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宝鸡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0 15:08
单位名称 宝鸡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参与拟订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知识产权信息网络等规划、计划;协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辅助性、事务性工作;专利技术、专利产品评估、鉴定、孵化、推广;协调指导企业专利工作;参与重大专利技术实施及涉外知识产权协调事宜;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对外联络、合作及交流;知识产权基础信息采集、加工及电子政务技术保障;参与指导知识产权代理、评估机构工作。
住所 宝鸡市西凤路1号
法定代表人 苟红东
开办资金 89.4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2.85万元 37.3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全面统筹部署。市政府大力支持、积极申报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市政府党组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试点工作方案》。知识产权保护列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对县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纳入全市营商环境测评体系。二是强化质量导向,推进高质量创造。举办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宝鸡分赛,发放获金66万元,23个项目入围复赛,3个项目获全省大赛奖项。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6家企业获省局4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申报地标保护产品和地标商标3个,眉县猕猴桃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设立陕西省品牌建设促进中心宝鸡工作站,获“陕西好商标”7个。企业获23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个,陕西省专利奖7个。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户、省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3户、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户。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12件,再创新高。三是强化转化运用,赋能高质量发展。实施《宝鸡市专利转化实施计划(2021-2023年)》,兑现首批计划资金89.41万元。推动6家企业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27件专利,18家企业实现质押融资1.12亿元,兑现专利质押融资评估费21万元,首次对质押融资企业利息补贴37.75万元。与宝文理签订专利转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免费许可企业使用10个专利项目。推动凤县9户企业使用大红袍花椒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全市地标专用标志使用企业累计65户。四是强化行政保护,铸造忠诚卫士。严格执法检查,印发《2022年全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铁拳”“蓝天”、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打击违法使用“遵义1935”商标行为,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77件、商标侵权案8件、奥林匹克标志和特殊标志侵权案2件,规制非正常专利申请618件。知识产权“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市场主体112家。协助省局调查我市1家代理机构涉嫌违法违规代理知识产权行为。加强维权援助,召开企业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座谈会,增强企业自我保护能力。指导3户企业应诉专利侵权诉讼,出具专利技术论证意见1份。五是加强服务供给,增强便利快捷。投资75万元建成宝鸡市知识产权公共运营服务平台,免费出具专利评价分析报告60份。强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点功能,服务企业30余户,免费推送专利信息16000余条、提供专利简报23份、建设3家企业专利专题数据库,指导3个专利导航项目建设。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赴金台、麟游、陇县等县区“助企纾困”,走访企业25户,提供专利、商标信息检索和分析服务20多次,挖掘专利申请50多项,对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6次。强化商标业务受理窗口服务质量,建立窗口服务评价制度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办理商标业务330件,平均每月受理数量较去年大幅提升。六是加强宣传培训,提升法治意识。在宝鸡电台做访谈节目2次。与宝鸡移动公司签订知识产权宣传合作协议,向移动客户推送宣传信息20次。利用“宝鸡知识产权”公众号推送工作信息上百条。《宝鸡日报》专版报道知识产权工作3次,《中国知识产权报》刊稿4篇。扎实开展科技之春、“3.15”消费者权益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宣传系列活动,发布宝鸡市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组织县区执法人员线下培训3次、线上培训6次计320余人次。赴企业开展专题培训8次计430余人次。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用知识产权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主题,分别在市委党校、陈仓区政府、凤翔区开展4次讲座,培训党员领导干部520余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开创新局面。日前,《宝鸡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宝政发〔2022〕17号)已经市政府正式印发,眉县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县和宝鸡高新区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园区的试点工作方案也正紧锣密鼓地审签,全市在贯彻落实《纲要》上走在全省前列,是西部地区获试点市、试点县、试点园区大满贯的唯一地级城市。二是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检验检测(宝鸡)中心成功运行。检测中心是全国首家、也是全省唯一的地理标志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具备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产品1363项出证资质,全省地理标志产品检验项目覆盖率达96.3%,能为区域果蔬及地理标志产品提供优质的检测技术服务。此项工作获省长赵一德“很好!要切实发挥好作用。”的批示肯定。三是多元化保护体系建设收获新成果。联合市中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九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联合市中级法院印发《宝鸡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实施办法》,联合市公安局印发《加强协作配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办法》。《宝鸡市关于开展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宝鸡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规程》等文件经各有关部门研讨通过。与中国人保宝鸡分公司签订《知识产权保险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知识产权保险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新增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保险等3个新险种,并对接中铁宝桥、宝石机械等外向型重点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侵权责任险项目,有望年内完成海外知识产权侵权责任险西北地区第一单。四是知识产权“宝鸡元素”编入《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遴选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牵头担任《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手册》丛书第10分册《知识产权监管》编写工作,是我省知识产权系统唯一参加单位。分册共计324页30余万字,较好地融合了我市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将知识产权“宝鸡元素”以《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手册》为载体在国家市场监管系统进行推介、使用,对提升全国知识产权监管能力、提高知识产权工作质量、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市本级专项经费保障严重不足。机构改革后,职能增加了商标、地理标志管理和执法工作,缺乏市本级配套资金,严重制约工作开展,导致我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严重下滑。(二)改进措施1.在我们积极争取更多中省经费支持;2.希望市本级财政给与配套,使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良性持续开展,确保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知识产权力量。四、2023年工作计划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政治建设,全面强化意识形态、党建、干部队伍教育、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思想政治工作,突出整改作风建设不扎实问题,有效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敢担当、拼干劲、比作风、争先创优意识,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匹配高质量发展要求。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督促、引导各县区、各成员单位全面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坚持常抓常议,扎实研究推进,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制度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执行、检查、监管和考核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三是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建设工作。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结合《宝鸡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将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市考目标任务,制定2023年度推进工作计划,细化任务分工。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增强执法人员知识产权保护业务知识储备。深化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和引导,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能力,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五是创新性开展知识产权强链护链工程项目。围绕我市十三个重点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汇集要素资源、拓宽公共服务领域,实施产业链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等项目,助力产业功能区及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水平和管理服务效能。六是大力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继续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围绕我市十三个重点产业链,以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重大经济科技项目承担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重点,支持自主核心专利技术、专利产品研发推广和专利密集型企业培育,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提高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围绕我市新材料及智能制造等“卡脖子”领域关键技术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依托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窗口,开展专利申请前检索、分析等公共服务,提升专利申请质量。七是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我市创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为工作平台,构建全市纵横交织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网,推动县区、高新区、产业园区和行业协会设立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工作站,加强市县、政企互动,强化项目跟踪管理,抓好各工作站的建设和指导,提升工作站质效。八是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深化知识产权贯标工作为抓手,推动企业组织制度和运行模式创新。鼓励创新型企业以委托方式开展知识产权精细化管理,开展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工作,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重点支持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