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绥德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22 14:55
单位名称 绥德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科技宣传。
住所 榆林市绥德县名州镇小街4号
法定代表人 霍彦军
开办资金 6.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绥德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04万元 4.58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绥德县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专项行动方案》,立足方便企业群众“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逐步有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和“绥时办”品牌建设改革工作。对划转移交审批事项涉及19个部门共计283项,实行“简单事一次办”、“复杂事限时办”、“所有事符合即办”。推进“一网通办”线上线下联动精准预约,建立了“一次一评”、“一事一评”的工作机制。对涉及特殊审批落实帮办代办,实行承诺制“容缺受理”机制,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在“开办和注销企业”、不动产登记等方面已实行零收费,实现“企业开办两小时办结”、“交地即交证”、“市场主体歇业备案”等10项改革举措,为推进“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迈出了新步伐。(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行动重要指标完成情况一是在企业开办和注销方面提升“一网通办”水平,企业开办实现3个环节1个工作日内办结,一般企业注销“一事一网一窗”办理。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零材料”“零跑腿”“零见面”及“证照联办”“一业一证”“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改革举措。今年新增市场主体共2629户,注册资金:31066.1万元;变更市场主体1214户;注销市场主体2069户。全县目前累积共有市场主体16824户,其中企业377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06户,个体工商户12324户。二是在办理建筑许可方面社会投资小型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2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90个工作日。三是在获得电力方面实行“三零”服务的低压非居民全过程办电时间(含施工审批)压减至15个工作日,实行“三省”服务的高压用户全过程办电时间(含施工审批)压缩至30个工作日,停电时间较上年压缩8%以上。四是在获得用水方面无外线施工的用水报装时限不超过5个工作日,有小型外线施工的不超过12个工作日,主管网、支线供水管道、用户设施故障维修时间分别不超过18、12、4个小时。用气方面无外线施工的报装时间压减到3个工作日,小型外线(含施工)的用气报装时限不超过15个工作日。全面取消了报装不必要的前置事项,实现网上缴纳水电气费。五是登记财产方面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一般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办结,查封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结。六是纳税方面税费事项进驻大厅实现“应进必进”,纳税人只需要进一扇门、抽一次号、报一套资料办理业务,有效减少了企业的纳税次数,企业网报开通率达100%,网上纳税时间平均压缩至0.06小时内。企业纳税时间压缩至80个小时以内;除个别特殊、复杂事项外,基本实现企业纳税缴费网上办理,个人办税缴费事项掌上可办。累计完成各项税费收入11.9亿元,同比增收20.02%,非税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185.41%。减税降费7.47亿元,实现增值税留抵退税7.07亿元,退税资金直达企业。这些举措将极大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降低企业税负,增强实体经济韧性。七是获得信贷小微企业各项贷款均已增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八是保护中小投资者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一站式”、低成本、多渠道的维权救济服务。制定绥德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来绥投资企业享受煤、水、电、气等优惠价格,常态化开展投资者保护宣传。九是执行合同方面规范了信用信息采集和修复,完善了与公安部门对被执行人及车辆信息实时共享机制。十是劳动力市场监管方面全面应用实名制动态就业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劳动力就业状态动态监测;建立劳动关系协调员数据库,引导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调解仲裁管理服务平台应用率达到100%,劳动调解仲裁结案率达到90%以上。归集共享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信息。十一是政府采购方面印发了绥德县《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严格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督促采购人及时公开采购合同,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付款,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十二是招标投标方面实现项目进场登记、公告公示发布、专家抽取、开标评标等环节全流程电子化。十三是政务服务方面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比例达到95%以上,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以线上平台串联实体大厅,以实体大厅支撑线上平台,企业群众办事的高频事项全面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流程再造。十四是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方面提升知识产权执法能力,构建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的“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常态化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十五是市场监管方面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监管相结合的典型经验,提高监管精准性。十六是包容普惠创新方面积极推动创新创业环境、人才流动环境、生态环境、交通环境明显改善,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和市场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全社会包容性、普惠性和创新性持续增强。逐步完善文化服务基层设施供给,推进文化惠民。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各类教育平台互联互通,推行中小学“互联网+教育”。加快老年服务中心、养老设施建设。推进“医养结合”,打造健康养老新模式。深入开展铁腕治污攻坚行动,加快城市空气质量和地表水体治理。推进立体化交通设施建设,发展智慧物流、智慧交通。(三)改革创新招商引资工作。围绕我县工业发展、特色农业发展、文化旅游发展等三大产业方面开展精准招商,制定印发了《绥德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绥德县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修订完善《绥德县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对落户我县的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严格兑现落实优惠政策,用政策引导项目发展,政务中心设置招商绿色通道,发改、招商部门跟踪服务,简化办事程序,优化项目落地。截止目前引资签约协议项目7个,引资额17.9亿元;合同项目3个,引资额1.3亿元;新开工项目8个,到位资金3.1亿元;主要领导外出招商7次;上报信息20条;策划项目3个。省外到位资金91546万元,完成率96.36%,省内到位资金59421万元,完成率99.04%。(四)强化服务监督,扩宽投诉渠道。一是选聘9名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对我县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等情况进行监督;收集并反馈社会各界对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及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反映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目前收集发现问题线索11条,建立了营商环境问题台账,逐条销号,现已整改5条,6条正在督出整改。二是严格落实《榆林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结合“12345”热线、百姓问政、营商环境平台“三位一体”的群众反映渠道。在各单位、政务大厅窗口、广场等群众聚集处通过发放二维码形式公开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渠道。(五)加强营商环境作风建设。根据省委、市委关于开展营商环境作风建设要求,围绕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从小切口入手整治,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制定出台了《绥德县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聚焦解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保障、助企纾困政策、提升服务效能、畅通诉求渠道等五大类19项问题,深入查摆、扎实整改。建立了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台账,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落实举措、确定责任主体,对具体工作内容实行清单化管理,逐项推进,确保作风建设行动取得实效,以良好作风建设推动全县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六)亮点工作:4月19日常务副县长马胜云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营商环境相关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营商环境工作季度监测点评办法及上报第一季度营商环境监测点评数据的通知、传达了聘请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的决定及义务监督员管理制度并颁发了无语监督员证书、传达了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征集评选的通知。马县长强调,要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扎实推进当前的工作任务,于4月21-22日开展营商环境工作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月20日,市审批局王仁远、市营商办马良、市住建局崔凯渊在我县开展办理建筑许可指标现场核验工作,我县行政审批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从“工程建筑许可阶段”、“施工无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作了详细汇报。7月6日发改科技局局长刘捷组织召开营商环境暨信用体系工作推进会,会议传达安排部署了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创建工工及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解读。于8月10日向市营商办报送了绥德县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申报材料。在政府广场开展了“诚信建设万里行”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标语及发放资料等渠道宣传营商环境条例,提高营商营商知晓率和满意度。二、存在的问题思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少数职能部门没有树立用户思维、“店小二”意识,特别是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方面底气不足,能力不强、办法不多,存在畏难情绪。(二)营商软环境比较欠缺。现有招商引资激励政策不够灵活,优势不够明显,一些招商引资扶持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影响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三、下步工作打算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二十大报告为指导,以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严格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高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改革成效和惠企政策的覆盖面和知晓率,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