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陈仓区> 宝鸡市陈仓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宝鸡市陈仓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30 11:32
单位名称 宝鸡市陈仓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风险分析、评估和信息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监测,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检查.
住所 宝鸡市陈仓区南环路东段农业综合信息大楼
法定代表人 刘永辉
开办资金 2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陈仓区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7.86万元 93.51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检中心等上级相关业务单位的悉心指导下,我中心按照“四个最严”的工作要求,坚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推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中心一手抓新冠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按计划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加强工作力量,落实监管责任我中心及时制定了2022年监管工作计划,明确了各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抽检时间、监管责任人和监管职责,夯实了监管工作责任。由中心领导组织全体职工不定期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区委、区政府2022年工作决策部署和区农业农村局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今年工作方向和重点。深入全区55户草莓生产基地和32户蔬菜、水果生产基地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落实了农产品生产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督促指导生产基地建立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确保质量安全。(二)加大宣传力度,提振消费信心为了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深入到千家万户,我们在元旦、春节、“3.15”、“五一”、“食品安全宣传月”、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开展全方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安全生产和消费。全年累计出动监管工作人员355人次,深入全区十一个镇、三个街道办、多个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标识管理》、《两品一标知识问答》等宣传资料2100多份。(三)强化专项整治,开展全程监管按照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的通知》(宝陈农字〔2022〕66号)和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全面排查食用农产品违法添加金银箔粉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印发“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重点治理品种质量管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我中心以芹菜、韭菜、豇豆等高风险品种为重点,以水果滥用膨大剂、保鲜剂和禁限用农药专项整治、违法添加为重点,出动执法人员295人次,共检查全区蔬菜、水果生产基地94家次,农贸市场9次,未发现水果生产基地滥用膨大剂、保鲜剂、违法添加等现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不规范,存在过期农药,现场及时进行整改纠正。(四)加快两品一标认证,推进标准化生产联系指导有绿色食品认证意向的宝鸡恒佳食品有限公司及时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指导协助宝鸡市冯家山水库渔场开展绿色食品认证,鲢鱼、鳙鱼、银鱼三个水产品顺利通过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专家绿色食品认证现场检查,产品抽检质量完全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目前正在等待部中心核准。冯家山水库渔场三个水产品是我省首次通过绿色认证的水产品。陈仓区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9个农产品已通过部中心核准,目前正在办理证书领取手续。截止12月初,全区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户,认证农产品19个,其中蔬菜12个,水果7个。(五)加大监测力度,强化风险防控根据根据农产品生产时令季节,针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草莓、西瓜等水果,黄瓜、西葫芦、茄子、蕃茄等我区生产消费量较大的蔬菜,以及上级确定的“三棵菜”重点品种,强化风险监测,开展蔬菜、水果、食用菌农药残留速测抽检5728批次,合格率100%。送检蔬菜、水果、食用菌235批次样品,其中:监督抽样25批次,全部送第三方机构检测,不合格样品1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9.6%。全年配合部、省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督抽样5次,共抽取农产品样品120批次,合格率99.2%。配合市农检中心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督抽样、风险监测抽样6次,共抽取农产品样品93批次,合格率100%。(六)生命至上,常态化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元月以来,疫情发生形势严峻,中心组织干部职工先后参与农业局自建住宅楼、房管38号楼、18号40号楼疫情防控工作。面对今年新冠疫情在陈仓肆虐的状况,中心领导高度重视,下沉一线,靠前指挥,坚决贯彻落实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各项安排部署。一是组建农技中心家属楼疫情防控工作专班,7名党员干部24小时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开展政策宣传、情况摸排、值守查测。二是选派1名同志参与高铁宝鸡南站疫情防控卡口外来人员登记查验工作。三是选派1名同志参与西虢宾馆新冠密接人员隔离专班工作。单位党员领导带头,其它同志迅速跟进,放弃休假,克服困难,吃住在单位,积极投身到伟大的抗疫战斗中。疫情期间,中心包抓千渭街道群力社区五小门店疫情排查摸底工作,督促各门店及时张贴场所码、行程码、健康码,落实测温、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禁止堂食等防控措施,为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七)创新形式,多途径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为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今年我们选派2名同志参加了省农业检测中心组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培训,组织6名同志参加了农检化验室内审员、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培训,组织5名同志参加了基层农技员培训,3名基地人员参加了绿色食品内检员培训,同时结合基地监管巡查,对全区26户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负责人进行农药安全使用和质量安全追溯面对面培训,针对今年新冠疫情不断发生的状况,组织14镇街监管工作人员、农产品生产基地负责人和单位职工共计50多人,先后参加了部中心组织的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培训,通过培训,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各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八)精心筹备,做好农检化验室“双认证”前期准备工作为了提升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能力,今年我们将化验室“双领证”提上议事日程,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把此项工作纳入2022年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邀请杨凌和市农检系统专家上门现场指导,不断修改完善优化实施方案,项目已于10月底开始实施,目前,化验室已完成维修改造和优化,正着手开始内部设施安装、仪器检修购置等,现已倒排工期,按时间节点要求,力争明年5月底前通过“双认证”。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单位超额完成市农检中心和区农业农村局下达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检任务量。全年,区内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保障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2022年3月,我中心被省农业检测中心评为“2021年度全省农业检测工作先进集体”。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检测能力不足首先是人员数量不足。按照农检机构有关规定,县级农检机构应有8~10名专职检测人员,才能满足相应的检测工作。现有检测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极大的限制了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是人员能力不足。大多数人员所学专业不对口、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检测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难以有效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多以检测原理和前处理操作为主,大型仪器操作少,且每次培训周期短,课时远远不够,使得大部分检测人员仍不具备履行检验检测的能力。2、经费严重不足,检测仪器无法正常运转检验检测是农产品检测机构的立身之本,先天决定了农产品检测机构运行不同于以往农技推广机构的特殊性,在项目建成后,实验室需要持续稳定的经费来源做保证,包括仪器设备维护、检测成本、人员培训、认证认可等多项开支。按照农业部考核办法,县级农检机构大型仪器每年检测600个样品,速测检测6000个样品来计算,每年至少需要专项业务经费50万。而现实情况是,实验室运行经费并未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事业运行主要依靠农业项目和上级拨款艰难维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主要集中在农残快速检测上,大型仪器设备多处于闲置状态。检测经费欠缺已经成为农检机构职能发挥的最大制约因素。(二)改进措施1、积极向人社部门申报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计划;同时,加大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采用“请进来”专家面对面讲授指导和“走出去”参加同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现有人员检测能力。2、协调区政府尽快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和实验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检测工作有稳定持续的经费保障。同时,积极争取中省市项目资金支持。四、2023年工作计划(一)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积极宣传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完成农残速测、例行监督抽送检任务,确保全区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二)全力一赴,全员参与,集中力量,力争上半年完成农检化验室“双认证”;(三)下半年积极研究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验收办法,开展调研,梳理短板缺项,针对性提出改进提升措施,为下年度我区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打好基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2年3月,我中心被省农业检测中心评为“2021年度全省农业检测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