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妇幼保健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妇女儿童身体健康提供保健服务。业务范围:治疗与监护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妇幼卫生监测与信息管理,妇幼保健科学研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幼保健咨询等工作。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太白路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义明 | |
开办资金 | 25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0.01万元 | 89.2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2022年7月12日,办理变更法人登记事项一次,法定代表人由张小勇变更为张义明。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22年度,全市孕产妇死亡1人,死亡率为5.3/10万;婴儿死亡34人,死亡率为1.8‰;5岁以下儿童死亡53人,死亡率为2.8‰,主要指标呈逐年平稳下降趋势。(二)妇幼卫生项目完成情况。1.0-6岁儿童健康管理。全市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18548人,访视率为98.15%;接受1次及以上随访的0-6岁儿童数190700人,健康管理率为96.92%,较2021年提升1.43%;接受1次及以上眼保健和视力检查的0-6岁儿童191346人,全市0-6岁儿童筛查覆盖率为95.25%,视力不良检出499人,检出率4.4%,该项目通过扩大儿童视力筛查覆盖面,将视力检查年龄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儿童视力问题。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及早干预,降低儿童近视、弱视发生率,是提高全市儿童视力水平,提升全人群健康水平提升的有效举措。2.孕产妇健康管理。全市孕13周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孕妇人数18525人,早孕建册率98.04%,出院后28天内接受过产后访视18365人,产后访视率97.2%,该项目已在我市实施多年,其主要指标稳步提升,我单位以项目为抓手,推动了全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均等化,农村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可及性和便捷性进一步提升。3.妇女健康促进项目。全市宫颈癌筛查了43243人,确诊34人;乳腺癌筛查了42145人,确诊14人,通过早筛查、早确诊、早治疗、对提高全市妇女生命质量,降低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医疗卫生保障。4.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全年新增叶酸应服用24709人,服用人数24580人,服用率99.47%,依从人数22803人,依从率92.77%,知晓率99.41%,主要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重大出生缺陷疾病发生率低于全省水平。5.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全市孕产妇数共23087人,其中23082人免费接受HIV、梅毒和乙肝咨询检测服务,检测率均为99.9%;孕早期检测21466人,检测率为93%,检测覆盖面进一步提升,为提早发现并阻断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降低三种疾病发病率。6.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全年共对全市32000余名农村适龄儿童发放营养包209609盒,发放率达90%以上,有效服用率达97.44%,项目镇办管理人员培训率均达90%以上,看护人健康教育覆盖率均达90%。2022年该项目覆盖全市10个县区,168个镇,2157个村,使全市6-24个月农村地区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下降近2%。7.婚前医学健康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市婚姻登记人数26938人,婚检人数20076人,婚检率74.5%;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应查人数39952人,已查人数34718人,完成率86.9%,为防止出生缺陷筑牢第一道防线。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1.产前筛查项目。全市结案产妇18730人,其中孕期接受产前血清学整体筛查18063人,筛查率96.44%;免费筛查17549人,筛查率93.69%;接受外周血胎儿游离DNA筛查2216人,占比11.83%,全市全年无唐氏儿和神经管畸形儿出生。至少接受一次B超的整体检查人数18682人,检查率99.74%;其中免费B超检查18262人,检查率97.5%。市级产前诊断B超异常369例,均纳入高危妊娠管理。为全市孕产妇生殖健康和新生儿生命安全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医疗技术保障。推动了全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均等化,农村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可及性和便捷性进一步提升。2.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全市全年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19941人,筛查率98.68%,其中免费筛查16121人,新生儿听力障碍整体筛查19794人,筛查率97.96%,其中免费筛查16050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整体筛查19168人,筛查率94.86%,其中免费筛查15519人,总体筛查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全年诊断先天性甲低17例,诊断听力障碍46例,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80例,以上患儿均纳入治疗干预和健康管理。累计为全市新生儿补助149.226万元,报销省、市级诊断费共计6572元。为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残疾率,降低家庭医疗负担和社会负担提供了保障,筑牢了出生缺陷防治的第三道防线。3.PKU患儿诊疗救治服务。全年共有37名患儿接受治疗,累计提供免费诊疗服务240余人次,特殊治疗食品总金额50.6万元。