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阴县气象台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工作;承担决策气象服务、为农气象服务工作;开展农气、生态服务及灾害调查、分析、评估业务;承担气候资源的开发应用业务,承担气候评价、论证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承担气象信息发布、公众气象信息服务工作。 | |
住所 | 汉阴县城关镇龙岭村气象局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储子丰 | |
开办资金 | 12.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阴县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6万元 | 13.3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汉阴县气象台.公益 | 从业人数 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汉阴县气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4月20日,开展国家级自动站和区域自动站巡检,对现行的观测业务和预报预警制度进一步梳理、完善,对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落实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负责领导、责任人和整改完成时间,确保备汛工作“七到位”。4月25日,全面启动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对进一步做好汛期防汛救灾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工作再强化、业务再部署、制度再落实。在常规的业务学习中和汛期气象服务安排中,反复学习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从思想和政治高度上做好汛期服务建设。2.汛期应急抢修国家级自动站供电故障1次,组织技术保障人员对6个故障频发区域站进行了设备升级换型,完成3套补短板区域站建设,优化了原有的站网布局,为监测精密提供了硬件支撑。汛期自动站数据传输及时率全部达标,区域站数据传输及时率达到省局和国家局考核标准。3.提前预判今年气候年景偏差、降水偏少的总体趋势,平均提前2天对汛期3次暴雨过程均做出了较为准确和精细的预报。县气象台发布重要气象信息专报17期,防汛抗旱联合天气研判14期,预警信号70期,天气警报15期,与自然资源局联合发文1期,暴雨预报准确率相较于去年提升了1%,暴雨预警信号提前量也有了明显提升。4.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18次累计77天,重大天气过程带班领导和业务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充分运用秦智—陕西网格预报智能解析应用子系统(以下简称“秦智”)、秦智—陕西气象综合监测与分析子系统(以下简称“综合监测”)等业务系统,全时空、高频次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全力做好汛期气象服务保障工作。5.汛期以来,发布雨情信息、重要天气报告、短时临近等决策服务短信162条,发送气象服务信息96万余人次。制作推送微信文章178期,公众号会话超过300次。6.汛期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印发灾害防御通知13份,与相关部门部门联合会商14余次,发布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期。围绕烤烟作物、中高考、乡村振兴旅游及夏收夏种关键农时等,及时制作提供各类专题预报服务23期。7.面对干旱,提前48小时准确判断天气形势,做好人影增雨准备;在旱涝急转的7月18—23日,全力做好迭进式预报预警。在天气条件有利的情况下,组织3次人工增雨作业用于库塘蓄水,全力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和农田灌溉蓄水。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我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密组织部署。先后13次召开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汛期气象服务视频会议,与应急管理局召开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主要成员单位和各镇主管防汛领导学习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研究部署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督导各镇完成领导干部预警手册学习,从思想上杜绝麻痹大意。2.从6月14日发布首个高温黄色预警信号至8月24日解除,高温天气出现了42天。汉阴县气象台共发布高温预警信号48期,其中高温红色预警信号17期,涧池高温多次排在全省的前十。在7月18—23日天气过程中,县气象台提前24小时发布重要天气消息。并第一时间报送县委县政府以及县防汛抗旱主要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手机短信向政府主要领导报告了天气趋势预测及气象部门应对组织情况,并第一时间从短信平台通道发送到县镇村以及各单位应急责任人及三线人员的手中。3.县气象台提前在24日预判8月28日有暴雨天气,共发布暴雨预警信号3期,雨情通报2期,发布短信59418条,各类预报预警信息通过自建及外部门各种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传播,受众1.2万人次;微信公众号累计关注人数1500余人次;与气象信息员互动10余人次。4.今年的旱重于涝,在8月29日全县普降暴雨的天气预报预警服务中,24小时、12小时、6小时滚动开展专题预报和雨情通报,层层递进,不断对强降水区域进行预警,全力把灾害性消息“早”和“准”做到位,落在实际预报服务业务中。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监测精密任然不能满足需求。目前乡镇气象监测站还比较稀疏,强降雨雷达监测精密度不足,很难满足当前暴雨分镇和区域预报预警气象服务需求。2.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模式比较传统,基层台站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不够广泛。3.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开展的精细化程度不够,气象台对常时效预测中对灾害性天气的持续性和强度估计不足。改进措施:1.增设2套气象监测站。2.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机制,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使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服务发挥多元化功能和作用。将基层信息员网格化管理员和防汛责任人等纳入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信息发布主体,最大限度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3.扩大气象监测服务工作的覆盖面,对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指数做全方位检测,并及时发布灾害信号。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强化发挥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作用。开展综合决策气象服务,为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指挥提供科学决策。2.强化气象预警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重大气象灾害“叫应”制度和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实现对县政府以及主要设灾部门负责人、防灾减灾重点单位、气象信息员等的预警信息全覆盖。3.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责任感紧迫感。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贡献气象力量。紧盯薄弱环节强化提升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未雨绸缪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