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榆林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榆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榆林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3-03-22 10:46
单位名称 榆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榆林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对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幼儿教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实践、指导与管理。
住所 榆林市经济开发区兴达路142号
法定代表人 高建雄
开办资金 1035.1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77.6万元 598.15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 从业人数  3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榆林市教研室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在市教育局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研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的年初下达的任务,现总结如下:一、扎实开展党建工作1.党建引领,加强了党对教研工作的领导。我室始终把贯穿党建工作看做教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建常态化,将党建渗透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党的精神谱系、战斗经验、工作方法成为研究教育教学的重要方法。2.服务群众,在教研工作中践行党的遵旨。我们党根本遵旨是“为人民服务”,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我室充分发挥教研服务职能,开展了课题结题和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到县、名师大篷车送教到乡(镇)、质量监测到校、中高考监考督查到点、课堂教学指导到人活动,形成了对学校教育管理、教师培养指导、学生监测分析的立体服务体系。二、坚持创新教育方向1.创新工作方式。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首次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排在突出位置,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了贯彻二十大精神,我室积极创新工作方式,由原来的宏观教研,逐渐发展为宏观引领,微观指导,在引领全市教研工作的同时,开展以工作室(坊、站)为单位的教研连片联动教研机制,借助落实教研员联系县区和局属学校工作制度。2.协调了“教”“研”关系。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今年,我室积极利用兼职教研员,作为联系教研室与学校的纽带,兼职教研员一般由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担任,他们既是教学骨干,又是教研专家,向上方便联系教研员开展工作,向下方便联系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很好地协调了教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3.倡导绿色教育理念。积极开展骨干教研员培训,引导教研员在指导教师工作中,遵循教育规律,就是遵循了绿色教育的理念。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我室围绕幼儿园“去小学化”举办了全市幼儿园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第四届全市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幼儿教师技能培训等工作。围绕义务教育“双减”工作着手制定了《榆林市义务教育段分科作业指南》。围绕高考综合改革,开展广泛的调研活动,并积极探索高中学生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高中与大学课程衔接的问题,出台了高中课程改革指导意见。4.积极拓宽教育视野。为了提高教研员和教师专业水平,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派遣教研员开展教材培训,先后在成都、厦门、杭州等地参加了高端培训,请进陕师大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开展全市高考线上培训,请进上海“铭师教育”的专家给名教师、名班主任和省学科带头人培训,让我们的教师与域外专家进行思想交流,学术碰撞,兼容并包,提高全市教师的专业水平。5.共享教学资源。为了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我们采取了线上线下“两线”服务,向内向外“双向”集结。利用教育云平台,让教师拥有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和“双线英语”教学。积极联系各地线上优秀资源,采取组织线上学习和线上分享的形式,给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三、加强教研员对基层教师的指导1.引领课堂,开展送教活动。为了把教师“急需愁盼”的课改新思想、新理念和教研最新成果传递到教师手里,用线上线下的方式,给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解课标、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平台,我们积极参与高新区各校,榆阳区、横山区、高新区和市直学校课堂教学评课活动,同时通过上示范课、同课异构、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理清课堂思路。2.带动教师,开展评教活动。为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我们举办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职教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有135名教师被评为教学能手。为了激励教师快速成长,我们组织了“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评选出19位名校长,204位名教师和103位名班主任;为了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我们为省上推荐了16名优秀班主任参加陕西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为了促进教师创新能力,我们为省上推荐了72名优秀教师参加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3.开展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区域。为了发挥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和教学能手工作站的辐射带动作用,我们积极参与到各学校室坊站的建设中去,并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组织工作室(坊、站)开展连片联动活动,多次工作坊联动教研,取得了很好效果。4.服务教学,开展上门服务。为了把教研工作做在教学的前头,将教研活动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提出了“研究要做在学校,指导要做在课堂,服务要做在门口”的口号。我们组织人员到各县区开展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课题结题验收工作,共有1317项校本研修认定为合格以上等次,1690项课题通过结题;为了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面的政策,我们开展普通话测试和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全年有4255人次参加了普通话测试。四、解决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1.继续做好“双减”工作。为了配合市局开展“双减”工作,我们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参与制定了作业管理指导意见,开展了“双减”督查,组织开展了“双减”教研大指导,制定了义务教育各学科作业管理指南。为了规范全市义务教育作业布置的内容和形式,开展了两次优秀作业管理与设计案例评选活动。在社会不理解,学校犯迷糊,教师没办法的情况下,给家长做了大量的引导,给学校做了大量的解释,给教师做了大量的指导,使的“双减”政策顺利落地。2.加强新高考研究。为了适应明年开始实施的高考改革工作,我们先后在定边、靖边、神木、府谷、绥德和榆阳等县、市、区开展了调研,成立了以教研员为主导,全市37所高中学校校长参与的高考改革指导委员会,着手研究探索学生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高中与大学课程衔接等工作,并思考出台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指导意见。此工作是真正的“硬骨头”,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有具有高深理论的专家做指导,为此我们将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好的做法,组织专门人员开展研究。五、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目前,高考改革推动高中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催生高中课堂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深入研究高中新教材的上法,探索教育教学与高考改革接轨策略,探索作业布置的内容和方法等。六、取得的主要效益2022年以来,单位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研室全体职工的努力下,取得了工作中的突破。1.引领课堂,开展送教活动。给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解课标、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平台,我们积极参与高新区各校,榆阳区、横山区、高新区和市直学校课堂教学评课活动,同时通过上示范课、同课异构、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理清课堂思路。2.带动教师,开展评教活动。举办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职教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有135名教师被评为教学能手。为了激励教师快速成长,我们组织了“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评选出19位名校长,204位名教师和103位名班主任。3.开展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区域。积极参与到各学校室坊站的建设中去,并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组织工作室(坊、站)开展连片联动活动,多次工作坊联动教研,取得了很好效果。4.服务教学,开展上门服务。我们提出了“研究要做在学校,指导要做在课堂,服务要做在门口”的口号。我们组织人员到各县区开展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课题结题验收工作,共有1317项校本研修认定为合格以上等次,1690项课题通过结题;为了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面的政策,我们开展普通话测试和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全年有4255人次参加了普通话测试。七、目前存在的问题1.教研创新工作室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目前研究的人次储备不足,新的教研思想还没有形成。2.教研员联系指导一线教师的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没又形成多角度、多样化、多维度的指导体系。八、整改措施1.建立问题台账,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2.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教学活动,将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九、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强实践。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将国家的政策方针落实到具体的教研活动中。2.创新教研思路。制订“榆林市作业设计与实施建议指导意见”,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落实“三个课堂”,整体提高学生的素养;加强作业设计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4.引领课堂,开展送教活动。组织了“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帮助教师理解课标、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用上示范课、同课异构、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理清课堂思路。5.带动教师,开展评教活动。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的,开展中小学幼儿园、职教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教师专业技能练兵活动;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能力,继续举行榆林市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为了提高班主任育人能力,举办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6.服务教学,开展上门服务。以“研究要做在学校,指导要做在课堂,服务要做在门口”原则,继续开展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课题结题验收上门服务;继续开展普通话测试活动,继续组织了教研员到县区和市直学校听课活动,国家重要政策宣讲活动,将服务做到教师家门口。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