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人民医院

铜川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2023-03-23 08:38
单位名称 铜川市人民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内科·外科·儿科·中医科·急诊科·妇产科·乳腺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检验·预防保健·皮肤性病·眼科·口腔科·传染科·病理科·感染科·功能科·手术与麻醉科·五官科·放射科·诊疗与护理·门诊·急救呼叫·社区服务·临床教学·医疗·护理人员培训
住所 铜川市王益区健康路12号
法定代表人 支小卫
开办资金 57218.81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0807.78万元 44716.94万元
网上名称 铜川市人民医院.公益 从业人数  194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3月,办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工作“五个一”有力措施打赢疫情阻击战。“一”座战斗堡垒,党建引领扛起疫情防控大旗。“一”个管理平台,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一”套方案路径,树立全院一盘棋思路。“一”站工作专班,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任务。“一”张转化床位,全面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绩效考核稳步提升。按期完成2022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数据填报、质控、资料上传等工作。2022年度绩效考核总得分582.9分,根据市医管委《关于开展2021年市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通知》要求,经市医管委评议,我院第4次被评为优秀格次。3、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医疗质量常抓不懈。严格落实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和诊疗常规;扎实做好夜查房、三基培训、妇幼、多学科诊疗、重点专科、三大中心建设等工作;护理工作扎实开展。建立健全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体系,举办5.12护士节评选暨表彰大会,激发了护理人员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4、全面提升科研教学水平。2022年,省级科研立项3项;申报市级科研项目33项;取得专利3项(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5、新技术新业务提升竞争力。召开了2021年新技术、新业务评审会和2022年新技术、新业务立项会,共有40个科室申报新技术新业务121项,经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讨论评定,最终立项105项,其中:新技术37项,新业务68项。6、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深入推进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心血管内科建成我市首个省级重点专科,实现零的突破;妇科、重症医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培育专科,在全院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7、强化人才梯队建设。2022年,共举办面试会3场,入职15人;32人通过2021年度高级职称评聘;对19名试用期满干部进行考察转正。引进专家,召开医院人才工作座谈会;完成我院5名《2022-2025年度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推荐申报》工作、完成铜川市第五批基层人才振兴示范点申报和张卫华名中医专家工作站的验收工作。8、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持续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完成CA认证电子签名系统,有序推进临床病历、检验检查报告、患者签字等病历文书的无纸化;上线“云胶片”、一体化护理、检验、医保叫号等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开发智能核酸采样、实现核酸结果陕西一码通一键查看功能。9、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各科室开展疫情防控,每日对院内各区域疫情防控及院外核酸采样点进行巡查,强化院感防控管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99.5%;无菌切口感染率0.2%;手卫生依从率75.63%,正确率67.61%。加强医废管理,全年产生医疗废物222.3吨,未发生医疗废物溢撒、流失、泄漏现象,达到国家级环保标准要求。10、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开展抗菌药物专题行政查房10次;全年录入处方3564张,抽查门急诊处方88596张,抽查临床路径病历5468份,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10.85%、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15.49%、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5.05%。11、持续推动慢病规范化管理。落实慢病一站式管理,大病、慢病审核周期从7天缩短至4天;29个慢病微信群管理患者6671人次;慢病门诊服务患者3240人次;H型高血压项目新入组4702人次,赠药17081盒,发放优惠卡241张;慢病审核4472人次、大病483人次、特药699人次。1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严格执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全年网络直报传染病3401例,上报率100%;分别为2775名新生儿接种了乙肝、卡介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上报死亡病例524例,上报肿瘤报告1253例;对460名有吸烟史的住院患者进行简短戒烟干预;上报食源性疾病637例、采样403例;上报流感样报表4015份,采样631份。13、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全年结算市内医保住院患者34450人次,结算省内及跨省异地1679人次;实现了“一件事一窗办”;不断完善医保智审系统,新增审核规则40余条,2022年医保智审违规扣款30.85万元,同比减少52.12万元,降幅62.82%。14、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我院在2022年全年,供选派两批10名“第一村医”常驻小丘、照金卫生院开展业务帮扶、专业服务能力提升工作;下派45名专家开展业务指导、交流培训、手术查房、专题义诊等活动,累计服务群众2100余人。15、扎实推进健康体检服务。完成南院区体检中心装修改造;满足参检单位男女宾分区体检需求;实现微信预约、电子报告查询、体检报告三级质控多项功能;全年为我市及周边地区320家单位78603人次进行了健康体检业务,反馈率100%。16、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坚持依法审计,全年送审基建维修工程28项,已完结22项,工程送审金额3013.01万元,审核工程款2288.56万元,审减金额724.44万元,审减率24.04%。17、关心关爱职工生活。开展三八妇女节、360看铜川摄影展、“六一”儿童节等系列活动;坚持看望慰问困难、住院职工;落实职工福利发放、医疗互助保险赔付、职工免费体检,女职工“两癌筛查”、婚假、产假、哺乳假等工作。18、创文保卫扎实推进。召开2022年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进会,夯实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各项工作任务,制作宣传展版,营造浓厚氛围,实行职能科室责任包抓、分片值守、每日督导、全院通报。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2022年,实现总收入6.26亿元(其中:业务收入5.58亿元,较上年增长2.06%;总支出7.52亿元(其中:业务支出6.47亿元,较上年增长4.41%;财政项目支出10445.04万元;科教项目支出7.02万元)。2022年职工人均经费13.44万元,较上年增加1.93万元,增长16.81%。人均工资性收入11.1万元,较上年增加1.73万元,增长18.49%。三、存在问题一是我院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不够理想,医疗质量有待提升,科研成果较少;二是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较同级三甲医院比例偏低,人才能力提升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重点专科建设总体进度较慢,专科特色不明显,不能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四是医院建设与运营债务较重,经济运行压力较大,需加大化解力度;五是部分医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不强,投诉事件时有发生,离患者期许还有一定距离。四、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医疗质量内涵建设、扎实推进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以监测指标为导向,调整病种结构,提高手术质量;将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二是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根据学科发展,针对性地引进、招聘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人才结构合理化;三是以心血管内科、妇科、重症医学科三个省级重点专科、培育专科建设为引领,以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建设为平台,完成第四批重点专科申报工作;完成肝胆病院建设工作;四是以建设节约型医院为契机,牢固树立成本管控意识,全面落实预算管理;五是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就诊‘四少’目标办实事,全面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医疗领域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五、2023年工作计划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以监测指标为导向,调整病种结构,提高手术质量;启动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工作,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根据学科发展,以心血管内科、妇科、重症医学科三个省级重点专科、培育专科建设为引领,以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建设为平台,以消化道早癌筛查基地、老年康复康养等项目落地为抓手,带动医院学科发展;完成第四批重点专科申报工作;完成肝胆病院建设工作;大力发展亚专业,实现错位发展,打造特色科室,创造品牌效应。发展中医药特色诊疗,加强名中医工作室和中医人才建设;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加强与西北大学、西安医学院等高校的深层次合作,提升五大中心建设内涵,创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省级创伤中心,完成北院区国家级胸痛中心再认证;严格落实国家药品集采、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鼓励使用中医药,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着力推广网络诊疗新模式;加强医联体建设,扩大远程心电、影像、病理平台应用;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就诊‘四少’目标办实事,全面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医疗领域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优化收支结构,增加有效收入,提高职工待遇,关心、关爱医护人员;年内完成放射治疗楼建设及二期项目审计、验收;多方发力,扎实做好债务化解;以建设节约型医院为契机,牢固树立成本管控意识,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做实做细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不断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为全市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00011610202441001有效日期自2020年09月27日至2035年09月26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