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长武县> 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23 09:23
单位名称 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试验、示范、宣传、培训、技术推广。
住所 长武县创业一路
法定代表人 陈建国
开办资金 77.3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长武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2.51万元 77.34万元
网上名称 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加强思想武装,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为了全面提高中心干部职工政策理论水平,提升工作效能,增强服务“三农”的履职质量,我们坚持每周一为政治理论学习日、周五为业务技能研讨日不动摇。严格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月报工作,学以致用、用其当时,推动工作、服务发展。今年共组织干部8人次外出参训,共办学习园地3期,每个职工平均记写政治学习笔记1万字以上、业务学习笔记1万字以上,撰写心得体会2篇。通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2.带头落实开展“千村万户增收计划”,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作务水平。结合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跟踪服务、绿色高效“吨粮田”建设等,带头开展技术培训。从牵头抓总的农广校统计进展、资料收集、跟踪问效的情况看,局属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良好,约已完成各自任务的75%,实现了进度与时限的统一,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3.粮食提升工程--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有声有色。成立专班、锁定1万亩核心示范方和4万亩辐射带动田、采取科技赶集、镇村培训、突出重点、执法护航、抓示范方、田间指导、项目落地等九大措施的落实,开展专题培训50多场,发放技术读物1.98万余份、接受咨询1.23万余人次。2022年实施1.03万亩。通过项目玉米“一增三改一防”关键技术全面落实,主推技术到位率达进一步提高,辐射带动全县5万亩玉米均衡增产,社会效益显著。经测产验收1个万亩示范片均平均亩产756.4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660.3公斤,亩增产96.1公斤,增产率14.5%,增产玉米96.1万公斤,增值249.86万元。项目实施区经济效益显著。经咸阳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对万亩示范方产量结果进行田间复测验收,项目区平均亩产762.2公斤,均完成目标产量,增产增收成效显著,项目带动作用明显,综合考评得分92分。通过项目实施为农民持续增收,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粮食提升工程--小麦精量播行动有形有势。以枣园镇为主创建宽幅沟播万亩片一个,百亩示范方6个,在巨家镇、枣园镇建成宽幅沟播千亩示范方2个。今年我县小麦收获面积10.1万亩。通过对全县的调查数据分析,我县小麦预测全县平均单产331.8公斤,实际核实平均单产355.9公斤,比去年平均单产304.6公斤实际增加51.3公斤,实际总产3.59万吨,与去年总产3.3万吨增加0.29万吨。今年小麦秋播,守牢全县粮食安全底线,推动粮食产量提升,狠抓科技攻关、集成技术推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粮食提升工程。项目共精选采购丁家镇直古村经济合作社生产的“长旱58”和“长航一号”小麦原种29462.5公斤,全部免费提供给各乡镇建设百亩核心良种小麦田。全县共完成小麦播种面积11万亩,其中宽幅沟播面积1200亩。5.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升耕地质量。大力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留高茬技术、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绿肥技术、畜禽粪污还田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废旧地膜捡拾等技术,彻底改变了我县农田基础地力低,耕地质量不高的现状,耕地质量的稳步提高。加大对全县推行绿色食品小麦、玉米、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力度,全县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盲目过量施入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对小麦、玉米、苹果提出最佳施肥比例,分南、北塬,和高产、低产田,分别提出最佳配方肥施肥比例,共提出8个配方,并在全县推广使用。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6.2万亩,技术覆盖率达88%,化肥用量从2017年度已开始出现下降趋势。6.积极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和耕地质量监测工作。今年在枣园镇、巨家镇各安装土壤墒情监测设备一套,加之十里铺墒情监测设备一套,现我县共有土壤墒情监测设备三套,对我县南北塬地区土壤墒情进行实时监测,对我县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7.开展耕地质量评价,提高耕地质量。充分利用耕地质量数据库,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建立33个土壤定位监测点,其中1个为全国土壤长期监测点,2个为省级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通过开展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遏制肥料的盲目施用,逐步改变传统施肥方式。提高主要农作物的机械施肥面积,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5000亩,肥料利用率明显得到提高。8.控制化肥污染,实施化肥减量增效。通过使用配方肥、实现化肥零增长的同时,要保证作物产量不减少,所以就要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净化土壤生态环境,同时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我们广开肥源,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利用畜禽粪便进行堆肥,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推广生物有机肥,有机肥用量达到80.2%,秸秆还田面积增加29.2%。通过调整肥料配比、改变施肥方式,增施有机肥实现减肥不减产。项目区单位面积化肥用量较上年减少15%。9.狠抓了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党规党纪专题学习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开展学习。结合业务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结合项目实施分析风险点,制定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完成项目任务。强化监督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和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强化廉政风险管控制度,全面落实各岗位职能职责及其风险防范措施,构建制度体系。邀请局党委委员贺乾信进行警示教育专题讲座,以案说法,举一反三,增强党员干部规矩和纪律意识,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增强“免疫力”,深化反腐倡廉建设。在单位张贴廉政警示教育宣传标语,加强对干部职工思想动态的了解,既管工作圈也管生活圈。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注重廉政风险防控,对项目招标、项目实施、大额资金拨付等风险点高标准严要求,实行过程全面监督,并坚持“三重一大”制度等多项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对项目涉农物资要求质量第一,数量不短斤少两,确保补贴物资按时发到群众手中。项目实施前,和中标单位签订项目实施合同的同时,签订项目廉洁合同,确保项目100%实施到位。加大对党员队伍的管理教育力度,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健康纯洁的内部环境,全覆盖查找廉政风险点,全方位构筑风险管控体系,全过程开展干部监督管理。单位深入排查在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履职、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并认真细化、分析风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共排查出风险点7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通过粮食提升工程--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玉米“一增三改一防”关键技术全面落实,玉米“密品种、缓释肥、覆厚膜、机械化”主推技术到位率达进一步提高,辐射带动全县5万亩玉米均衡增产,社会效益显著。经测产验收1个万亩示范片均亩穗数4675个,穗粒数532.8粒,千粒重360克,平均亩产756.4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660.3公斤,亩增产96.1公斤,增产率14.5%,增产玉米96.1万公斤,增值249.86万元。项目实施区经济效益显著。2.通过粮食提升工程--小麦精量播行动,主推小麦宽幅沟播技术,全校小麦实际核实平均单产355.9公斤,比去年平均单产304.6公斤实际增加51.3公斤,实际总产3.59万吨,与去年总产3.3万吨增加0.29万吨。3.通过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净化土壤生态环境,同时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我们广开肥源,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利用畜禽粪便进行堆肥,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推广生物有机肥,有机肥用量达到80.2%,秸秆还田面积增加29.2%。通过调整肥料配比、改变施肥方式,增施有机肥实现减肥不减产。项目区单位面积化肥用量较上年减少15%。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人员力量薄弱,对全县农业生产工作技术服务不够到位;2、农技人员知识更新还不够经常,培训时间短,对新技术掌握不够及时,不深不透,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农业对新技术的要求。改进措施:1.加强日常集中学习,鼓励平时自学,以加强专业知识,提升服务农业的既能;2.引进人员,招引相关专业的高技能人才,补充农技推广队伍,服务三农事业。四、下一年度工作打算1、加强职工干部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2、实施好长武县粮食提升示范工程项目,加强项目管理,总结研究制定技术规程,为我县农产品提质增效做贡献。3、认真做好为农科技宣传培训工作。4、做好单位的文明行业创建工作。5、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