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吴堡县> 吴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吴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0 15:05
单位名称 吴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主要职责:调查和掌握全县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状况,试验示范,开展分类技术指导与培训;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良种引进及审定,种子质量监督体系指导;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土肥试验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植物检疫、农作物病虫害调查、预测、预报及防治;农作物及中药材抽查验收工作;农机购置补贴、引进、推广、管理、试验示范和职业技能鉴定。
住所 吴堡县文艺巷23号
法定代表人 薛虎军
开办资金 5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吴堡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4万元 55万元
网上名称 吴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及时变更开办资金,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开展的主要工作(一)春耕备耕我中心积极与供销、商务、交通等部门对接,加强了种子、化肥等农资供需情况监测调度和调运,确保春耕农资供应充足。及时协调了农机企业、合作社、大户等经营主体做好农机具、零配件的储备供应和保养、调试、检修,确保农机具状态良好。以种子、农药、肥料、农膜为重点,对农资经营店、集散场所开展日常巡查和执法检查,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确保农资市场稳定。鼓励农资企业和经销商开展“点对点”生产配送,确保化肥、农药、地膜、种子及早进村进户。扎实落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工作要求,坚决遏制耕地撂荒,动员农户及时复耕复种,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二)稳定粮食生产粮食产能提升年初将全县粮食面积、产量目标任务分解到镇、落实到村,并加强督促指导,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5万亩,其中玉米4.51万亩、马铃薯2.695万亩、小杂粮7.095万亩、大豆2.2万亩。油料作物0.8万亩。粮食产量共计5.4146万吨:其中玉米3.0431万吨、马铃薯(折粮)0.7655万吨、小杂粮1.2364万吨、大豆0.3696万吨。全面整治土地撂荒问题,2021年我县复垦撂荒地1.35万亩,2022年撂荒地任务全面“清零”。种粮补贴完成全县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三批次共补发种粮补贴3328267.56万元,种植面积16.5060万亩;良种推广今年我县首次安排县级整合资金452万元,是我县规模最大用资最多的一次良种供应。引进马铃薯、玉米、谷子、大豆、高粱等主要农作物良种840吨,免费发放给全县种植户;旱作集成技术及试验示范旱作集成与试验示范技术推广4500亩,辐射带动种植面积3.2万亩,投资共180万元。实施了1500亩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标准化种植示范,在每个镇(街道)建设了1个示范点,种植密度较同类型非项目区增加500株﹣800株/亩,单产水平较同类型非项目区提升100公斤/亩。推广旱作集成技术0.2万亩,创建百亩旱作农业示范区1个。谷子试验示范点1个,谷子优质高效生产基地1个。带状复合种植大豆0.3万亩,在郭家沟镇于家沟村建设1个大豆果园带状种植模式核心示范区,集中连片面积不少于100亩。马铃薯标准化基地0.5万亩、区域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0.2万亩等。中药材种植共1956亩。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实施“四位一体”节水灌溉5100亩,漫灌改滴灌600亩(横沟村)。(三)农业技术推广1、玉米密植种植和旱作节水农业有效对接,采用深耕深松、机耕机播、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保水剂等措施、有效降低种植成本。首次使用渗水地膜膜际种植,我县今年采购80mm、120mm渗水地膜8吨,在于家沟、贾家山、霍家沟、杨家沟等村实施860亩,采用膜际种植技术,改变以往地膜种植渗水性差,人工放苗现象;首次在横沟村引进应用降解地膜种植100亩,有效减少地膜污染及来年回收地膜的工作;首次应用保水剂,采购保水剂2吨,在全县的1000余亩密植玉米使用,减少地膜、灌溉等措施,集约成本。2、小杂粮种植在张家山镇辛庄村、郭家沟镇于家沟各实施小杂粮基地150亩,辐射面积3000余亩,采用机耕机播、良种推广、有机肥增施、绿色防控的技术。3、大豆复合种植在全县果园套种大豆3000亩,采用深松+机耕机播、良种推广等技术。4、马铃薯基地建设在辛家沟镇老庄村、郭家沟镇于家沟村实施马铃薯基地建设350亩、150亩,采用深耕深松、机耕机播、良种推广、地下害虫防治、增施有机肥等技术。(四)旱作节水农业实施高效节水农业面积7700亩,总投资989万,资金已兑付796.5万,兑付率达81%。推广旱作集成技术0.2万亩。创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一处,实施提升+供水等二期工程;实施“四位一体”(即沟道坝蓄水+光伏发电提水+土工膜窖高位储水+膜下滴灌补水)节水灌溉模式0.51万亩、漫灌改滴灌0.06万亩。(五)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21万亩次,技术覆盖率达80%,落实测土配方肥施用面积6.2万亩。全县使用配方肥0.182万吨,有机(堆肥+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实物)3.6万吨。