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医保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经办中心的精心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全会精神,以市、县医保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落实经办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强化措施,聚力攻坚,圆满完成了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是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利用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张贴公告、印发宣传单等方式开展宣传,多渠道动员参保缴费。同时,积极动员镇村和四支队伍力量紧密配合,利用农闲时间上门开展“一对一”医保政策宣传活动,对群众疑惑的医保问题开展事前政策宣讲;以两定机构和村卫生室为基地,对前来购买医保服务的群众面对面进行事中政策解答;在两定机构开展推行“随访制度”,对异地就医住院、慢病、特药费用等医保事后结算情况不明白的群众进行政策讲解,促进医保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断巩固基本医保全覆盖成果。据统计,一年来先后发放医保政策宣传彩页30000余份、宣传品16000余份,制作宣传牌90面,推送宣传微信620多条,通过E信推送15000余条信息。二是积极组织征缴。加强与各镇、税务部门和经办银行的数据共享和业务沟通,明确职责,夯实责任,灵活服务时间和服务方式,确保群众能够缴的及时、缴的方便。三是开展参保数据库治理。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及时走访咨询相关单位,修改、完善参保单位和人员信息1200条;联系镇村采集参保单位、人员基础信息,完成了82000多条的数据治理任务,为参保人员医保待遇有效落实提供了数据支撑。四是建立防返贫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对全县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开展摸排,重点关注参保人员因病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超过10000元的脱贫户和超过26000元的一般农户,了解掌握“两不愁、三保障”及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先后向乡村振兴局推送脱贫户数据173条,一般户数据97条。建立特殊人群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对乡村振兴部门反馈的纳入监测范围的人员开展动态跟踪,落实待遇措施,实行动态管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是落实参保资助政策。落实特困供养人员资助政策408人13.06万元;落实农村低保资助政策3124人468600元,落实城市低保资助政策141人1410元,落实脱贫不稳定资助政策519人31140元。经过各方动员、部门协作、镇村联动,实现了应参尽参、应保尽保的目标。2022年,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7401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8418人,征缴城镇职工医保基金6053.31万元。二是全面落实“一站式”服务。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站式结算制度,全县2家定点医疗机构均已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完成“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全覆盖。今年以来,城镇职工住院报销1277.74万元;生育保险报销58.62万元;个人账户支出918.27万元;大病二次救助报销8.84万元;公务员医疗补助报销152.08万元;城乡居民住院报销13370人次5734.96万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报销5016.42万元,大病报销1065人次352.51万元,医疗救助报销3850人次336.03万元);城乡居民慢特病报销13215人次144.98万元,“两病”报销3534人次23.58万元;门诊统筹结算40781人次112万元。三是医保扶贫成效得到巩固和衔接。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点,落实政策有效衔接、待遇平稳过渡、制度可持续的工作要求,积极做好参保动员和资助工作,确保特殊人群医保全覆盖、有保障;在统筹强化三重制度综合保障的基础上,接续落实特殊人群待遇政策;坚持救助标准和保障范围,持续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巩固拓展医保扶贫工作成果。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和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解读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政策解读多为文字解读,图片、图表解读较少,缺少音频、视频、动漫等解读形式;二是医保业务培训不够。三级经办网络现已建成半年有余,但部分医保专管员还存在政策不清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医保工作有关要求,扎实开展医保工作。一是丰富宣传形式。尽可能多采用图片、图表解读、音频、视频、动漫等解读形式进行政策宣传,用各式各样的形式进行宣传。二是加强对三级经办网络医保专管员的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多培训,线上业务指导,印制医保系统操作手册。四、2023年工作计划一是依托《政务清单》落实。不断加强医保行风建设。二是继续推进参保扩面。扩大医保覆盖面,提升职工居民参保率。三是加强医保标准化建设。统一标准、优化服务。制订经办咨询、解答、受理、办理等服务标准,规范工作人员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按照“放管服”工作要求,进一步简化工作资料、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四是积极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健全完善《干部日常管理考核办法》、《窗口服务管理制度》、《“好差评”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服务行为;统一医保服务标识,设置功能区域,配备便民设施,优化服务环境;推行一次性告知书、便民卡、首问负责,让群众少走路、数据多跑腿,提升服务效能。五是加快医保信息平台学习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