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神木市第十四中学

神木市第十四中学

发布时间: 2023-03-29 10:49
单位名称 神木市第十四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初中学历教育。
住所 神木市滨河新区街道神新大道安泰路东侧
法定代表人 李向文
开办资金 15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预算
举办单位 神木市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66.3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学期,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围绕“3*3”的工作思路,全面执行“双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实施“五项”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现将学校学期工作从六方面汇报如下:具体业务活动教学工作准确把握课程新标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我校各教研组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完成了“双减”和“双新”(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培训任务,全体教师能够践行“双减”政策,能够领会“双新”中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新内容,践行新方式,探索新评价,实现新目标,推动新一轮课堂改革,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双减”落地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我校严格执行课程实施方案,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布局,确保了各类课程的开齐开足开好。抓实“五项管理”,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宣传教育,家校共育知“双减”为推进“双减”工作的落地实施,我校通过班会宣讲、校园讲座、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大力宣传“双减”政策,提高了学生、家长、教师对政策的知晓率,摸底登记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情况,健全家校共育组织体系,凝聚“双减”合力。创新作业设计,减量增质促“双减”我校教师发展服务中心依照“三化三实三课”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学校校内外作业统筹管理办法》,依托教研教改,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增强了作业的针对性、层次性、可选择性和实效性。在全校推广“1+3”作业管理模式,自主设计星级分层“校内统筹作业”,高度重视必做类、选做类和兴趣类的“课外实践作业”,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各年级组教师协调配合,创编分层作业、校本作业、“课堂点对点”训练题集,做到了精心设计,科学合理,及时公示,分层实施,实现了作业的减量增质。深化三个课堂,全面发展助“双减”①强化“第一课堂”,守好教育教学主阵地。以“6+2”课改模式为指导,结合《课堂革命十四中行动方案》,着力打造三类优质课型(常规课、精品课、精彩课)。开学以来,我校共组织了2次“6+2”教学模式示范课、2次青年教师达标课、1次中年教师示范课、1次骨干教师理想课、2次常规观课、2次教案作业设计展评,2次常规检查。疫情期间,我校坚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组织各年级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教学活动和2次教师线上听评课活动。整合了各教研组力量,规范了教案备写要求,根据教材特点开展了集体备课,做到了“四定”、“四备”、“五统一”,切实提高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②丰富“第二课堂”,彰显生命活力。按照我校制定的《神木十四中第二课堂实施方案》,创新“5+2”课后服务模式,开设了无人机、3D打印、机器人、陕北腰鼓等34个特色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实现了知识延伸、兴趣培养和素质提升,做到了培优辅困与兴趣特长同发展。③拓展“第三课堂”,提升育人功能。学校因地制宜,开拓了劳动实践基地,利用周边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等,组织开展了“红领巾争章”、“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抗疫有我”等活动,并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评比、庆国庆系列文艺体活动,如“大力神”拔河比赛、“二三年级课桌操”比赛、科学调查体验等各项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看、学、思、动中感知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本学期,我校5名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荣获陕西省2022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一等奖。德育工作开展多彩活动,提升实效显“双减”为了增强全体师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五育并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生发展服务中心依照“三礼三洁三做”,借助“品格”六艺活动塑造师生良好品德。我校开展了“开笔明礼慧启人生”、“歌唱祖国,欢庆二十大”歌咏比赛、队列队形比赛等活动,展示了我校第二课堂成果,显现了“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体师生爱岗敬业、朝气蓬勃的风采,激励全体师生在新的学期奋发有为、筑梦前行。同时,在疫情期间,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线上学习生活安排表”,将课程学习、体育运动、家务劳动、手工绘画、科学实验、课外阅读等有机融为一体,组织开展线上师生朗诵比赛、一二年级线上讲故事比赛、三至八年级线上读书手抄报比赛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十四中线上学习生活”课程体系,落实了“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积极开展班级教育,护航学生健康成长我校严格执行《班级工作考核办法》,通过流动红旗评选、学风建设月、习惯养成月等活动的开展,使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促进了良好班风和“乐学明理”学风的形成。