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平利县长安镇社会保障服务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社会保险、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农村合疗;福利救助、拥军优属、民族宗教、老龄事务、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建设。 | |
住所 | 平利县长安镇中坝村五组 | |
法定代表人 | 朱猛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平利县长安镇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9.65万元 | 90.1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平利县长安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就业创业工作。1.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就业创业工作,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地生根”,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服务,利用长安本地茶饮企业资源优势,引导脱贫劳动力、监测户就地务工,帮扶有就业需求的农村劳动力能尽快实现就业。2.狠抓就业目标任务工作。落实劳动力动态管理,每月更新劳动力就业台账,严格就失业登记程序,对符合条件的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全年全镇实现灵活就业704人、农业就业1742人、转移就业6246人、自主创业229人。不断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安置力度,用好用实公益性岗位政策,增强对脱贫户、零就业家庭成员等特殊群体的安置力度,全年为192名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及时兑现公益性岗位补贴,突出公益性岗位兜底线的作用。3.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根据劳动力培训意愿,紧密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和企业用工实际,科学推行“订单式”培训,联合县内职业培训学校重点围绕茶叶种植养护、中药材种植等一系列的免费技能培训班,全年共开展免费技能培训2场次,培训人员83人,组织镇内龙头企业开展以工代训300余人,发放参加培训生活费交通费补贴7950元,通过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劳动人口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4.强化就业创业宣传引导。结合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走村入户工作,将就业创业政策送入千家万户,强化就业信息推介,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明白纸10000余份,悬挂横幅50余条,利用镇村各类微信、QQ群,定期发送企业招聘信息,扩大群众就业机遇,大力推进“秦云就业”小程序注册进度,促使广大劳动力掌握在线求职的方法与技巧,进一步拓展群众就业途径。2022年4月,长安镇被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二)社会保障工作。1.做好社会保险征缴和待遇支付工作。全面落实社会保险费征缴制度,大力提高参保率,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参保率达100%,努力实现应保尽保。2022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9489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581人。2.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4050”困难群体助保工程,严格认定灵活就业和申报就业程序,帮助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办理社会保险补贴和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妥善解决下岗、失业困难人员断保问题。(三)社会救助工作。1.抓基本生活保障。一是规范低保、五保、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审核审批程序,注重动态管理和调整,开展低保对象救助资格年度审核和收入核对。全面落实低收入对象政策帮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2.养老服务工作。一是聚焦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工作。对中心敬老院开展消防、疫情防控、食品安全等督导检查10余次。二是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海报、组织老人观看视频案例等形式,用实际行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做好涉老补贴发放。按季度发放高龄津贴,全年累计发放1782人135.745万元。(四)退役军人优抚工作。1.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始终坚持重要节点走访慰问,在“八一”、国庆、公祭日、春节等节日走访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军属、烈属、烈士子女等,发放慰问金,传达党和国家对军人的关怀,增强退伍军人的荣誉感。2.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定补标准的有关政策,“三属”、在乡伤残军人、复员军人按相关政策给予兑现,安排好优抚对象的定期疗养及查体工作,为重点优抚对象缴纳参保费用,及时足额发放好现役军属的优待金和烈属、伤残军人及复员军人的抚恤定补生活补助金。持续做好退役军人优待证申领工作,通过网络办理和现场办理两种方式,多管齐下开展退役军人“优待证”申领工作。3.加强退役军人阵地建设。按照全国标准示范性建设标准,在便民服务大厅有一个办事窗口,配有退役军人谈话室、调解室。今年以来,在8个行政村建立了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村支部书记担任站长,并配有村级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新纳入低保30户63人、五保4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392.05万元,发放特困供养财政补助资金172.99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30人23.694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92人29.752万元。二是开展孤儿、临时救助和慈善帮扶。全年累计救助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8人13.38万元,临时救助291人(次)18.0495万元。三是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面重点排查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三类儿童以及农村留守妇女数据信息,目前共有农村孤儿2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6人,做到数据准确、资料完整。全年为489名外出务工脱贫户、监测户发放交通费补贴24.05万元,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242人12.1万元,为巩固脱贫成果,带动群众增收提供了坚强后盾。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临时救助、低保、五保审批不够及时,时效过长;2.劳动力就业台账信息精准度不高。(二)改进措施。1.聚焦规范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和时限要求做好各类审批,及时提供各类救助。2.进一步精准劳动力就业台账,确保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和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政策宣传推介,利用镇村各类微信、QQ群,宣传页、横幅等形式,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宣传出去,让老百姓切实懂政策、享受政策。2.加强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易返贫致贫人口等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新增低收入对象纳入农村低保、五保保障范围。在临时、慈善救助等方面助力帮扶。加大儿童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度,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持续加强对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