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仲裁服务中心

榆林市仲裁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22 14:36
单位名称 榆林市仲裁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具体办理榆林仲裁委员会仲裁案件的程序性、服务性事务。开展仲裁法律制度的宣传、推广、培训。开展仲裁员的聘任、报酬发放等工作。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文化南路市民大厦24楼
法定代表人 刘宏伟
开办资金 3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预算
举办单位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8万元 40.97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仲裁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市仲裁服务中心在市政府机关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公正、廉洁、专业、高效为标准,不断努力,狠抓发展,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现将一年以来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一)做好仲裁咨询和案件受理工作仲裁服务中心狠抓案件质量管理,全年受理案件88件,总标的2.2亿元,办结案件54个,其中调解结案33件,裁决结案21件,调解率达61%。仲裁中心以调为主、以裁为辅、裁调结合的办案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有效提升了司法效能,真正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仲裁咨询和案件受理是仲裁服务中心的“第一窗口”,也是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站”。在立案咨询和接待工作中,仲裁中心始终坚持热情、细致、耐心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对仲裁范围内的纠纷争议,引导当事人提供申请仲裁相关材料;对不属于仲裁管辖的事项,及时告知解决途径。在案件受理工作中,对发现仲裁申请材料不齐备、不规范的,一次性告知。对于因身处外地、行动不便或者时间不便等不能到现场立案的当事人,还可以选择邮寄立案,既实现了当事人立案少跑腿甚至零跑腿,也最大程度上节约了当事人的仲裁成本。做好仲裁案件质量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案件程序管理。严格把握受理、组庭、开庭、裁决等关键时间节点,规范各项办理流程,充分发挥仲裁高效专业优势,提高仲裁程序的时效性。二是提高办案人员水平。通过培训、案件研讨、专家咨询等方式,提高仲裁庭和案件秘书的庭审驾驭能力、与当事人沟通能力、案件裁决调解能力以及仲裁文书写作能力。三是加强仲裁文书管理。制作案件受理通知书、参加通知书、组开庭通知等制式文书,进一步规范文书格式;仲裁文书实行案件秘书、分管副主任、主任三级审查核阅制度,加强文书审核,确保仲裁文书格式规范,内容准确。四是加强疑难复杂案件管理,遇到疑难复杂案件和矛盾突出的案件,可以根据需要,在立案前或者审理的整个过程中,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评估案件可能存在的争议、需要解决的问题,最终协同仲裁庭妥善处理。五是加强裁后沟通,案件裁决结案后,积极与当事人沟通,做好裁决书答疑解惑,同时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裁决义务,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做好仲裁司法鉴定调研工作仲裁司法鉴定事关当事人切身利益,事关仲裁裁决公平公正,事关仲裁公信力建设。为此,2022年,仲裁中心针对鉴定机构开展走访调研,实地查看了50多家司法鉴定机构的场所设施、仪器设备和司法鉴定案卷,听取鉴定机构情况报告,经过严格筛选,形成了包括声像资料、文检、车辆损失、工程等十大类共30家司法鉴定机构名册。通过此次调研,进一步规范了鉴定申请、鉴定期限、鉴定范围等流程,制定了鉴定委托书范本,促进鉴定工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高效化。做好与高校合作工作2022年,榆林仲裁委员会与榆林学院本着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双方签订《产教合作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议书》,并举行了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双方开展产学研互助,由榆林学院选派优秀法学专业学生到仲裁中心进行实践实习,提高法学实践能力,仲裁中心案件秘书担任榆林学院法学实务导师,提高法学理论水平,用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法学理论指导仲裁实践。做好仲裁宣传工作仲裁中心持续推进仲裁法律制度宣传工作,提高仲裁知晓率、签约率和信赖力。一是制作印发仲裁画册、仲裁宣传活页等宣传资料,面向群众、企业、律师事务所发放,提高仲裁知晓率。二是制作仲裁动画小视频,利用城市中心路段电子显示屏播放仲裁知识,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介绍仲裁。三是打造仲裁文化长廊,将仲裁法律文化与调解室、仲裁庭等场地功能相融合,全面立体展示什么是仲裁、仲裁的优势、仲裁流程、庭审纪律及相关仲裁文化,营造仲裁文化气息。做好创文包抓工作按照政府办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创文工作,积极推进创文包抓住宅小区工作。一是调研并形成工作方案,实地察看包抓小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创文宣传等情况,深入交流探讨,形成工作台账和任务清单。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投入经费帮助包抓小区解决了墙面老化破旧、路面破损、线路凌乱、窗户破旧等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了小区人居环境。