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实施全市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及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工作,开展畜牧、渔业和蜜蜂养殖技术的研究、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重大动物疫情报告、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上郡北路324号 | |
法定代表人 | 康玺东 | |
开办资金 | 104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43.34万元 | 2924.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3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工作1.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一是着力推动陕粮农30万头肉牛产业项目落地投产。成立肉牛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和工作组,制定《项目推进责任清单》,对重点项目县进行“周报告月调度”,召开联席会议和专项督导检查,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2022年全市新建、改扩建肉牛规模养殖场30余家,定边县万头肉牛产业园一期投入运行。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指导实施稻渔综合种养4.75万亩,大水面生态养殖8.9万亩;小龙虾、南美白对虾、鲈鱼等特色水产养殖试验成功;开展无定河、芦河、榆溪河、黄河渔业增殖放流活动4次,投放鱼苗30万尾;全年休闲渔业接待人数1.6万人次,产值160万元。2.着力抓好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年度工作任务,严格落实普查工作月调度,完成5个保种场种畜(蜂)性能测定。加强保种场建设与保种选育,完成了中华蜜蜂保种场扩建迁建,增加备份保种点一个,保种场核心蜂群达147群,保护区蜂群3210群。引进蜂王“中蜜一号”7只进行培育杂交,发放推广优质杂交蜂王30只,虫卵700余枚。启动实施佳米驴保种场改扩建项目,引进种驴10头,更新种群血液,新生驴驹6头,保种场种驴存栏42头。认真开展外来入侵水生生物普查,按要求顺利完成路线踏查。3.积极谋划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认真开展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肉牛产业调研考察、基层防疫体系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稻渔综合种养测产等调研,谋划了千亿级生态畜牧业全产业链和10个百亿级重大工程建设思路,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0余篇。加强产学研合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分别签订了畜牧研究与技术推广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实施陕北白绒山羊品系鉴定工作。4.加强行业统计监测预警。认真开展畜牧业生产、草牧业、饲料生产及屠宰等统计监测和畜产品价格信息监测,按时完成数据收集、审核、上报。继续加强对生猪规模养殖场生产调度监测,严格审核直联直报系统400余家生猪、种猪监测场的生产情况月报数据。形成全市畜产品和饲料价格分析报告16篇,定期发布统计数据,科学引导生产。5.着力推动智慧畜牧建设。研究“共商、共建、共享”数字畜牧发展机制与模式,开展网上贷款、保险、线上培训等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榆林智慧畜牧防疫大数据库建设,成功实现“小牧丁”APP手机端和PC端疫苗发放信息化管理与产地检疫线上电子出证。加快陕西智慧动监平台建设,备案养殖场户42389家,新录入防疫信息1106万条。建设智慧数字牧场7家。6.坚持抓动物防疫不松劲。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全年累计免疫畜禽5340.92万只(头)次,完成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6600份,报送疫情、监测、免疫等信息2374次,报告动物疫病260起。全市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动物免疫密度达到99%以上,非洲猪瘟排查未出现异常情况。指导561个规模养殖场开展“先打后补”程序化免疫。加强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指导处置布病暴发疫情1起,聚集疫情9起,完成畜间布病流调报告10篇。7.加强畜产品、水产品安全生产监管。认真落实产地检疫申报制度,实施产地检疫202.38万头(只/羽)。强化畜禽调运监管,备案监管畜禽(动物产品)运输车辆689辆。加强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完成91批次畜产品抽检和860个水产样品抽检,检测结果均合格。开展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和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抽查饲料生产企业、规模养殖场27家,对3家违规添加和使用抗菌药物企业,移交农业执法支队查处。开展水产品兽药残留及非法投入品专项检查38场次,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8.强化屠宰日常管理。加强定点屠宰场管理建设。指导中盛羊子屠宰场投产运行,完成6家屠宰企业新办(1家)、换证现场评估,全市已建成畜禽屠宰企业27家(其中生猪16家、牛羊10家、家禽1家),正在建设3家。严格实施屠宰检疫,落实屠宰环节两项制度,全市实施屠宰检疫75.70万头万头(只、羽),指导屠宰企业开展“瘦肉精”自检37182份、非洲猪瘟检测10633批次,指导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瘦肉精”抽检16750份,完成屠宰环节兽药残留抽样41批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9.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组织开展全市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调查,摸清了全市有机肥生产情况。完成了2022年度12个县市区规模以下养殖场户、5个第三方专业机构、2296家规模养殖场的资源化利用情况审核上报工作,指导大型规模养殖场处理设施的配套验收。10.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将驻村帮扶作为中心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认真安排部署、加大投入、创新模式、示范推广。