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农业配套技术集成与标准制订,农业项目咨询服务,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农村科技培训。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路南段99号 | |
法定代表人 | 雷玉山 | |
开办资金 | 302万元 | |
经济来源 | 经费自理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48万元 | 551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力度,主动融入乡村振兴1、强化人才支撑,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协助农村处制定了《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工作实施方案》,聚焦我省2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主导产业,组织18个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签订帮扶协议41份。持续开展“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面向全省65个县区选派“三区”人才995名,组织培训“三区”人才和秦巴山片区科技人员190人,落实支持和培训经费分别为1990万元和311万元。与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举办肉牛肉羊、生猪、苹果等特色产业骨干科技特派员专题培训班。联合陕西农村报创办“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专栏,宣传服务团、特派员服务活动。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登记备案试点工作,组织各市县科技管理部门动员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目前全省登记自然人特派员13000多人,法人特派员8000多个。2、开展农业科技平台建设,提升县域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科技示范镇、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类别的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进行征集评审,并对2018年认定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两类平台进行评估。在杨凌组织召开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培训各市(区)科技局农业科技管理负责人、各县区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50余人,提升了科技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增强了服务意识。3、升级优化“互联网+”平台服务和管理功能,提升农业科技管理水平。对“陕西省科技特派员云平台”进行优化提升,加强对在线注册科技特派员工作服务成效的跟踪考察,提高科技特派员线上服务和管理成效,在线科技特派员专家涉及45个产业类别,人数达6119名,累计发布动态1595条、学习资料1845篇、征集技术需求823条。改版升级了“陕西省农业科技资源服务系统”,对各个创新平台的基本信息、发展概况、运行情况等监测指标定期统计,增强了各个板块功能,使其成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管理平台的线上工具。4、精心做好惠农惠企的科技服务实事,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协助农村处制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及农业平台建设调研,组织科技特派团对接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县开展科技惠农服务。组织各市积极开展“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振兴百村行动”。对优秀科技特派员的事迹,及时跟踪宣传报道,以典型带动百村行动的深入开展。二、扎实开展猕猴桃科研攻关,在品种技术创新上求突破1、深耕猕猴桃科研,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合作研究实现共赢。中心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分子育种技术上深度合作,联合申报的2023年省级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猕猴桃抗性砧木及有机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获立项支持。积极参与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协作攻关,“猕猴桃土壤管理及水肥一体化施用技术示范与推广”已立项实施。受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开展猕猴桃软腐病防治技术研究工作。与汉阴县人民政府签订“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汉阴试验示范站建设协议书”。与西安文理学院联合开展猕猴桃分子育种及远缘杂交胚挽救技术研究,撰写了“紫玉”猕猴桃分子标记鉴定专利。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合作开展新种质材料抗病性鉴定和品种及砧木双脱毒技术试验,为抗病育种及脱毒种苗繁育打下了良好基础。2、全面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栽培课题任务和育种子课题任务。精心组织实施“猕猴桃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在临渭区阳郭镇高李村、武功绿益隆公司、周至华夏联诚公司、周至佰瑞猕猴桃研究院建成4个示范基地,面积4100亩,并进行了示范基地现场观摩与技术经济指标查定;“猕猴桃远缘杂交、诱变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子课题,当年创制新种质29份,对累计创制的65份新种质进行了性状观测和现场查定,初筛出美味猕猴桃品种优系5个、软枣猕猴桃品种优系11个。利用美味杂交后代群体构建遗传图谱,开发了用于美味猕猴桃品种鉴定的21对分子标记引物;进行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初步开发出与果实大小、干物质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各1个;完成‘金玉3号’‘紫玉’‘甜玉’3个申请植物保护权新品种的现场考察。3、大力开展猕猴桃技术培训,创建品种技术推广示范样板。在临渭区高李村开展“猕猴桃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现场培训”,约100名生产技术人员参加。在周至县举办“北方产区猕猴桃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现场观摩及培训会”,230余人参加线上线下培训。在岚皋、汉阴、山阳、洋县等猕猴桃新产区,结合当地栽培管理实际,开展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栽培管理技术培训。武功猕猴桃试验站面向全县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进行了县域猕猴桃园土壤营养状况和果实质量检测,常年性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指导绿益隆果业、健康果业、爱奇艺农场、猕香园家庭农场等做好栽培管理,创建有机、绿色猕猴桃果园,拓宽了产业技术服务的深度广度。三、加大人才建设力度,人才引领作用已经显现1、探索引才引智模式,提高人才工作质量水平。围绕秦创原重点工作,多举措加大引才政策宣讲力度。全年共开展了三批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人才沙龙活动,组织省内企业参加了第20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线上活动;协办2022全国创新创业活动周陕西省暨西安市会场系列活动之一“第三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陕西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渭南市科技局、周至县人才办、陕西智慧丝路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人才创新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科技部线上出国培训试点项目要求,组织开展了2022年线上出国(境)培训(现代农业4.0科学技术培训);指导中国国际人才市场西安市场开展了“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与驱动平台建设培训”。2、规范人才团队建设,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优势。开展了2022年度陕西省“三秦学者”园艺学团队科研骨干聘用工作,科研骨干张静同志被评为2022年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心牵头组建的科技特派员猕猴桃产业技术服务团,开展“2022年度服务团周至行”活动,提交了“周至县猕猴桃园生产力提升调研报告”。组团参加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育种技术研讨会、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推广联盟学术交流会、川陕猕猴桃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交流会等学术活动,有力的宣传和展示了农村中心的研发实力和创新成果。四、拓展业务渠道,提高开发创收能力1、规划编制服务工作稳步推进。适应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要,在服务铜川印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农高区)建设的同时,今年承担汉中洋县农高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任务,第一次整体承接了地方科技规划编制任务,完成了《镇安县“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编制工作,服务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2、农业大数据开发应用迈上新台阶。承接了“周至县周一村智慧果园建设”项目。在铜川印台农高区建设工作中,及时跟进智慧农业的示范应用,引入自主开发农业大数据系统。参加了渭南市2022年厅市联动重点项目“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大数据系统开发与应用”课题,该系统有望建成秦创原农业创新创业的示范工程。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申报的省级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农作物病虫害人工智能诊断预警研究与示范”成功立项。3、科技咨询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渭南市提供了2022年厅市联动重点项目整体策划服务,根据渭南市重点农业产业领域,组织策划项目内容、编写整体实施方案、帮助承担单位进行项目答辩等系列申报工作,并成功获批;为提升周至猕猴桃产业智慧化水平,中心联合佰瑞猕猴桃研究院有限公司策划编制《周至县智慧猕猴桃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省级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从猕猴桃育种、栽培和收贮等生产环节实现智能化管理;受相关农业科技企业的委托,编写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项。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