同时,我校采取“三节三爱三有”的工作措施,每周安排“品格六艺之小书桌文化”、“文明礼仪之行为习惯监督”、“重大节日活动”、“好习惯从小养成”、“三爱三节”、“三节一会”等主题班会,开展了各类主题文化墙评比活动,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健康教育,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推进家校深度融合,携手共育助成长我校创建了家长学校,开展了6次家校共育讲座,2次线上家长交流分享会,搭建了家庭教育智慧分享平台,提升了家长科学育人的认知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本培训研修,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我校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严格执行《教师分梯队培养计划》、《教师培训方案》及《“青蓝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培养目标及培养规划,特聘专家对我校青年教师进行跟岗听评课活动,覆盖面广,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我校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系列活动,张亚玲校长做了《“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优化“第一课堂”策略研究》主题培训、刘峰主任做了《新课程标准》主题培训、新任教师线上岗前培训、参与线上(榆林云)和线下组织教师参加新课标学习、全体数学教师参加2022年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网络交流研讨会等,全体教师参加榆林市教育局组织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发展线上培训活动,并举办“云端携手,共促成长”教学论坛,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作用,逐步完善校本教研机制,深化课题研究,推动课改进程。本学期我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共有2项榆林市级课题和2项神木市课题结题,4项省级课题申报。我校严格按照《神木十四中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施方案》,按照整校推进模式,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计划100%,推广开展“陕西省教育扶智平台”工作。通过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组织常态化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课的听课活动,积极参加第二联合体创新教学课堂比赛及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比赛,承办第二教育联合体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课堂教学考核,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开展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培训、“新媒体应用”等培训,创立了“班级优化大师”平台,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改革了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助推我校的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校园安全我校坚持以教育为先,防御为主,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教育,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制度,本学期学校安全无事故。强化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平安我校按照校园欺凌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了“护航学生健康成长”系列活动,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特聘滨河新区派出所副所长贺斌为我校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校园欺凌大排查、安全隐患大排查、食品安全大排查、消防隐患大排查,切实保障了师生安全。本学期,学校无欺凌事件和安全事件发生。做好后勤自查,加强常规管理后勤服务保障中心依照“三勤三节三服务”工作思路,严格落实各类安全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财产管理制度。本学期组织开展了2次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主题活动,3次“校园安全、消防安全大排查”、1次“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及1次“消防应急演练”,提升了学校的安全保障水平。卫生防疫我校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预防了疫情传播,保证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我校严格落实“五位一体”防疫规定,通过主题班会、公众号、手抄报、展板、知识讲座、应知应会竞赛、预防演练等进行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了师生的防范意识,创建了健康的育人环境。严格落实防疫政策我校成立了防疫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把准政策,针对施策,上下一心,预防为本。本学期,学校无疫情。取得的主要效益我校通过全面执行“双减”政策,打造“三个课堂”,创新作业设计,实现了作业的减量增质。严格实施“五项”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年安全无事故发生、学校无疫情。通过不断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改革了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增强了学生的自理能力,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通过逐步完善校本教研机制,深化课题研究,助推我市课改进程。通过学校的建立与发展,为周边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上学机会,促进了周边各个产业的发展,全面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本学期,我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还存在问题和困难,一是我校各学科的师资力量不均衡,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带来极大的不便;二是我校设施不够完善,设备采购不到位,无法按时竣工验收,使学校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改进措施一是均衡我校各学科师资力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二是完善新建设施,保障学校工作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计划今后,我校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锁定“一年上轨道,三年见成效,五年办名校”的目标,通过更新办学理念、精细学校管理、提升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2年5月被评为榆林市校园轮滑联赛暨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榆林市轮滑队热身赛“最佳组织奖”;5月被评为神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优秀组织奖”;10月被评为神木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会“三等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