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心(铜川市循环经济发展中心)

铜川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心(铜川市循环经济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22 11:26
单位名称 铜川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心(铜川市循环经济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区域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关中城市群、关天经济区、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政策、措施和规划制定,推进实施;跨区域合作对接协调;东西部扶贫与经济合作,对口支持人才开发;对外循环经济技术合作协调及科研院所交流合作
住所 铜川市新区正阳路9号
法定代表人 赵喜军
开办资金 17.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铜川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2万元 4.7万元
网上名称 铜川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了业务活动(一)主动作为,积极融入西安都市圈。一是协同编制行动计划。与西安等四市一区座谈协商,积极向西安市发改委报送各项基础资料,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和工作建议,协同编制了《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二是建立完善制度机制。会同西安等四市一区印发了《推进西安都市圈发展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级相关部门、耀州区、新区及相关园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专班,专班下设综合协调、规划衔接、产业发展等9个工作组,分别由市级相关单位牵头,负责聚焦耀州组团功能定位,结合各自工作职责,抓好重点任务落实。三是报送重大项目清单。抢抓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资机遇,向国开行陕西分行申报耀州功能组团项目89个,总投资476亿元;围绕都市圈建设,向省发改委报送重大项目39个,总投资923亿元。四是组织开展规划编制。按照省发改委统一部署和委党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耀州组团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规划预算评审,正在开展采购意向公开和招投标等工作,同时认真研究提出了《西安都市圈耀州组团产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五是谋划年度重点工作。认真研究制定2023年西安都市圈建设重点工作任务,确定年度重大项目24个,总投资305.39亿元。(二)突出重点,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是外贸进出口实现突破。陕果公用型保税仓库完成扩容建设面积达到4000㎡,依托首启复材、天健九方等进口企业开展保税物流业务,全市外贸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3.17亿元,增长34.7%。二是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纳入“一带一路”重点领域建设的西延高铁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34.69亿元。三是常规工作扎实开展。收集整理了2013年以来全市“一带一路”政策措施,形成了《铜川市2021年以来“一带一路”建设情况报告》《铜川市2022年共建“一带一路”工作情况及2023年工作计划》等。(三)统筹兼顾,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一是扎实落实中省安排部署。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陕西省“十四五”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铜川市“十四五”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措施》并抓好落实。二是务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指导耀州区推进中央公益彩票基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照金村被评为2022年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照金红色文旅小镇纳入全省首批特色小镇管理清单。三是总结谋划年度重点工作。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等9个方面系统总结2022年度工作,制定了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力促产业转型升级、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等3方面9条2023年工作任务,形成了铜川市革命老区振兴发展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要点。(四)协同高效,齐头并进抓好其它工作。一是认真研究学习全国全省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措施,充分借鉴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咸一体化、关中协同创新等发展经验,配合市委起草了全市重点区域共建共享协调发展推进机制。二是按照市政府工作要求,报送了普惠金融发展政策需求和金融发展需求相关材料,协助建成了铜川市普惠金融国家级改革试验区。三是积极参与全市经济稳增长督查周调度、全市项目集中开工、项目观摩、经济运行分析会等活动,助力全市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四是协助开展全市国有平台公司问题整治工作,完成了市级自查验收和省级检查验收准备工作。五是在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等中省市媒体刊发稿件53篇,挖掘了“东·耀梦想守护工程”等7个盐铜协作典型案例,其中1个被省发改委作为全省优秀典型向国家推送。六是积极参加创文、创卫、创森、应急值守、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协调联动,持续深化盐铜协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高点谋划布局。对标中省工作部署,印发年度工作要点、任务清单和项目资金管理细则,组织召开全市盐铜协作专题会议,清单化、颗粒化推进工作。市委组织部部长刘丽、副市长刘正旺分别赴盐城市调研对接,两地各级各部门全年开展交流互访20批420人次。二是落实协作资金,推进项目建设。全年落实省、市、县、乡四级财政援助资金3780万元,实施产业帮扶、乡村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治理等协作项目55个,通过产业、就业等方式联农带农24494人,其中脱贫人口3414人。三是拓宽销售渠道,深化消费协作。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菇为天”系列香菇产品成功出口韩国,樱桃、苹果、核桃等优质农特产品进驻东部市场,实现消费帮扶销售额1.43亿元,销售额创历史新高,是2021年的3.9倍,增速居全省第一位,获省发改委通报表扬。四是突出优势互补,大力招引企业。建立苏陕协作及产业合作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引进IDC数据中心、福地湖康养度假民宿等11个项目,年度完成投资4.97亿元,同比增长84.1%,吸纳农村劳动力336人;通过吸引江苏企业出资、引进企业入驻等方式,合作建设乡村振兴帮扶车间11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55人。五是狠抓组织协调,工作亮点纷呈。建立“十四五”苏陕项目储备库,储备项目202个,年度项目谋划工作获省发改委通报表扬;积极开展“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活动,合力打造耀州区王家砭村等3个盐铜乡村振兴示范村;举办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2场,累计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331人,其中脱贫人口177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57%和177%;35名干部和60名专业技术人才赴盐交流学习,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75%和100%。2021年全市苏陕考核结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为全省3个获得“好”格次地市之一。(二)系统谋划,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一是部署年度工作。聚焦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目标,结合中省工作要求,制定印发了全市西部大开发工作要点。二是争取项目资金。策划包装2022年西部大开前期项目10个,中国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工程、国家原油储备基地(铜川)两个项目共获得前期工作费230万元。三是开展东支西培训。编制上报东部城市对口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年度培训计划7期26人,组织线上培训2期5人。四是抓好项目评估。开展西部大开发前期项目评估工作,对涉及的10个项目470万中央预算内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形成了2012-2021年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评估报告。三、存在问题2022年,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中心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抓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力度不够,方法简单,有待进一步改进方法,提升工作实效;二是工作开展满足于过得去,结合工作实际谋划打造特色亮点较少,主动宣传发声意识较弱;三是在扎实推进纪律作风建设方面,平时纪律教育与警示教育开展的相对较少,在入心入脑上需要再下功夫。四、改进措施2023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开拓工作思路,高标椎工作要求,打造工作亮点,做好宣传工作;三是做好作风建设常态化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制度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纪律挺在前面,抓在日常。五、2023年工作打算和思路2023年,我们将再接再厉,创新工作方式,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一是推动盐铜协作取得新成效。提早谋划2023年协作项目,做好省级资金申报工作;深化园区共建,主动招引东部优秀企业来铜投资;构建产销对接平台,积极开展特色产品展销活动;加强人才交流,强化劳务协作,深化结对帮扶,着力打造苏陕协作样板。二是推动区域协作再上新台阶。聚焦都市圈发展规划对耀州功能组团的产业功能定位,紧扣“一示范四高地”建设,编制组团产业发展规划。对标省发展改革委工作要求,按照“以园区创新合作为引领,推动产业分工协作,实现功能组团协同发展”的思路,坚持错位补位发展,强化“陕西制造、铜川配套”,主动承接西安市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依托现有园区,探索开展“托管、飞地、一区多园、股权合作”等模式,加大与都市圈内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园区交流合作力度,开展跨行政区产业园区合作。三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取得新进展。组织实施好我市“十四五”西部大开发发展规划,细化年度工作任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紧盯全省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费安排,加快推进中国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工程、国家原油储备基地(铜川)两个重大前期项目投资计划,加快项目可研编制进度。四是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再上新水平。对标中省政策措施,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等方面,持续推动革命老区发展上水平,加强与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对接沟通,争取省上给予更多支持。五是推动其他各项工作谱写新篇章。扎实做好“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创文创卫、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