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靖边县> 靖边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靖边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发布时间: 2023-03-30 11:12
单位名称 靖边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创办农业合作社;建立综合村级服务社。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西新区西环路1号
法定代表人 高文昌
开办资金 197.2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靖边县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5.17万元 128.81万元
网上名称 靖边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遵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于2022年6月10日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和单位住所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业务活动(一)县委县政府及上级行业部门安排重点任务完成情况1.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稳步推进。一是新建王渠则供销超市,为农民群众提供日用消费品,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二是组织5家涉农企业参加市供销社举办的农产品市场营销培训班,提升企业市场营销能力。三是向上推荐特色农副产品品牌5个,入驻榆林供销集团展厅。组织6家企业参与省市名优农副产品展销活动4次。2.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完善。一是指导农资公司销售化肥3万余吨,其中销售市政府补贴化肥1.83万吨,组织开展农资打假行动和科学施肥宣传活动10余次,保障全县化肥安全稳定供应。二是与市供销社积极协调,在原有化肥补贴基础上,再增补150元/吨和200元/吨,让农民享受更多政策红利。三是社属企业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开展土地托管6.6万亩,带动农户3800余户。3.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健全。一是改造提升黄蒿界供销社,强化为农服务功能,填补了社有基层供销社空白。二是在红墩界镇席季滩村新建村级供销社1个。三是在龙洲镇龙一村、东坑镇伊当湾村等行政村新建综合服务社5个。四是领办红墩界生忠农民专业合作社、银腾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自身建设,加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4.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一是组织靖边供销集团、民爆公司等社属企业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二是开展系统内自建房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整改安全隐患2处。三是指导民爆公司开展库区突发火灾救援演练活动,检验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突能力和安全防控意识。5.加强党建引领争先创优。一是开展了“七一”慰问困难党员、“安全生产宣传月”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二是组建“政策理论学习读书班”,授课5次,集中学习32次,交流研讨2次。三是创建“党徽耀供销初心系三农”品牌党建,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引领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服务“三农”工作大局。四是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疫情防控一线,开展核酸检测、卡口值守、政策宣传等工作。五是稳步推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确保找准问题,整改到位,成效明显。6.有效化解民生领域矛盾纠纷。通过与医保、财政等部门协调,解决了系统内未改制职工医保补缴费难题,解决了已改制人员入职工医保参保难题。(二)项目建设及涉农企业扶持情况1.联合县财政局验收2021年申报的4个市级“新网工程”项目,积极配合市财政局、市供销社完成2020年和2021年市级“新网工程”项目绩效考核评价工作。2.组织21个企业申报2022年市县扶持项目。其中申请到县级“新网工程”项目资金30万元,扶持企业4家;申请到县中小微和“三农”企业项目扶持资金87万元,扶持企业13家;择优推荐4家企业申报市级“新网工程”项目。3.遴选3个优质项目申报至县发改局和榆林市再生资源协会项目库。推动申报企业按项目进度完成项目建设。二、取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2022年全系统购进总额6797万元,销售总额7025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28万元。2、开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工作。改造提升黄蒿界供销社,开展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供给、金融服务等具体业务,为我县开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提供了宝贵经验。3、新建王渠则供销超市,为农民群众提供便捷、实惠、放心的日用百货、粮油副食、生鲜果蔬等日用消费品,满足当地农民的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推动王渠则镇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4、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榆林市御粮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厂,开展土地托管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拓展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可实现年产挂面1000余吨,收购当地农产品60余万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5、发挥保供稳价职能。与靖边农商银行签订《疫情防控期间民生保障工作授信合作协议》,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供销系统从事农资供应、商品流通、农产品产销企业提供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的低息信贷,确保疫情期间重要农资、农产品供应不抬价、不断档、不脱销。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一)管理体制不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三会”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的缺位直接制约着全县供销系统深化综合改革、社有资产经营管理等工作。(二)基层组织阵地缺失。全系统原社有企业和基层供销社组织多数已改制重组,呈现无资产、无人员、无业务的“三无”现状,恢复新建基层组织体系资金缺口大,基层社建设用地难以落实,在开展基层业务方面很难发挥出供销社的独特优势。(三)社有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社属企业起步晚、底子薄,规模小,经营领域单一,在市场竞争中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引领示范作用不强。(四)农特产品品牌培育不够。全供销系统农特产品比较零散,大部分没有权威质量认证和品牌商标,有待在产品包装设计、商标注册和品牌打造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举措,加强培育。(五)市政府补贴化肥供应量不足。全县年化肥需求量约为4万吨左右,目前市政府补贴化肥供应量为年1.7万吨左右,缺口较大,不能满足全县农耕用肥需求。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年度重点工作任务1.扎实开展好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好省市供销社相关工作要求,按计划开展好东坑镇、黄蒿界镇“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工作,并逐步在其他镇探索开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业务。2.夯实供销社基层组织基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利用政策、项目、资金等,盘活基层社的存量资产,新建1个基层供销社,继巩固规范已建成的54个村级综合服务社,新建5个村级综合服务社,领办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3.做大做强社属企业。通过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领办参办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拓展社属企业服务领域,扩大经营规模,学习先进经验,引进专业人才,逐步培养和建设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提升社属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4.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做好春耕用肥储备和市政府补贴化肥供应工作,持续开展农资打假行动,指导农资经营网点扩大经营范围,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创新土地托管方式,指导社属企业和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保姆式”全托、“菜单式”半托土地托管服务。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农业专家等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合理种植,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重点项目谋划及争资争项计划1.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主责主业,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吸引客商投资供销系统现代农村流通体系、基层组织体系等建设。2.努力争取省市县各级扶持资金。一是按照深化供销综合改革要求,积极申报2023年中、省、市级“新网工程”项目扶持资金,发展壮大县域涉农企业;二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实地调研,制定扶持方案,争取县级“新网工程”项目、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项目扶持资金。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