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丹凤县> 丹凤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丹凤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27 14:12
单位名称 丹凤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辅助性技术性工作,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协助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和分流办理,协助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风险;了解掌握社会治理情况和社会稳定形势,提出治理和督办意见。
住所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人民路4号
法定代表人 李书民
开办资金 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丹凤县委政法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0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一)夯实工作责任,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是全面摸底排查。印发了《丹凤县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施方案》,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重点围绕家庭邻里、婚姻情感、涉诉涉众、严重精神障碍、刑释人员、“三失一偏”等领域、群体,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滚动式排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盲区的矛盾纠纷“大排查”格局,确保做到风险发现早、预警早、管控早。二是认真分析研判。坚持县镇村“三级联动”,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行分层过滤、分级负责,分类处置,逐一建立台账,划分风险等级,定期分析研判、汇总梳理、归口上报,确保形成左右协同、上下联动、跟踪督办的运行体系。县综治中心牵头,每半月通报会商、综合研判一次,每月向市综治中心汇总上报一次。三是扎实有效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县镇村三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作用,突出工程建设、婚姻家庭、教育卫生、土地纠纷、涉疫情等重点领城,综合运用纠纷调处、权益保障、法治教育、心理疏导、救济救助等方法手段,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的矛盾多元化解机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县综治中心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突出矛盾纠纷,通报会商、综合研判,并采取一事一方案,一人一专班等措施,落实包案领导,集中力量化解,不能化解的及时向市报备、引导当事人走司法程序解决,并作为重点管控对象稳控,直到问题解决。(二)强化网格化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丹凤县“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印发了《丹凤县“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实施方案(试行)》《丹凤县“人盯人+八抓八防”县域社会治理创新机制实施意见》《丹凤县“人盯人+八抓八防”县域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片区划分及片长选聘工作指引(试行)》等文件,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先后召开“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会、“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片长业务培训会,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推进工作落实。二是完善信息系统。投资960余万元共建成县镇村指挥调度系统170个,其中县级指挥中心1个、镇(办)指挥部12个、村(社区)指挥所157个,形成了县镇村组片五级责任体系,凝聚了工作合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纵向通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视联网(简称综治视联网)推动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衔接有序、指挥高效、规范运转,社会治安案件持续下降,重点区域治安综合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三是健全治理模式。全面推行“人盯人+八抓八防”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落实“人盯房、房管人”工作要求,对全县4150个片区,采集全景3D地图绘制片区平面图,建立片区房屋、人口信息、特殊人群“三本”台账,实现管理无盲区、服务无缝隙。聚焦城区“三无”小区治理的堵点,从离退休干部、老党员、退伍军人中选拔党支部书记和委员54名,配备322名有责任心的党员或片长包抓楼栋,19个“三无”小区单独组建党支部18个、联合组建党支部1个,实现“三无”小区“两个覆盖”100%。(三)加强平安建设,提升基层联防联治。一是扎实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印发《常态化平安创建宣传工作方案》、《关于动员社会群众组织开展平安创建宣传活动的通知》、《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九率一度”提升工作的通知》、《关于结合疫情防控深化平安建设“九率一度”宣传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充分利用“两站一口”、服务窗口等开展平安创建宣传。共印发平安建设宣传单20万份、宣传彩页12万份(册)、推送平安温馨提示短信20余万条,制作短视频42条、宣传稿件24篇,转发链接1500余次,点击量共计5.6万余次。全县共举办“平安夜校”、院落会宣讲培训活动累计500余场次,培训5.5万余人。组建“红袖章”巡逻队156支2700余人,实现“白天见警察、见红袖章,晚上见警灯”。二是扎实开展“两代表一委员”走访活动。印发《关于走访“两代表一委员”宣传平安建设“九率一度”工作的通知》,将走访人员分解到各政法单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由主要领导带头亲自上门入户逐一走访、做到不漏一人。向“两代表一委员”宣传平安建设工作近年来取得的成效,争取“两代表一委员”对平安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平安建设“九率一度”抽查满意率达100%,全县政法单位共走访“两代表一委员”650余名。三是深入开展“千名干警进万家”大走访活动。全县政法机关按照县委政法委安排,利用2个月时间,组织全县所有政法干警深入到镇(街道)、村(社区)、单位、群众户中开展“千名干警进万家”大走访大培训活动。每名干警走访100户群众,坚持做到“五必访”,当好“五员”,通过送法下乡、办小案暖民心、法制副校长进校园、邀请群众代表旁听案件庭审、回访案件当事人、开展矛盾纠纷大调解和走访特殊人群、强化高峰勤务和护学岗、组织交通安全志愿者、曝光典型案件等活动,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提升政法干警群众工作能力和广大群众对政法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确保平安建设“九率一度”稳步提升。(四)加强法制建设,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一是推进政法改革。深入推进诉讼体制改革,创新速裁快执“335”新模式,全年通过速裁快审案件892件,占民商事案件数的87.5%,结案率99.4%。改革派出所警务机制,将森林警察中队与辖区派出所合并,森林警察大队与“环食药”大队整合,节省警力资源,提升工作效能。二是加强普法宣传。纵深推进“八五”普法规划,组织各类法治培训25场次,结合“4·15”“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16场次,印发群众版《民法典》漫画读本3万册,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农村法律知识读本、年画、宣传页等各类宣传资料18万余份。三是优化法治服务。持续优化完善政法公共服务,全年办理公证案件229件,审批法律援助案件166件,法律援助咨询人数624人次,代书法律文书83件,为当事人减免或挽回经济损失244万元。推出户籍、出入境、执法办案、车管等30项便民服务措施,网上为群众办理业务5534件,提供预约、上门服务260余次。依法为困难当事人减缓免交诉讼费55件74601.7元,发放司法救助金50万元。畅通劳动者维权绿色通道,帮助农民工追索劳务报酬600余万元。线上办理跨域立案386件,开展缴退费、调审、送达341件次。积极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先后为10多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80余次。二、存在问题今年以来,我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办公用房紧缺,办公用房、技术用房较为分散,办公极为不便;二是人员配备暂未到位,镇(街道)综治中心缺少编制,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三是综治中心与各部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还不到位。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全面推进规范运行。持续健全完善综治中心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严格干部管理,促进综治中心运行规范化。二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要推陈出新,相互学习借鉴,总结外县或者本地区“人盯人+八抓八防”县域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典型经验,结合自身工作中的短板弱项,举一反三,实事求是,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三是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持续开展重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专项行动,及时有效防控化解各类涉稳风险和矛盾纠纷,坚决维护全县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四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规范“人盯人+八抓八防”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运行,推进15类基层平安创建提升,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全面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基层社会治理先进经验。五是提升为民服务观念。常态开展群众性法治宣传活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大法律咨询援助服务力度,持续排查化解各个领域矛盾纠纷,不断提升综治服务保障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