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兴平市> 兴平市林业工作站

兴平市林业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3-03-23 09:27
单位名称 兴平市林业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护辖区的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林业站工作人员培训和上岗证书核发,林业科技推广与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住所 兴平市西环路
法定代表人 刘刚
开办资金 93.5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兴平市自然资源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7.56万元 117.56万元
网上名称 兴平市林业工作站.公益 从业人数  5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我站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办理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规违法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我站在绿化办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全市林业生态建设,较好完成了林业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突出党建引领,加强队伍建设林业站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升支部党建工作成效和水平,有效助推了单位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扎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高标准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二是扎实推动“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三是强化政治学习,全面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四是积极开展“双报到·为民行”活动。(二)推广林业新科技,推进国土绿化一是“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我站在丰仪镇丰仪村的陕西金苗普惠农业有限公司大田樱桃示范点聘请樱桃专家对林农进行面对面的育苗、造林、病虫防治技术培训。共培训林农50余人,撒发各类培训资料150余份。二是全民义务植树。我站技术干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负责技术指导,保证植树成活率。现场栽植白皮松、法桐、大叶女贞等大规格苗木6000余株。三是苗圃调查。通过11月份开展的调查工作,摸清了我市目前共有苗圃222家,总面积33886亩,各类苗木花卉合计2718.9万株,其中花卉425亩,22.8万株。(三)加强涉林知识产权和食品安全管理一是认真推进涉林双打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组织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林木种苗,依法查处新品种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二是落实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根据市林业局安排,我站对南市镇陈文村金穗密冬枣种植园冬枣采集样品4批次,以及对应产地环境土壤采集样品4批次,主要检测内容为农药残留量、土壤重金属含量、其他不安分成分等多项指标。经省林产品质检与产业服务保障中心进行质量检验,所有批次样本指标均合格。(四)多措并举,严格保护生态资源1.广泛宣传,提升群众保护生态意识。发放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加拿大一枝黄花、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火等各类宣传彩页18000余份,张贴海报300余份,悬挂横幅48条,出动宣传车150余车次,有效地推动了群防群治。加强行业监管宣传,与涉林、涉木企业和个人签订《兴平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责任承诺书》共240余份,并发放《林业植物及其产品检疫监管告知书》。2.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防。一是美国白蛾监测预防。我们在4月中旬和7月中旬,分别于阜寨、西吴、庄头、东城、西城5个镇办,设置一、二代性诱器监测点共380个,覆盖35个行政村和4个绿化工地,开展成虫监测;随后在美国白蛾网幕期,对重点预防区域进行了4次拉网式排查;组建了两只专业喷药队,在5月中旬和8月中旬,对全市20个重点预防村(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预防性喷药,全年共出动喷药车58台(次),出动人力520余人(次),喷施药液360余吨;加强检疫封锁力度,在兴户大桥收费站设立临时检疫检查点,共检查运输苗木车辆90辆,立案查处28辆。经过全年的努力工作,未发现美国白蛾疫情传入我市。二是松材线虫病普查。10月份我站对全市所有松科植物分布点进行了普查,覆盖率达100%。普查共涉及小班23个,小班面积共5112亩,上传信息23条。普查涉及松树均为园林绿化景观树木,未发现死亡松树或濒死松树,未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3.强化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精心组织普查队伍,学习调查app使用方法和普查技术规范。今年外业调查已在城北林带、渭河林带发现小蓬草、一年蓬、苦苣菜、婆婆针、阿拉伯婆婆纳、白车轴草(种植草坪)、圆叶牵牛、曼陀罗、火炬树、花叶滇苦菜、苏门白酒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共12种陆生外来入侵物种,都已采集制作保本,留存影像资料。同时组织人员对已发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整株铲除并予以深埋、焚烧处理。4.加快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工作。对全市古树名木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共有国槐、皂角等古树名木71株,古柿树群1处。