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国家建设提供水文服务。从事水文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提供水雨情信息,水文情报预报;水质监测,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信息管理;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生态水环境评价。 | |
住所 | 咸阳市秦都区玉泉西路76号先河之都11、12层 | |
法定代表人 | 胡文兵 | |
开办资金 | 1934.2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56.05万元 | 1835.6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汛前准备扎实充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1.提前安排,明确责任。召开专题会议明确3月10日起启动汛前准备各项工作,成立了巡测队和应急监测队,明确职责分工。2.合理调配,精兵高效。以测站为主,巡测队和应急监测队配合参与开展汛前准备工作,有效解决测站人员短缺问题。3.资金保障,物资到位。下拨汛前准备经费15.5万元,为各站和巡测队购置常规测验辅助工具50台套。4.修订预案,保障落实。及时对各站超标洪水测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并组织巡测队和各站人员进行学习。5.认真自查,及时整改。针对自查和省中心汛前准备检查提出的整改意见,积极进行落实。6.签订目标任务书。与各站、科签订目标任务书,为2022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打下坚实基础。(二)圆满完成测报任务,测验工作成绩优秀。1.咸阳中心严格执行测验技术规范和《水文测验任务书》,基本水文站测验水峰、沙峰控制完整,每月按时上报测验质量统计表。完成《巡测方案》和《巡测工作手册》修订,全年组织中小河流巡测16次,巡测资料完整规范,纳入整编,完成《咸阳水文中心2022年巡测工作总结》。2.汛前修订完善辖区内10处水文站《测洪方案》和《超标准洪水应急监测预案》。水文资料做到日清月结,每季度按时上报整编数据。完成2022年水文资料(含墒情)在站整编和审查工作,完成基本站整编成果68站年,整编率达100%。3.全年各站共实测流量315次,取单沙1000次,泥颗60次,出现水峰16个,沙峰16个;全年4处墒情站取样109次。全年实测最大流量为景村站7月16日1时35出现的4160m3/s,相应水位824.22m。最大单沙为景村站7月12日18时的814kg/m3。测验测次布置合理,水沙峰过程控制完整,测验质量全部达甲等。4.完成2021年张家山站、景村站水毁修复实施方案,2022年辖区内2处水文站水毁统计上报工作。配合省中心完善中小河流水文(位)站考证工作。5.结合咸阳各站实际,开展了计算机软件定线和人工定线对比分析。武功站经过一年试运行,期间共实测流量17次,开展同步应急监测3次,实测最大流量722m3/s。编制了《武功水文站试运行工作报告》。今年7月泾河大洪水过后,及时组织开展了张家山站、景村站的暴雨洪水调查和测验工作自查。(三)预测预报及时准确,自动站养护扎实有力。1.汛前认真完成水情报汛报旱任务书分解落实,完成辖区内自动水文(位)站大断面施测,修订并按时上报报汛曲线及大断面数据。3.主汛期前制作发布《咸阳市2022年主要河流水雨情趋势预测意见》,参加咸阳市、亭口水库、羊毛湾水库防汛工作会议。4.及时发布咸阳水雨情简报、水情预报预警,参加咸阳市防汛工作检查,完成咸阳市防汛应急预案、城市防洪应急预案、抗旱应急预案编制等,紧跟防汛工作需求,全力提高水文支撑防汛抗旱减灾水平。5.通过制定自动设备维护细则,形成了汛前年检、日常自检、故障维修排除、规范建档的维护机制。采用专业公司为技术支撑、测站定期巡检、水情科有重点针对性检查的工作模式。(四)水质监测工作全面开展,水资源支撑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1.咸阳水环境监测分中心今年开始正式运行,严格执行《陕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2022年监测工作任务》,承担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杨凌示范区境内共43处水质监测任务,全年采样11次,监测分析断面314个,上报数据9420个,质量控制样品70个。2.承办了省中心水质监测仪培训和榆林水质分中心从业人员5类大型仪器,56个监测项目培训。3.完成突发水污染预案修订,并进行了模拟演练。及时应对铜川市漆水河金锁关油类污染事件,圆满完成突发性水污染监测任务。4.完成2022年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比对试验、能力验证、内部审核工作,全年70个盲样质控全部合格。5.参加了国家级能力验证水中氟化物项目,结果合格。6.积极配合省中心完成2021年水资源简报、公报编制工作,完成辖区内用水总量计量监测和统计数据的复核工作。对咸阳市、西咸新区、杨陵区2021年供用水量统计年报进行复核及审核,按时上报复核工作总结。7.积极组织并配合完成《咸阳水文年报》,完成大纲汇总和十个章节内容编制,上报水资源评价中心,按照意见修改完善。(五)夯实水文基础建设,提升服务支撑能力。1.