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杨陵区气象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本行政区域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体系、气象法规建设、气象行业规划、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业务管理、气象科技攻关与成果推广、气象宣传教育。 | |
住所 | 杨凌示范区城南路与水运西路十字口向东50米路南 | |
法定代表人 | 杨安祥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杨陵区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18.64万元 | 81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杨陵区气象局.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杨陵区委政府和示范区气象局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工作,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制定了《杨陵区气象局2022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了《杨陵区气象局2022年综合业务学习计划》,备战第十三届全省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参加省局举办的各类业务综合能力及远程培训,2名业务人员顺利通过了国家局县级预报预警培训考核,进一步夯实杨陵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基础。2、全年国家气象观测站传输及时率99.97%,可用率99.9%;土壤水分数据传输及时率100%,可用率为100%,业务质量稳定,达到省气象局考核目标。监测预报能力不断稳定提升,切实为区委区政府防灾减灾处置防范提供了有效时间。3、全力做好农高会等重要社会活动气象保障。安装2套移动气象监测站,制作发布专题服务材料25期。成立党员先锋队,连续加班加点,带头做好现场气象保障服务的同时,全力做好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周边的环境秩序整治工作,充分展现气象人责任与担当。4、做好专项气象服务。在冬季雨雪天气调度会、杨陵区2022年防汛抗旱工作会、汛期重要天气研判会等重要会议上,对天气气候趋势、气象灾害预测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提出灾害防御建议,为政府防汛工作提供决策参考。针对交通安全、强秋淋天气、冬季能源保供等以及中(高)考、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开展专题服务,召开重大天气过程新闻发布会3次,制作发布专题气象服务材料105期。5、加强与区防汛、应急、水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应急联动,针对关键性、灾害性天气过程,及时通过微信、电话、传真等进行预警,针对短时暴雨灾害天气及时叫应区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3次,全力做好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联合应急管理局、城管局开展了防汛、城市内涝应急演练。与区城管局签订了《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警与综合防治合作协议》,建立健全城市内涝风险预警应急联动工作机制。6、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依托新技术、新媒体直通农业经营户,“农情小卫士”、智慧农业气象APP服务131家农业合作社、449户设施农业种植户。制作农业气象旬、月报48期、《农业气象服务专报》6期,发布高影响气象灾害信息60余条。7、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制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成立3个技术小组,完成8类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基础数据核查和上报,完成年度灾害普查任务。8、加强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管理,及时完成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各相关部门、各镇(办)、气象信息员信息更新,开展了信息员培训。将杨陵区防灾减灾网格员全部纳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新增服务对象600余人,实现气象预警服务信息及时、准确、全覆盖传递。9、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及时贯彻杨陵区政府安全生产会议精神,抓好单位业务安全运行,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做好气象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做好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等重要节点网络安全保障。参加杨陵区5.12“防灾减灾日”、6月16日“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开展气象灾害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10、常抓不懈,持续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按照文明单位测评指标要求,制定了全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计划,扎实推进明建设工作。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1、2022年我区出现高温、暴雨、强秋淋等灾害性天气,我局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不断提高预报预警信息准确率和提前量,扩大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在防汛抗旱工作会、汛期防汛调度会、冬季恶劣天气应对安排会等重要会议上,对天气气候趋势、气象灾害预测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提出灾害防御建议,为政府防汛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加强与区防汛等部门的应急联动,针对关键性天气过程,及时通过微信、电话、传真等进行预警、叫应,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2、强化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服务。及时更新区级领导、各部门气象服务对象信息。共享融媒体中心400套应急广播,通过各类媒体快速传播气象信息,实现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全年发布寒潮、雨雪冰冻、暴雨、雷电、大风、大雾、高温等各类预警信号111期,推进预警信息发布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提升精准靶向发布能力。全年共制作重要天气报告42期、气象信息快报58期、交通气象服务专报100余期、疫情防控气象服务专报50余期,发布微博信息1700余条、手机短信15.6万余人次、大喇叭信息19.1万余条次,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3、紧盯“夏收夏播”、“秋收秋种”等关键农时节点,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动,及时掌握农业生产进度,做好全过程专项气象服务。针对重要天气,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提出农业生产建议。区农业部门根据雷雨天气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农机大户开展抢收,督促种粮农户和经营主体抢抓雨前时机,连夜开展抢收、抢播工作,全力确保夏粮颗粒归仓。4、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技术,通过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和手机APP,面向131家农业合作社、449户设施农业种植户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助力农业增产增收;每旬、月制作发布农业气象旬、月报,分析天气气候形势,提出针对性建议,成为指导基层农业生产有效趋利避害的重要参考依据。5、抓好《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学习贯彻,及时向区政府汇报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精神,区政府第8次常务会进行专题学习,结合杨陵区实际,提出四点贯彻落实意见。积极推动区政府与杨凌气象局签订《推进杨陵气象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提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工程,推进《纲要》在杨陵区贯彻落实。6、完成2022年旱区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应用推广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专家论证,落实省级配套资金409万元。7、向区乡村振兴局报送“特色农业智慧气象服务平台”项目列入2023年数字乡村建设工程。三、存在问题1、对标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要求、融入全区高质量发展大局不足,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气象现代化水平和气象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2、气象业务人员综合水平、技术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3、气象科技创新不足,农业气象关键技术研发深度不足,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足。四、来年重点工作思路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主动融入杨陵区发展大局,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安排,重点做好乡村振兴、城市运行、生态环境、社会民生、交通安全等领域气象服务,为杨马赛、农高会等重大活动提供气象服务保障。强化部门合作、会商研判和应急联动机制,提高面向政府决策指挥和应急管理的气象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做好汛期、冬季雨雪恶劣天气、节假日等关键节点、重要天气过程气象保障,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2、落实好《杨陵区政府杨凌气象局推进杨陵气象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积极争取中、省、示范区支持,抓好重点项目立项落地,推动实施智慧气象平台、人工影响天气、农业气象监测站网等重点项目建设,夯实杨陵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基础。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政治能力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觉悟。进一步细化党建品牌创建措施,丰富活动载体,强化服务理念,拉高工作标杆,为推动气象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杨陵农科城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