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汉滨区>
汉滨区东关小学
汉滨区东关小学
发布时间:
2023-03-30 10:39
单位名称
汉滨区东关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汉滨区竹集街50号
法定代表人
张花梅
开办资金
872.8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滨区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79.09万元
723.63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3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汉滨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凝心聚力,重塑教师信心,奋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校委班子客观分析学校发展现状,召开教师代表大会,广泛听取意见,汇聚集体智慧,专门制定了《东关小学一年期发展规划》,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科研实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塑造校园文化品牌和改善育人环境5大方面工作作为本学年度的工作重心。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当前存在的诸多困难,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但唯有脚踏实地,以干克难,才能找到发展的突破口。一学期以来,我们以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工作提振办学自信。在充分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宣传窗口的同时,开通抖音号、视频号,大力宣扬学校活动、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优秀家长的先进事迹,积蓄蓬勃向上的正能量,重塑学校在家长、社会上的良好形象。本年度以来,我校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省市区多个宣传平台上被报道,省市区级媒体发表五十余篇,特别是我们推出的“东小教师风采”栏目,让大家看到了我们的教师是有激情的,有能力的,想作为的,宣传工作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初步显现。2.精细管理、学校搭建载体,科研兴校再上新台阶。我们根据学校规模较小、教研氛围不浓的校情实际,以小、快、灵的方式精准施策,通过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提高学校教研实力,推进“点单式微教研”,力促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教师树立科研思维,让问题变成课题,让课题变成教研会上的话题,以解决教师的现实问题推进教研组工作;实行“问题导向”的个人专业发展理念,点对点帮扶促进个人专业成长,形成长效机制。我们不断规范教研组活动,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工作坊、工作站的作用,带头上公开课,带头学科标,引领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当前,每周教研活动主题鲜明,研讨活动深入人心,教学教研氛围逐渐浓厚,教师潜心工作的风气明显改变。在市区教研室组织各类评赛展示活动中,我校多名老师获奖,硕果累累,正在朝着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目标迈进。3.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构建和谐文明新校园。我校地处少数民族聚集区,学校始终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教育,现正在积极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2022年度,我们取得了多项荣誉。省教育厅授予“防震减灾”示范校称号,汉滨区教体局授予“绿色校园”称号和“第十五届青少年科创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教师方面,获得市区级荣誉20多项,师生的综合素养逐渐在提升。4.狠抓安全,加强“三防”投入,积极打造平安校园。学校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防患于未然。学校把疫情防控、防欺凌、防性侵、防溺水、防火防电、交通安全、预防流行性传染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定期开展宪法知识宣传等安全教育活动,每月定期开展各类安全应急疏散演练;我们把师生心理健康工作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持续关注重点人群,根据需要精准施策,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一对一心理咨询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学校关心每一位老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让老师们有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一年来,我校无不安全事故发生,并被省教育厅、省地震局授予“防震减灾示范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年度,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和师生取得了多项荣誉。学校方面,被省地震局、省教育厅、省科协联合授予“防震减灾”示范校称号,被汉滨区发改局、区教体局联合授予“绿色校园”称号,汉滨区科协、区教体局联合授予“第十五届青少年科创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教师方面,获得市级荣誉4项,区级荣誉16项,多名教师在江南中心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奖;学生方面,在汉滨区第十五届青少年科创大赛上,我校2名学生的科幻绘画作品,4名学生的科技征文作品获奖。相对于荣誉而言,最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形成了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建立了全体教师认同的专业成长路径。引导全体师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念,面向未来,重塑学校文化软实力,凝聚共识,积蓄蓬勃向上的正能量,形成强劲的前进动能。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生源问题。总结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原因,群众对学校的认可度、接受度不高。二是对口初中,小学很大部分家长选择学校是为了看对口的初中。2.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总结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教师教研意识不强,教学经验欠缺,学习进步意识淡薄。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深度挖掘,强化办学特色。进一步凝练校园文化特色,从环境创设上提升硬件建设水平,开发校本课程,以课程增智,以活动育人,打造特色少数民族学校。2.多管齐下,提升队伍质量。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和育人使命;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专业理论和课堂技能;规范制度建设,提高监督机制和管理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