全县开展农户施肥调查100户,掌握了一些当前广大农户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大力提倡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增施有机肥,推广新型肥料,改进农作物施肥方式,提升肥料利用率,达到耕地质量提升目的。二、取得的效益1、良种引进、免费发放。为守住我县耕地红线,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我县粮食安全,我中心向全县各乡镇免费发放农作物良种共计44.965万公斤,此次良种发放是近年来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一次。其中发放马铃薯良种冀张薯12号,共计414000公斤,可推广种植面积4140亩;发放玉米良种登海9号,共计15000公斤,可推广种植面积10000亩;发放高粱良种晋杂22号,共计7650公斤,可推广种植面积5100亩;发放谷子良种晋谷21号,共计3000公斤,可推广种植面积5000亩;发放黄豆良种汾豆79,共计10000公斤,可推广种植面积5000亩。2、物联网智能虫情测报。我中心引进3台害虫预警监测系统,即物联网智能虫情测报灯、高空测报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辛家沟镇深贬村果园安装了一台高空测报灯,高空测报灯对迁飞性害虫(如草地贪夜蛾、棉铃虫、黏虫、小地老虎、草地螟、飞虱等)有很好的诱控作用。我们在使用中发现高空诱控灯诱捕威力巨大,一晚上开灯4小时,最高诱捕虫量能达到5公斤左右,这大大增加了果园收益,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有效助力了绿色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值得提倡。岔上镇前畔村果园安装了一台害虫自动测报系统,它是一台性诱捕器,今年我们投放的是针对苹果蠹蛾的诱芯。本系统集害虫诱捕、数据统计、数据传输、数据分析为一体,实现了害虫的定向诱集、分类统计、实时报传、远程监测、虫害预警和防治指导的自动化、智能化。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便、设置灵活等特点。疫情的实时监测成为苹果蠹蛾早发现早处置的主要手段。及时将疫情扼杀在摇篮中,避免流入市场。三、存在问题及建议意见一是各种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年龄老化,面临青黄不接的状态。二是经费不足,以致于有些工作难以实施和开展。三是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积极探索推广新型提质增效技术,将新技术、新思路、新规划推向农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服务“三农”。五是引进先进装备,发展数字农业,建立农业生产物联和数据库,准确掌握农业生产动态情况。六是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从上到下通过鼓励激励机制培养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四、2022年工作计划1、粮食安全。认真做好保粮食安全工作,加强粮食生产指导及技术服务力度,坚决制止耕地撂荒、耕地“非粮化”,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建设小杂粮产业示范基地,做好“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加强惠农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严格落实种粮补贴政策。2、中药材种植项目。加大中药材种植力度,计划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3、良种统供。继续申请资金300万元,实施玉米、高粱“两杂”良种补贴,推动马铃薯良种繁育,持续扩大优势品种种植规模和产能,助推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黄豆等县域内主要农作物提质增效,确保粮食安全。4、试验示范。实施玉米增密度示范面积2000亩、小杂粮示范面积300亩、薯类作物示范面积200亩,包括土地深松、品种选择、全膜覆盖、机耕机播、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病虫害统防统治等。5、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全县开展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3万亩,其中核心示范1万亩、辐射带动2万亩。建立示范田,带动群众提高种植密度,促进粮食生产。6、农机提升项目。大力提升我县农作物机械化生产质量和水平,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向规模化、社会化方向发展。7、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实施旱作集成技术及试验示范6000亩。8、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做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各项工作,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和县域耕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9、植保工作。充分利用现有三台测报系统,开展好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苹果草地贪夜蛾、二代粘虫等病虫害监测及常规病虫害防治等工作。10、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做好2023年农业外来入侵病虫害进行全面普查。扎实做好相关图片、数据材料收集报送工作,撰写普查总结。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