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太白县> 太白县气象台

太白县气象台

发布时间: 2023-03-30 09:18
单位名称 太白县气象台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太白县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服务保障。提供全县短临、短期、中期、延伸期天气预报,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及社会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住所 太白县东大街27号
法定代表人 雷乖明
开办资金 12.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5万元 13.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强化气象业务培训,提高气象业务水平,向全体业务人员下发了《常态化业务学习与考试活动写实登记手册》,先后组织业务人员参加各类气象业务培训6人次,全员参加网上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100%。2人在市气象局、市工会组织的气象业务竞赛中荣获优秀奖。(二)针对气象服务需求,对全县自动区域站进行了合理布局。调整区域站两处。2.在G244潘太路秦岭梁段和G342姜眉公路五里坡段,各新建1套6要素区域自动站,对暴雨、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点区域的3套自动站进行升级改造,安装固态降水观测仪3套,全县多要素气象站占比达到95%。目前全县建有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城市气象观测站各1套、镇村区域自动气象站17套、土壤水分站1套、大气负氧离子站2套、农业小气候观测站6套、电线覆冰观测架1套(全省唯一)、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站(GNSS基准站)1套。(三)开展业务试点工作。顺利完成承担的全国县级暴雨预警信号修订调整任务。通过前期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增加了雷雨(暴)大风预警信号,将1小时雨强纳入暴雨预警信号标准。初步建立了暴雨预警信号新标准,包括修订后的暴雨预警信号级别、阈值、防御指南、发布用语和相关技术报告等。6月22日首次试点开展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精准靶向发布到全县44个行政村。进一步提高了暴雨预警信号发布内容的规范性、针对性,着力在提前量和精细化上取得更大进展,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四)气象服务保障有力。调整了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和决策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制定了2022年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组建了公共气象服务创新团队,着力解决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内容简单、包装单调、针对性差、发布凌乱、时效性不强等问题,开发研究个性化突出、时效性高、内容丰富、针对和指导性强的气象服务产品,对发布形式、流程、渠道等进行规范,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和用户的好评。(五)认真做好春运、春节、两会、森林防火、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积极通过专题气象报告、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形式及时提供天气变化信息。利用“科技之春”、“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平安太白建设”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科普活动和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实现气象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六)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试运行,进行雪深自动观测设备试运行;按规定开展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组织对本单位气象观测业务进行了内审;加强业务运行保障,对自动站及区域站设备进行了全面核查校验,提高观测业务质量。(七)积极做好气象宣传工作。搭建以官方微博、微信为主的“太白气象”发布平台,定期发布天气预报及工作动态。改版“太白气象信息”微信公众号,增加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栏目。与县融媒体中心密切协作,发挥互联网平台及融媒体移动传播优势,增大气象预警信息服务和传播范围。(八)2022年汛期全县共出现19轮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年共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27次,制作《重要天气报告》43期,《短时临近预警》27期,《雨情通报》110期,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发文28次。旬月预报及气候预测34期、森林火险气象预报24期、能源保供专题预报4期,高考、中考专题预报各4期,脱贫攻坚检查专题预报2期,道路交通、春运和“两节一会”等专题预报20期,发布寒潮、大风、暴雨、雷电等预警信号191期,发送手机气象短信51万余条。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和“早准快广实”,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气象观测实现全自动化观测,气象综合观测业务取得了更加准确、效率更高的成效。研究型业务和气象预警服务体系机制更加完善,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取得了进一步提升。气象预报更加精准、气象预警更加及时、气象服务更加精细,在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建设等领域切实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获得了人民群众和地方党委政府一致好评。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主要存在天气预报技术水平经验不足、气象服务能力不能够满足要求等问题。2、存在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服务程序不清等问题。(二)改进措施。1、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气象预报理论知识学习,加强新进人员培训,拓展学习渠道。做好精细化预报产品的本地化应用加强天气过程总结分析,对气象服务工作进行讨论复盘,不断提高气象预报服务能力。2、进一步完善制度修订,加强制度流程执行力度,加强与省市气象台沟通协作,加强与其他县气象台站交流,不断健全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四、2023年工作计划。(一)全力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努力做到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无漏报。积极推进迭进式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和机制,完善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全面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二)继续抓好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在准确预报重要天气过程的基础上,要做到早预报、早服务、早预警,在重要天气出现前及时发布《重要天气服务快报》、《灾害天气预警信号》等材料,过程出现时和出现后及时以预警联动平台、手机短信、电话和传真等形式做好气象服务。重视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的专题天气预报,及时做好气候资料收集和分析,提供旱灾、洪涝及其他气象次生灾害的预报与预警工作。(三)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产品,实现气象服务产品多样化、精细化,保持公众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