积极对接省中心项目办,大江大河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一期建设项(2016-2017年)安头水文站和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工程二期咸阳水质监测分中心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由省水利厅组织。目前,我中心已将两个项目的档案资料,建设、运行、监理、设计、施工五大报告等全部上报省中心项目办,竣工验收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2.张家山、景村水文站水毁修复在“十四五”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改造项目中一并实施,我中心根据省中心汛前检查组意见,将张家山站危旧锅炉房拆除、安头水文站测流槽护袒修复作为2022年汛前检查存在安全问题上报检查组,经过省中心会议研究后下发专项资金立即实施相关内容,并于6月23日完成项目验收。(六)加大水政执法力度,依法维护水文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水文条例》等法规,采取下站检查及电话抽查等方式加强水政执法巡查,全年巡查河道162公里,出动执法力量216人次,并建立水政执法检查记录。机关和组织测站积极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活动,在各类自动站统一张贴防汛水文设施标识及联系电话,提醒民众破坏违法,努力营造水文良好的外围环境,辖区内全年无水事案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成功迎战泾河“7.16”大洪水。7月16日泾河出现2003年8月以来最大洪水,咸阳中心提前17小时向咸阳市政府相关部门报告了汛情。咸阳中心全体职工顽强拼搏、连续作战,圆满完成本次大洪水测报任务,为咸阳市、沿泾河各区县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争取了主动,为洪水顺利过境、没有出现一人伤亡提供了可靠的情报基础,被省防总表彰为2022年度全省防汛抗旱先进集体。(二)完成“2022年咸阳市主要河流长期水情展望”。制作发布水情简报、快报51期,水情预报预警24期,预见期1-3小时13期,3小时以上11期。汛期水情分中心共转发水雨情信息495326条,汛期常年水情站报汛信息20分钟内时效性99.89%,30分钟内时效性99.91%,总差错率0.09%,整个汛期无错报、漏报。(三)创新思路,加强水资源支撑服务能力。一是发挥水质水量水生态同步监测优势,编制《咸阳市市级河湖长制河流湖泊水文信息专报》,全方位开展支撑服务。二是积极参与河流生态流量管控、河流健康评估审查等相关工作。三是完成张家山、张河站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及信息报送工作。全年共报送水位数据48组,流量数据144组。张家山站6月21日和22日发生低于该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值,及时制作发布预警2期。四是以《咸阳水文年报》《咸阳市水资源公报》《咸阳市主要河流生态流量确定及保障实施方案》《一河一策一图》编制、水库旱警水位确定等工作为切入点,主动对接联系,明确工作需求和方向,提高中心支撑服务水资源工作效能。三、存在问题暨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咸阳中心年轻职工多,水文工作实践经历欠缺,业务综合能力不足。中心对年轻职工能力提升,开展长期规划、进行综合培训重视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年轻职工水文业务技术培训力度。2.中心领导班子思想还不够解放,守正有余、创新不够,工作站位还不够高,融入支撑服务地方政府工作深度不够。(二)改进措施1.加强职工业务培训和水质监测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岗位综合技能,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2.提高工作站位,尽心尽力对咸阳中心的人员、机构设置等向省中心提供建议,争取支持。大胆探索、积极汇报、逐步争取上级对咸阳水文工作的实质性支持。四、2023年工作计划下一步,咸阳水文中心将围绕省中心全年工作部署和重点任务安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全心全力做好全年水文测报,支撑服务水旱灾害防御和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河长制湖长制等,扎实推进“十四五”水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造一期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提档升级改造建设任务及二期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对年轻职工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力争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