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定边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相关培训;业余创作团体管理;业余文艺创作组织;村级文化室业务指导;文化交流;大众科普资料编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 | |
住所 | 定边县鼓楼南街 | |
法定代表人 | 张雪峰 | |
开办资金 | 13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定边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3.25万元 | 138.1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为了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1月12日-26日组织组织县内书法爱好者和剪纸传承人深入乡村、社区为广大市民群众写春联、剪窗花、送福字共计2万份。2、为丰富和活跃节日期间城区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2月14日至15日组织县内2支秧歌队80余人进行展演。主要有传统秧歌、水船、腰鼓、霸王鞭、狮子高、低敲等元宵节秧歌展演活动。3、实施政府购买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惠民下基层演出60场次,观众30000余人次。演出剧目丰富、地点时间灵活、氛围浓厚,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4、基层辅导、创作凸显特色一是注重文化艺术培训工作。为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艺术水平,进一步加强我县文化队伍建设,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文化馆公共服务职能和业务指导作用,我馆组织了定边霸王鞭舞进校园培训、陕北大秧歌培训,器乐辅导培训等,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累计300余次,受益20000余人次,培训霸王鞭传承人200余人;同定边县文联、美协联合举办中国山水画培训班,培训学员60余人,创作作品100余幅。二是免费开放工作有条不紊。文化馆非遗综合展厅、书画摄影展厅、阅览室、视听室、排练厅等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先后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剪纸、柳编等手工技能免费培训2期,学员累计140余人。三是进一步推动数字文化建设2022年数字文化建设全面开启,上半年已完成了2场直录播活动。5、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举办各类画展为进一步丰富我县群众文化生活,在县委、县政府及主管局的领导下,我馆积极承办各类画展,7月份承办“童心归来喜,迎陕西省十七运”定边县少年儿童绘画展暨中国古代儿童历史文物展、定边县儿童题材老照片展;10月份承办定边县“黄土魂·大漠风·花鸟情·翰墨韵”美术书法作品巡回展;11月份组织举办定边县书画艺术展。6、重视非遗传承保护,营造非遗传承环境非遗工作扎实有效一是注重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开展。1月组织剪纸艺人参加送春联送窗花活动;6月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了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期间展示了定边非遗文创产品;为进一步提升非遗保护工作,在县政府的重视下,苏陕协作定边说书小剧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开展非遗宣传保护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6月10日,我馆在新区献忠广场举办了定边县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展演活动,定边霸王鞭、定边民歌、定边说书、定边道情皮影戏、定边秦腔等等十多个非遗项目现场展示、展演,参与展演传承人100余人。给群众发放非遗宣传单、非遗项目宣传画册等宣传资料400余份,定边麻花、定边炉馍馍、定边刘窑香醋等非遗小礼品1000余件,受惠群众2000余人。三是鼓励传承人自主创收。通过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与线上线下非遗产品销售相结合的方式,非遗日活动期间,组织3家非遗项目店铺成功参加非遗宣传日展示销售,刘窑香醋、炉馍馍等线上线下销售总额7万元,极大地提高了传承人传承创业的积极性。四是营造非遗传承环境。截至目前已有1个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3个市级非遗传习所,建设3个县级非遗传习所,1个非遗综合展厅,1个说书小剧场。7、有序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解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不统一;党建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宣传效能低;服务体系覆盖不足等问题。2022年我馆有序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在杨井镇集镇、红柳沟镇集镇、砖井镇及闫塘村、白泥井镇及衣食梁村、安边镇及西园子村、石洞沟镇及蒙海子村和定边街办新乐社区6镇4村1社区,建立文化馆总分馆制,目前文化馆分馆工程量均已完成80%。每个分馆根据自身的区域文化特色,创建文化长廊,配置数字化文化活动设施,着力抓好“一镇一村一品牌”示范引领。实行“县聘镇用,镇聘村用”的用人模式,从形象标识、队伍建设、经费保障、考核指标等方面进行统一部署和管理,定时免费开放,实现“党建+公共文化服务”共融共建共享。以文聚人,以文悦人,使基层党建更有凝聚力、渗透力、亲和力,奋力推进我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二、取得的社会效益2022年,我馆先后组织举办、承办各类文艺演出300余场次,大型文化活动2次,大型书画展览3次。开展文化惠民下基层演出60场次,观众30000余人次。演出剧目丰富、地点时间灵活、氛围浓厚,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组织了定边霸王鞭舞进校园培训、陕北大秧歌培训,器乐辅导培训等,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累计300余次,受益20000余人次,培训霸王鞭传承人200余人;同定边县文联、美协联合举办中国山水画培训班,培训学员60余人,创作作品100余幅。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展演活动,定边霸王鞭、定边民歌、定边说书、定边道情皮影戏、定边秦腔等等十多个非遗项目现场展示、展演,参与展演传承人100余人。给群众发放非遗宣传单、非遗项目宣传画册等宣传资料400余份,定边麻花、定边炉馍馍、定边刘窑香醋等非遗小礼品1000余件,受惠群众2000余人,免费开放共接待服务10000余人次。2022年文化馆各项文化活动、各类文化辅导培训、非遗宣传等各项工作都受到上级部门肯定和群众的认可。三、工作中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存在的问题定边县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因疫情原因导致推进缓慢。文化馆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难以适应现代化信息服务的发展。3、馆设施陈旧、设备落后、场地狭窄,导致馆内活动无法施展。4、县级财政投入过少,文化馆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与县域政治经济发展不相协调。改进措施1、整合资源,大力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构建公共文化体系。2、吸纳专业人才参与全县基层文化建设,推动群众文化活动上新台阶。3、呼吁文化馆提升改造,为文化馆搬迁改造进一步调研论证。四、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结合单位实际情况,2023年准备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文化馆提升改造项目。二是有序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有效统筹推进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三是开展下基层演出活动,发挥“文艺轻骑兵”作用,年演出80场次。四是开展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系列惠民活动,组织文化志愿者下基层辅导培训活动,五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加快推进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建设,深挖一批非遗项目申报县市省非遗保护项目。同时宣传、展示好我县非遗保护项目。六是开展广场舞、秧歌展演,在部分乡镇设里分会场、集中展演,举办2022年春节送窗花,送春联活动。七是继续做好免费开放工作、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四、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是加快推进文化馆提升改造项目,做好可研、设计、实施方案等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二是有序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2022年实施10个乡镇,5个村(社区)分馆建设任务,有效统筹推进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三是开展下基层演出活动,发挥“文艺轻骑兵”作用,年演出80场次。四是开展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系列惠民活动,组织文化志愿者下基层辅导培训活动,五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加快推进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建设,深挖一批非遗项目申报县市省非遗保护项目。同时宣传、展示好我县非遗保护项目。六是开展广场舞、秧歌展演,在部分乡镇设里分会场、集中展演,举办2022年春节送窗花,送春联活动。七是继续做好免费开放工作、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