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洛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商洛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28 15:37
单位名称 商洛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艺活动组织;文化科技讲座;文艺创作与理论研究;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研究与保护。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北新街115号
法定代表人 王海青
开办资金 141.6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8.37万元 102.96万元
网上名称 商洛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文化馆扎实有效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馆2022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及2023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一、根据业务范围开展的工作情况(一)文化馆2022年围绕“生态商洛、康养商洛、礼仪商洛、22℃商洛”等工作重心,以摄影、文学、书画等艺术形式,创作具有商洛地域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1)举办“康养之都·年味商洛”2022年商洛市文化馆“群星贺岁过大年”春节春联写作活动,向西关社区、西街社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增送春联500余幅、向离退休干部增送春联300余幅。(2)“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2022年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商洛分会场基层群众文艺培训、展演系列活动共计二十场次。(3)聚焦“喜迎二十大”暨“庆国庆”主题,开展7场商洛市农民工诗歌线上展播,4场商洛市群众舞蹈作品展播活动。围绕“康养之都·年味商洛”主题,剪辑民歌、歌舞、摄影书法短视频,在市文化馆网站、公众号共推送18期次“康养之都·年味商洛”线上展览展示活动。18期“爱我商洛·抗击疫情”群众文艺作品展。(4)参加陕西省文化馆主办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摄影展;陕西省文旅厅主办的“百花”——陕西省群众文化主题摄影展;“大河颂陕西省群众文化美术书法摄影展”。以上活动,商洛市文化馆共报摄影送作品113幅(组),美术书法作品28幅。(5)开展“喜迎二十大”群众书法美术作品展征稿活动,举办线上展览一期。(6)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项目图片展,商洛民歌汇报演出,联合海生艺术培训学校组织举办“海生杯”第十届少儿书画大赛等活动,通过举办有较高文化水准的系列活动,为群众供给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7)联合市关公委、市老年书画学会,于9月27日至29日举办“携手喜迎二十大、老少同笔颂党恩”书画展。(8)开展“喜迎二十大”暨“庆国庆”——商洛市群众舞蹈作品展播活动(4场),举办“喜迎二十大”暨“庆国庆”——商洛市农民工诗歌线上展播(7场次)。(9)组织全市书画作者创作书画作品参加了“大河颂陕西省群众文化美术书法摄影展”(商洛报送美术书法28幅,摄影16组),其中:魏明创作的《老宅偶戏》获摄影类二等奖;张文华创作的《横山老腰鼓》获摄影类一等。(10)创作摄影作品参加了陕西省文化馆主办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摄影展(报送作品30幅)。(11)创作摄影作品参加了陕西省文旅厅主办的“百花”——陕西省群众文化主题摄影展征集报送作品87幅。(12)创作国画作品参加了陕西省第二届“秦巴风汉水韵”国画小品展(报送作品10幅)。(13)《发挥文化志愿活动品牌效应·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商洛市文化馆文化志愿服务的典型案例》刊发百花杂志2022第七期,获得“以文化人与爱同行”陕西文化志愿者故事、最佳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优秀案例荣誉。(14)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传统节日—端午节主题诗歌朗诵会。(15)组织培训辅导情景剧朗诵“光荣之路”;辅导国学经典荟萃朗诵“君子之道”。(16)举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传统节日清明节朗诵视频展播活动。(17)组织开展商洛市文化馆首届书画研修班活动,该活动共开展14场,线下服务150余人次。(二)推进《22℃商洛散文、游记》编辑出版,提升商洛地域文化影响力。《22℃商洛散文、游记》面向全国作家,商洛籍作家征稿,更好地宣传秦岭最美是商洛、西安“后花园”是商洛、中国康养之都是商洛。共征集作品300余篇,初选88篇,共215845字。通过对标对表推进编辑出版流程,现已将图书选题申报表上交出版社,待审批。(三)做好《商洛文化》杂志刊发工作,推进文学作品发表提质增量。完成2022年《商洛文化》4期设计、校排、印刷工作,协办首届“一带一路”山海廉韵杯小小说征文活动,培养挖掘商洛文学新人,壮大商洛作家群体。文化馆业务干部创作的小说、散文在《安徽文学》、《小小说选刊》、《作品》、《商洛日报》等刊物发表。