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农业宣传信息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促进榆林农业农村大数据、智慧农业建设、农业宣传及农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市局内外网的建设、运行、维护及信息安全;农业信息、宣传计划、规划的拟定和农业信息采集、分析和发布,农业大数据和智慧农业建设,农业信息宣传;农业信息、宣传人员培训等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榆阳区西沙榆林大道158号 | |
法定代表人 | 马鹏程 | |
开办资金 | 8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46万元 | 26.6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农业宣传信息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榆林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推动智慧农业示范建设。为提高全市数字农业水平,今年我们在神木、府谷2个县市区提升打造了神木市大地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和府谷县数字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项目,通过全自动智能识别和自动采集农牧数据,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安全生产追溯,当前项目均已建设完成。此外,为实现农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我中心还组织申报了2022年度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3项。开展农业宣传信息技能提升培训工作。就全市农业农村宣传信息技能工作举办了1次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各县市区和局属各单位供稿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同时,建立完善宣传工作机制,对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宣传工作重点、宣传机制、宣传措施保障作出了部署。各市县区宣传队伍基本组建完成、信息审核发布机制基本确立,宣传工作正在向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开展高质量宣传报道。做好市农业农村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的日常管理运维工作,累计在市农业农村局官网和各类政务新媒体上发布各类宣传报道9146条(其中原创573条),微信公众号推送“三农”消息近2000条。原创或提供新闻素材,被中央级媒体采用报道36次、省级媒体采用报道196次、市级媒体采用报道100多次。此外,定期发布农业农村经济信息。在市农业农村局官网发布每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半年果业经济运行分析和上半年高标准农田经济运行分析等共计12条。制作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宣传片3部。4月份,制作了“榆林市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宣传片”1部;7月份,在全省农业农村局长座谈会期间,制作了标题为“打造现代特色农业新高地”视频宣传片1部,受到与会的领导一致好评;12月份,制作了“2022年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工作纪实”1部。全面升级改造了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微信公众平台。对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升级改版,开发多站点系统(公众平台、手机网站)及数据信息整合;进行系统升级服务事项,整合了32个子版块,将官网信息数据一一对应,方便网页浏览。做好网络安全保障。建立机房出入登记和计算机操作系统IP地址管理台账,定期开展安全巡检,启用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排查网络安全运行隐患。对政务新媒体和运营情况开展排查整顿,认真参加市公安局主导的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修补安全漏洞,对局机关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加强涉密工作人员对《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视频会议室一年累计转播视频会议五十余场次。参与《榆林农业志》编纂。我中心负责承担《榆林农业志》农业信息化篇章的编纂工作,当前已组织专班人员进行了前期的资料收集和甄别筛选,完成初步编纂工作,今后将继续按照编纂阶段目标任务,完成编纂工作。八、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中心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农业宣传信息工作全面开展。宣传工作方面,以榆林市农业农村网和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微信公众号为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报道农业政策法规、农业行业信息、农业技术知识、榆林农业农村要闻等。信息工作方面,我们在神木、府谷2个县市区提升打造了神木市大地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和府谷县数字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项目,通过全自动智能识别和自动采集农牧数据,以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追溯。累计在市农业农村局官网和各类政务新媒体上发布各类宣传报道9146条(其中原创573条),微信公众号推送“三农”消息近2000条。原创或提供新闻素材,被中央级媒体采用报道36次、省级媒体采用报道196次、市级媒体采用报道100多次。此外,定期发布农业农村经济信息。在市农业农村局官网发布每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半年果业经济运行分析和上半年高标准农田经济运行分析等共计12条。4月份,制作了“榆林市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宣传片”1部;7月份,在全省农业农村局长座谈会期间,制作了标题为“打造现代特色农业新高地”视频宣传片1部,受到与会的领导一致好评;12月份,制作了“2022年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工作纪实”1部。有效带动了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进而提高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质量。推广建设益农信息社对于我市的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益农信息社具有买、卖、推、缴、代、取六大功能,统一使用“益农信息社”品牌,标牌及标志;工作开展依托网络平台,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便民、惠民、利民、富民为目标,采取市场化运作,通过接入的网络授权平台为农民免费提供网上农业专家咨询、技术培训、法律服务等;为周围农民代订、代购农业生产资料、日用生活用品、发布农产品供应信息、劳务信息等服务,引导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缩短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村现代文明,助推农村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农村基层的公共服务统一平台。九、目前单位存在的问题是:1.机构不健全。机构改革后,中省层面继续保留了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陕西省农业宣传信息中心,我市也成立了农业宣传信息中心。当前全市12个县市区只有靖边县成立有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其他11个县市区均未成立相应业务对接单位,给后续工作带来不便。2.技术型人才缺乏。全市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低,农业生产工业化、数字化技术性新农人人才缺乏。宣传工作人员对稿件采编及相关政策了解不足,制约高质量宣传工作开展需要。网络安全方面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要求更高,当前急需培训学习。3.工作经费不足。数字信息化工作缺乏必要的配套资金投入,宣传工作也仅能维持日常最基础工作运转,素材采集、制作受制约。各县市区信息工作专项资金投入有限,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采集和信息分析应用等工作难以持续推进。十、整改措施1.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各县市区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局、局属各单位每月报送信息不少于4条,机关各科室每月报送信息不少于2条。市农业宣传信息中心将按每月、每季度做好统计。2.组建宣传信息队伍。为了加强宣传信息工作,各县市区、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要确定1名宣传信息分管领导及数名宣传信息员,及时加入榆林市农业宣传信息团队,交流宣传工作动态和工作经验、分享相关宣传信息和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工作互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业农村系统宣传信息工作网络体系。3.控制经费支出、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对会议经费和差旅费的管理,控制会议时间、会议规模,尽量简化会议形式,不安排没有实际意义的下乡活动。和上级主管部门积极对接,争取必要的经费。十一、下一步工作计划1.打造农业大数据中心。整合现有平台并逐步完善平台功能,打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指导服务单位联络渠道,打造大数据中心1个,提升全市农业农村数字化服务管理能力。2.提升改造智慧农业示范点。按照“开放、共享、协作、透明、公开”的原则,着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升我市农业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数字农业示范点,提高全市数字农业水平。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农业信息化工作方面,持续开展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队伍,加强信息员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农业技术、管理经营、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宣传工作方面,加强宣传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信息宣传队伍。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信息素材的捕捉、信息稿件的编写和格式、新闻图片的采集、音视频的采集拍摄制作、网民诉求回应、舆情的处置应对等内容进行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宣传人员整体业务能力;网络安全工作方面,组织开展全系统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做好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建立网络安全资产台账、定期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网络、防病毒和物理安全进行巡检,关键设备数据做好备份工作,对农业农村局办公网络和视频会议室改造提供合理化建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