所有古树名木已编号挂牌,并编辑印制《兴平市古树名木》图册。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对古树名木进行了保护复壮。5.扎实做好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各项工作。在全市设置踏查线路7条、灯诱监测点5处,适时开展以光肩星天牛、杨扇舟蛾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工作,按时上报发生、防治月报表及趋势预测报告。全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66万亩,虫害发生1.405万亩,病害发生0.32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93.77%,测报准确率达96.51%;全年发布虫情动态和短期预报共29条。6.严格检疫,强化管理。全年共办理植物检疫证书1200余份,调运检疫各类苗木花草690余万株;实施产地检疫33800余亩,苗木2700余万株,均未发现检疫性害虫。积极推进查处违法调运林业植物及其制品案件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共查处办结违反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法规案件33起:未依法办理植物检疫证书案件32起,其中兴户桥检疫封锁检疫检查点查处23起,路上巡查查处5起,绿化工地巡查复检查处4起;弄虚作假报检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案件1起。在绿化工地巡查复检中发现3起从美国白蛾疫区调运苗木案件,对其立案查处后,都予以深埋无害化处理,销毁法桐、楸树、杏树共111株。7.抓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一是全面开展“清风行动”。主动开展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配合的良好氛围;加强巡查监测,出动执法人员120人次,执法车辆47车次,检查人工繁育场所1处,经营利用场所10处,未发现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活动。二是积极开展野生动物救助。今年救助各类野生动物16只,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只,省重点保护动物3只,三有动物及其他动物9只。经检查有伤的送至宏兴码头萌宠乐园予以救治,无伤的在渭河湿地放生。三是坚持候鸟保护巡护和疫源疫病巡查。组织人员不定期在渭河、高干渠等野生动物栖息地、迁徙路线开展巡护巡查和疫源疫病监测,严防乱捕滥猎,巡查野生动物非正常死亡情况。8.加大森林防火力度。利用宣传车、宣传横幅等多种形式,进村入户开展防火宣传;在春、冬季防火关键时期,加强农事用火、民俗用火巡查力度,加大巡查频次,严禁一切野外用火,保护森林资源。(五)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一是做好单位职工的保护。要求所有人员外出、下乡必须佩戴口罩,不聚集不扎堆,无重要事情不离兴。二是单位常态化疫情防控常抓不懈。外来人员进入单位必须扫码、测温、登记、佩戴口罩。单位储备疫情防控物资,每天定时进行消杀。三是配合社区完成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人员在卫生巷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在邮政大厦等4个小区进行摸排值守,对进出人员扫码登记、体温监测,排查来兴反兴人员和60岁以上老人接种疫苗情况。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开展林业科技推广,培训林农50余人;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现场栽植白皮松、法桐、大叶女贞等大规格苗木6000余株;通过苗圃调查摸清了我市目前共有苗圃222家,总面积33886亩,各类苗木花卉合计2718.9万株;采集南市镇陈文村金穗密冬枣种植园冬枣样品4批次、产地环境土壤采集样品4批次,经检验,所有批次样本指标均合格;在重点区域设立380个虫情监测点,组织4次全面排查,开展2次细致的预防性喷药,加强检疫封锁,圆满完成了我市美国白蛾监测预防工作,防止疫情再次传入我市,保护了我市林业生态安全;对全市所有松科植物分布点进行了普查,未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发现12种陆生外来入侵物种;对全市古树名木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发现有国槐、皂角等古树名木71株,古柿树群1处,并对其进行了保护复壮;发布虫情动态和短期预报共29条;严格调运检疫、产地检疫、检疫执法,共查处办结违反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法规案件33起;积极开展野生动物救助,共救助各类野生动物16只;配合社区完成疫情防控工作,在卫生巷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在邮政大厦等4个小区进行摸排值守。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检疫执法力度仍然不够,违法违规调运苗木现象依然存在。二是由于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疫情等原因造成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进展较慢。三是其他病虫害防治力度不够。在2023年的工作中,我们将发扬优点,克服不足,继续以建设和谐绿色兴平为己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实现我市林业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四、2023年工作打算1.继续抓好党建工作。2.加大重点区域绿化进程中的技术指导,大力推广林业先进造林技术。3.适时开展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监测预防工作,加大监测排查力度,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封锁工作力度,杜绝疫情传入我市。4.严厉查处违法调运林业植物及其产品案件,阻断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人为传播途径。5.加快推进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6.与相关部门配合,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做好野生动物救助及疫源疫病巡查工作。7.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