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阎良区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综合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提供管理服务。职业介绍,劳务输出,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中介机构、劳动力市场管理;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管理;小额担保贷款;人才交流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流动人才档案接管、社会保险代理。 | |
住所 | 西安市阎良区前进路西段95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鹏亮 | |
开办资金 | 164.6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阎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0.23万元 | 136.2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区人社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分类施策促各类群体就业。加强新增就业人员数据采集与比对,持续推进“131”就业回访援助,分类施策做好各类未就业群体的就业推荐、就业指导工作。(二)高效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积极宣传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实施标准化创业担保贷款线上申请流程、加强与经办银行的合作,创新开展创业担保贷款“加减乘除法”,实现创业贷款政策覆盖面广、申请发放提速办理、有效缓解了创业群体融资难题。搭建多样化平台促就业。采取进校园招聘、联合周边区县招聘等多种形式,为航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线下招聘服务。采取市场化合作模式搭建线上招聘平台,以在线“直播带岗”、岗位信息在线放送等形式,通过阎良政府网站、阎良融媒体、阎良人才网、猫头英人才网、微信圈等平台多点式、多频次、多维度发布企业招聘信息为各类求职者搭建形式多样的招聘平台。充分利用求职登记的微信小程序掌握求职群众岗位,联合人力资源公司精准匹配就业岗位、精准发布招聘信息。聚焦重点群体,灵活促就业方式。积极落实重点群体就业政策,根据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一是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55人,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29.5万元,为212名就业困难人员申请社保补贴79.94万元;二是积极落实青年就业见习政策,新认定就业见习基地8家,组织62名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见习提升就业能力,拨付见习补贴及就业见习基地一次性留用补贴16.42万元。同时结合毕业季阎良籍大学生报到备案设立“综合服务柜台”,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跟踪服务652名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推荐、职业培训、就业见习等“一站式”服务。三是积极落实企业补贴政策,提高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积极性。为驰达飞机等9家企业27人发放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助资金54000元;为驰达飞机等18家单位239人发放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86.72万元;为嘉隆机械设备、先迅航空等9家企业发放企业用工补助1.35万元。强化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各类群体就业能力。对辖区内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和培训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掌握技能水平、培训需求、就业愿望等情况,做好汽车维修工、焊工、金属热处理工、计算机维修、茶艺师、家政服务、育婴员、保健按摩师、茶艺师等30多个工种的宣传。二、取得的效益情况(一)2022年,阎良区城镇新增就业完成6798人,完成目标任务5150人的132%;失业再就业1354人,完成目标任务1100人的123.09%;就业困难再就业134人,完成目标任务130人的103.08%。全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3笔11297万元,完成全年4900万元任务的230.55%,其中个人创业贷款251笔3657万元,小微企业贷款22笔7640万元。精准兑现一次性创业补贴114笔,发放补贴57万元。今年以来,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3场,提供就业岗位7360个。其中,网络招聘会15场、校园招聘会1场、直播带岗3场、大篷车巡回招聘会3场、跨区域网络招聘1场。(四)2022年共开展技能培训28期,共1200人,涉及育婴员、保育员、茶艺师、中式烹调师、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健康管理师家政服务员、电工、车工、铣工等11个工种。开展创业培训32期,共计770人。三、存在问题(一)招聘平台受区域限制,企业用工信息发布广度不够,人力资源供需匹配度不高,招聘平台的延展性需要开拓。(二)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的精准性不足,群众对政策的理解把握不够全面,亟需建立一支“三级联动”政策宣传组,通过从区级层面、街办层面、社区(村组)层面层层培训,确保群众在村头、在小区就能掌握政策、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四、整改措施(一)实施积极的扩大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开发岗位是关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积极介入辖区内企业,掌握用工空岗数量及用工条件,盯岗位、盯需求,深化人力资源供给服务,精准对接用工企业,结合企业特色,用足用好招才、用才、育才、留才等方面的就业创业政策,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纳才能力。(二)着力打通岗位源头,促进人才引流。一是聚焦企业用工需求,多措并举搭建招聘平台。举办“西渭融合.智汇航空”系列招聘活动;通过“秦云就业”“猫头英”、区政府网、阎良之窗等线上平台多频次举办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帮助区内企业建好招工平台。二是促进三方三地融合,强化航空企业用工保障。以西渭融合发展为契机,着眼航空企业用工保障,探索建立“三方三地”融合用工保障机制,即建立政校企三方联合,阎良(航空基地)、富平、富阎产业园三地融合,西安、渭南全域辐射的航空企业求职招聘、技能培训合作平台,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助力企业快速发展。(三)做细做优就创服务,力促政策落地生效。推行人社专员服务。组建人社“就业创业政策服务队”,针对规上企业,量身匹配政策,全程跟踪服务政策落地,特别是对一些时效性、阶段性的就业政策,采用“点对点、手把手”模式,使政策直达企业,确保应享尽享、快速兑现,助力企业发展,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提供“源头活水”。(四)稳步推进创贷政策,实现以创带就。五、下一步工作计划2023全年计划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00万元。一是针对政策变化探索贷款办理新方式。认真研学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变化,加速与经办银行、担保公司对接,积极参与政府融资性担保贷款业务,探索建立标准化流程,切实缓解“担保难”问题。二是做好政策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宣传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变化,做好群众及企业政策解读。三是进一步做好系统数据结合。指定专人负责创业担保贷款系统操作、督促经办银行录入工作,按时间节点录入贷款信息,避免因为数据录入不及时导致报表统计未按时序进度完成。切实保证贷款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提高数据统计质量。四是进一步做好政策落地。进一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按季度及时向各经办银行拨付贴息资金。做好贷前把关、贷后管理,规范催收和代偿程序,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