中心2022安排驻村工作经费、村级阵地建设及产业发展资金80余万元,实施扶贫消费5.5万余元。米脂县张家塔驻村工作队创新推广“五类庭院”发展模式,因地因户精准实施帮扶措施,发展产业庭院40户,建成智慧庭院6户、生态庭院12户,评选表彰文明庭院18户;举办了首届劳动技能比赛,申报创建市级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和县级乡村振兴党性教育基地。府谷县墙头驻村工作队问诊把脉摸村情、精准施策促提升。二、取得的效益2022年全市羊子、生猪、家禽、牛存栏分别为540.02万只、103.17万头、773.9万羽、20.01万头,同比增长-2.1%、2.0%、0.8%、3.2%;出栏分别为392.28万只、139.10万头、387.6万羽、6.67万头,同比增长0.2%、3.5%、1.8%、0.7%;主要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8.5万吨、6.9万吨、7.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6%、-0.8%、-5.2%;水产品产量6117吨;饲料(含原料)产量17.4万吨。畜产品、水产品供给稳定。畜牧业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升,动物疫情总体可控,畜产品供给量足质优,全力保障了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畜产品安全供给。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行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家庭生产经营的多元共生、优势互补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为“省十七运”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定盘星、压舱石的作用。技术服务有创新,建立了“1+X”与“3+N”相结合的乡村振兴驻村帮扶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了乡村振兴人人参与、各尽其责的良好局面。多措并举开展大练兵、转作风,提高干部能力和机关效能。单位改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健全完善了内设机构,理顺了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完成了办公场所和人员整合,调整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确保了改革后单位平稳运行。推行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指导粪污处理设施和商品有机肥厂建设,实现农牧循环发展。指导实施稻渔综合种养4.75万亩,大水面生态养殖8.9万亩;小龙虾、南美白对虾、鲈鱼等特色水产养殖试验成功;开展无定河、芦河、榆溪河、黄河渔业增殖放流活动4次,投放鱼苗30万尾;全年休闲渔业接待人数1.6万人次,产值160万元。三、存在主要问题与困难1.体制机制方面。基层防疫体系机构、职能、人员设置混乱,运行不畅。执法与监管脱节,行政审批运转环节多,调运监管、产地检疫弱化缺失等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畜牧兽医机构保障能力持续弱化。2.产业发展方面。疫情、市场、环保、土地、水资源、资金等约束愈发趋紧;生产经营小而散,组织化、智能化水平低,产业链条单一,产品质量与竞争力不强等现状没有根本性改变,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3.单位建设方面。人员晋升、职称评定矛盾突出,134名正式职工仅有79名编制,专业技术中、高级无空岗,职称评聘困难,单列管理的参公人员无法担任领导职务,职级晋升长时间未能落实,影响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整改措施1.落实环评、用地、信贷等各项扶持政策,认真完成安排部置的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任务,尽快形成实际产能。寻找产业发展新途径,积极争取各县区出台对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的财政扶持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畜牧产业绿色健康发展。2.持续做好动物疫情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开展技术培训班,做好技术人员驻企帮扶、开展业务指导与技术培训等工作。下一步工作计划1.全力抓好畜牧业生产。加快推动陕粮农30万头肉牛产业项目达产达效,指导生猪、家禽、奶牛和渔业健康发展;扩大优质饲草种植和饲料产能,提高饲草料加工利用水平;开展好技术指导服务和畜牧业统计监测;继续优化完善“千亿级生态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2.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完成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收尾工作,开展陕北白绒山羊品系鉴定,做好中华蜜蜂、佳米驴、八眉猪等地方种质资源开发保护,科学指导良种引进和种畜禽生产。3.推动数字畜牧建设。加快智慧监管平台融合互通,进一步扩大“小牧丁”智能APP推广应用,推动智慧数字牧场建设。4.持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导做好春秋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规模养殖场先打后补、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工作。5.强化动物卫生管理和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指导。严格落实产地检疫,规范屠宰企业生产经营;加强调运监管,规范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通道运行;开展动物卫生监督专项整治行动,做好屠宰、动物卫生监督等信息报送、统计分析。6.提升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指导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指导好榆阳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搬迁、绥德处理场投产运行,加快配套收集点建设;推行绿色健康生产方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畜产品、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7.搞好乡村振兴驻村帮扶。进一步细化完善帮扶措施,推广“五种庭院”发展模式,组织实施好产业提升项目,培育挖掘内生动力,让“五个振兴”落地生根。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