取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2023年共组织开展线下群众文化活动共8场,线上活动20场。走进陕西锌业公司、丹南社区、杨斜镇牛槽九年制学校等场所,把较高水准的群众文艺演出送到公司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群众文化活动的魅力。线上展出精美摄影作品200多幅,展播24个民歌节目,展演21个舞蹈歌曲节目,播发各类公众号46条,群众点击访问量3万余次,通过数字平台赋能,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形式,全过程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展现新活力。芦芙荭同志的中篇小说《糖人》获商洛市第二届文学艺术奖一等奖,米忠庆同志的调研成果《一个村子的乡村振兴之路》,获2021年度全市“三农”工作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李渊源同志的小说《穿越时空的信笺》,在“宛东潮杯”全国小说、散文大赛中获优秀奖。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薄弱,不适应群众对文化工作开展需求。文化馆通过“走出去”办活动的方式,培育了20多支,700多人的优秀群众文化团队,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这些群众团队在群文系列活动中,发挥了核心主力军作用。与其他10个地市横向比较,文化馆场馆建设滞后,不能满足这些群众团队排练、展示展演等需求。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未列入预算,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公共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三是编制人员少,艺术门类不齐全。尤其是音乐专业人才匮乏,创作文艺精品存在困难。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重点,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整改措施:1、加大免费开放力度,充分利用我馆现有活动场地,吸引更多文艺团队和文艺人才来我们馆参加活动。2、发挥民间艺术团体、艺术学校和社会各类人才的力量打造“丹江放歌”“舞动丹江”群众文化品牌,来完成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3、加强文化志原者队伍建设,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群众文化工作1.举办康养之都·年味商洛2023年清廉商洛“群星贺岁过大年”春节春联写作活动。2.春节期间举办2022年康养之都·年味商洛“群星贺岁过大年”书法美术、摄影、舞蹈、非遗等群众文艺网络展播活动。3.围绕“廉洁商洛、生态商洛、康养商洛、礼仪商洛、22℃商洛”等工作重心,结合免费开放工作,举办书法、美术、文学、摄影艺术培训创作,全力做好书法美术普及、推广,创作具有商洛地域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4.举办“青风渐进”书法学术提名展(线上、线下),结合“一都四区”开展书法主题创作提名展。5.举办商洛市文化馆第二届书画研修班。6.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按中省要求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充分利用现有馆内活动场地为各门类群众文艺团队提供服务。组织基层群众舞蹈声乐文艺培训,组织举办传统节日主题活动。7.围绕“廉洁商洛、生态商洛、康养商洛、礼仪商洛、22℃商洛”等工作重心,深化打造“欢悦四季、丹江放歌”和“欢悦四季、舞动丹江”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艺活动,用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8.加强志愿者平台建设,制定志愿者管理制度,加强志愿者规范化管理,壮大志愿者队伍。9.编辑出版《商洛文化》4期,《商洛文化》杂志第二期,刊发一期“清廉商洛”廉政文艺作品专刊,通过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确保清廉商洛建设工作落地见效。10.围绕节庆假日、重大活动,全年抓好场馆展览工作,实现艺术展览经常化。(二)非遗保护工作对接完成好2023年省非遗中心、市局非遗传承保护各项工作,积极推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非遗文旅融合,围绕“廉洁商洛、生态商洛、康养商洛、礼仪商洛、22℃商洛”等工作重心,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工作。1.加强非遗保护调研,配合市局做好第二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2.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图片集中展览活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及其相关知识宣传,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3.切实抓好代表性传承人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合理推进非遗产品开发利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4.联合海生艺术培训学校组织举办“海生杯”第十一届少儿书画大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