三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进行了4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帮助捡拾烟头、垃圾,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小广告、清洁单元楼门等,确保小区整体环境干净整洁。四是加强舆论宣传,深入包抓小区楼栋、进家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向小区居民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创建、法律法规等知识,营造创文良好氛围。做好党建各项工作在市政府办机关党委的领导下,立足党建引领,融入中心工作,认真做好党建各项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理论学习。牢记使命,强化党的领导,发挥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继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二是按照要求召开党组织各项会议,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按时组织支部党员大会和书记讲党课,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和研讨,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民主评议党员和党支部工作民主测评。三是积极开展党组织专项活动。开展“树家风正党风转作风”主题活动,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相关学习和活动。结合建党节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红色教育,参观学习了靖边小河会议旧址和白文焕纪念馆。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主动进行问题自查和整改落实,成效明显。四是开展党组织阵地建设。完善党员活动室,党员信息和支部学习资料上墙展示。建设党建文化走廊,将党的精神传承、党史教育、最新政策精神等,融入办公场所,融入日常工作。五是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市政府办“12345”工作要求,开展“四比四争当”,锤炼过硬作风。按照“三重一大”事项做好决策,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及时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组织廉政警示教育,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引领作用。二、取得的效益一是案件质效得到提升。2022年全年受理案件88件,总标的2.2亿元,办结案件54个,其中调解结案33件,裁决结案21件,调解率达61%。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有效提升了司法效能,真正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二是仲裁宣传方式呈现多样化。将制作印发仲裁画册、仲裁宣传活页等传统宣传方式与电子显示屏、仲裁动画小视频等新媒体宣传方式相结合,面向群众、企业宣传仲裁法律制度,提高了仲裁知晓率。三是创文包抓工作取得实效。通过对包抓小区实地调研,针对包抓小区创文存在的问题,制定方案,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解决了墙面老化破旧、路面破损、线路凌乱、窗户破旧等基础设施短板,营造了创文良好氛围。四是校委合作迈上新台阶。榆林仲裁委员会与榆林学院签订了《产教合作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议书》,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加强沟通交流,全力为政法学院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调研、实习实践的便利。另一方面,注重在人才培养、实证研究、专家咨询、专业培训等多个领域深化合作,开创共商合作、共创平台、共享成果、共谋发展的全新局面,共同推动榆林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五是党的建设日趋完善。在市政府办机关党委的领导下,将党建融入中心工作,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党组织专项活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等,充分发挥党的引领作用。三、存在的问题2022年工作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仲裁宣传思路不宽,效果不明显,仲裁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二是受疫情影响,跨地区跨省域案件,程序推进受限,审限较长。仲裁效率有待提高。三是仲裁学习和培训较少,仲裁队伍自身建设有待加强。四、整改措施一是强化仲裁宣传,不断拓宽仲裁宣传思路和途径,激发仲裁制度活力。二是注重案件管理,严格仲裁案件各个程序,严把案件质量,提高仲裁效率。三是加强仲裁培训,举办形式多样的仲裁业务培训与学习,提高仲裁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五、2023年工作计划一是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二是要加强学习培训,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仲裁队伍水平。三是要加强仲裁宣传,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公众号以及其他新媒体方式,开展丰富的仲裁宣传活动,将仲裁服务延伸至各个领域。四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仲裁案件管理系统和在线服务平台,打造全业务、全时空的仲裁法律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地降低当事人权利救济成本,提高仲裁服务效率。五是要提高仲裁质量,不断增强仲裁队伍的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仲裁程序的监督管理,对仲裁案件的审核把关,提高仲裁案件质效,实现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