2022年确诊的苯丙酮尿症均纳入救助救治,为患儿家庭提供了医疗保障,减轻患儿家庭医疗负担31.9万元,项目社会效益明显,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医疗卫生保障。(二)各项妇幼卫生管理工作1.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全市医疗助产机构共签发《出生医学证明》24023张,市级管理机构共接待咨询30余人次,全年无违规发放事件发生。2.国家免费避孕药具管理项目。全年累计发放各县区三大类六个名种共计470225套(盒),合计金额835429.25元,药具应用率90%以上,维修了44台药具自助发放机。为全市妇女提供了免费药具服务。3.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全市共有托幼机构797所,共收托儿童112540人,在园儿童体检率98.47%,2022年新入园儿童32557人,新入园儿童体检率100%。全市托幼机构共配备专、兼职保健人员1432人。上述指标均按达省级考核要求,且全年无较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4.优化项目管理。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妇幼群体服务需求,充分协调和发掘全市妇幼保健医疗资源和潜力,及时优化项目管理。一是对各县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开展了安全督导,督促加强区域协作救治工作,合理进行转运。二是组织开展了产科、新生儿科安全业务培训和死亡案例评审工作,分析死亡因素,寻找薄弱环节,提出了干预措施。三是对全市危重孕产妇进行全面摸排,动态管理和周调度。掌握感染新冠肺炎孕产妇及新生儿信息。四是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对妇幼卫生项目工作开展了检查督导和质控,进一步提升项目服务质量。5.强化服务能力。重装门诊楼,优化科室布局,改善就医环境,促进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聘用和招录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在职人员培训力度,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6.活化宣传载体。围绕妇儿健康、疫情防控等主题,精心打造“汉中妇幼”公众号,定期推送健康信息、妇幼保健知识,全年发布信息60余条,更换宣传栏6期46幅,制作宣传标语20余条,努力实现妇幼健康知识共享,提高了群众知晓度、满意度。7.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双百行动”政策,常态化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力解决帮扶户实际困难,出资2万余元支持帮扶村修建机面加工厂和一名公益性岗位。购买消费扶贫专柜物资共计21667.7元,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捐款5000元。为巩固乡村振兴成果贡献了力量,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8.严格医疗鉴定,依法依规办理。全年共受理案件8例,已完成鉴定7例,1例正在办理中。其中4例构成医疗事故,占比57.14%,为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消除化解医患纠纷。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总体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能力有限。单位专业技术力量、人才梯队结构薄弱,尤其是缺乏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对照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功能定位,我所能提供服务能力有限,与社会公众服务需求和差距明显。(二)硬件设施配置不全,医疗设备老旧,群众就医体验不佳,单位现用门诊办公楼老旧,电梯等设施设备老化,科室布局和功能区域设置欠规范,群众就医体验差。(三)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不健全,难以满足妇幼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需要。由于前期临床业务萎缩,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极为有限。改进措施:(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在上级主管单位和人社部门大力支持下,我所先后招录紧缺专业人才,派出人员进修学习,2023年拟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专业人才,构建专技人才梯队,丰富医疗服务功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在全所范围积极开展全面化和系统化业务培训,加强项目管理培训与绩效考核,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医疗保健服务能力。(二)强化硬件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近期我所重新装修门诊综合楼,添置检验诊疗设备,安装基础设施,优化科室布局,改善就医环境,促进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三)积极拓展临床业务,丰富医疗服务功能。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落实开展医疗业务门诊筹备工作,针对妇幼儿童群体医疗保健需求,拟开设妇科、产科、妇女保健科、儿科、儿童保健科、眼视光中心等临床科室,逐步恢复和妇幼保健机构职能,使妇幼健康业务再上新台阶。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持之以恒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难题、推动发展的实际能力。(二)持之以恒强化作风建设。坚持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强化对干部职工的监督,有效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实现从管理向服务并重的角色转变,营造和谐融洽医患关系。(三)持之以恒提升服务能力。积极筹备开展医疗业务,紧盯妇幼保健、临床医疗等工作重点,健全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持之以恒优化人才队伍建设,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工作责任心,推动医疗业务和项目管理工作向“精细化”发展,以市妇保所发展带动引领全市妇幼健康在全省妇幼健康工作中争先进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新证正在办理中)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