比例还相对较低。二是医保报销目录受限和中医药收费低廉。对康复治疗有关的部分中医非药物疗法服务项目、中药颗粒剂、医院研发的中药制剂及一些名贵中药未纳入报销,对传统中医诊疗项目也是先自付20%后再纳入医保报销,加之中药价格便宜及中医药诊疗项目收费标准低,限制了中医药诊疗作用充分发挥。(二)改进措施一是积极与市政府协调确保中医药发展经费足额按时发放。二是主动与上级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中医药报销比例低、项目少的问题,切实把存在的问题逐步解决,让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四、2023年工作计划一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中医药整体水平。加强各级中医医院建设,按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二级、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规范科室设置,补齐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短板,优化就医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指导渭滨区、岐山县、千阳县、凤县、扶风县五个县区按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管理办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二是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依托市中医医院,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做优做强骨伤、肛肠、儿科、皮肤科、妇科、针灸、推拿及脾胃病、心脑血管病、肾病、肿瘤、周围血管病等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巩固扩大优势,带动特色发展。三是强化特色人才建设,提高中医药人员整体水平。持续推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建立师带徒制度,做好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按照“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要求,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基层中医馆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四是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卫生院示范中医馆创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内涵建设,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阁”建设。五是加强项目管理,开展中医药文化系列宣传活动。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支持,加强绩效考核力度,确保项目落地落实。大力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等活动,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推出一批中医药科普宣传栏目,普及中医药法规和中医药知识,营造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