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吴起县果业技术发展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果业种植发展提供技术开发与质量管理服务。果业种植技术开发、产品质量管理、资源调查、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 |
住所 | 吴起县农林水牧综合大楼 | |
法定代表人 | 高伯明 | |
开办资金 | 68.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吴起县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1万元 | 15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吴起县果业技术发展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百千万”示范工程。为了全面提升16466.7亩核心区、26503.45亩带动区、42735.89亩辐射区,在核心示范区消灭75毫米以下苹果,精品果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亩产值3万元,在带动区和辐射区消灭70毫米以下苹果,精品果率分别达到75%和70%,实现亩产值2万元、1万元的总体目标。今年县财政列支2300万元,扶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果园面积已达12万亩,挂果园5.4万亩,产量2.985万吨,产值突破2.6亿元,全县苹果收入10万元以上的果农有41户,仅苹果销售收入高达732.2万元,苹果产业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基地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今年春季各镇街严格按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主体、新装备现代果园“五新”要求,大力倡导发展“三元”经济,即:鼓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建园;要求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建园;宣传引导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家、在外创业务工人员回乡发展苹果产业,全年累计新建果园3000亩。二是绿色循环发展体系稳步推进。“百千万”示范工程开展以来,全县严格按照绿色有机生产标准要求,大力推行“灯、板、带、芯、螨”等绿色防治技术,推广农业、物理、生物防控措施和植物源、矿物源农药,在核心区配备了果园植保防治器械,综合防治苹果腐烂病、早期落叶病、红蜘蛛等病虫害,提升果农植保防治能力,截至目前苹果绿色防控技术普及率达到了100%。同时,我单位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对我县24家涉果企业(合作社)53272.45亩果园进行了有机苹果认证。截止目前,已完成18家有机苹果生产企业的颁证工作,剩余6家正在审核,为待颁证状态。三是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县全面实施沃土肥园工程,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果园生草(种植绿肥)、树盘覆草等多元免耕覆盖技术,加大有机肥投入,亩施有机肥达到了2000公斤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以上。今年,我单位集中采购果园专用有机肥2150吨,同时,引导果农广开有机肥源,大力推广豆菜轮茬和杂草刈割覆盖等增肥保墒技术,全县果园种草、生草覆盖面积达到60%以上。四是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在今年的苹果花期防冻工作,我单位集中采购防冻生物药剂7000瓶,熏烟装置1750个,示范引领整县推进废旧油桶改造移动式熏烟桶1.1万个;在全县8镇1办的苹果产业集中连片区域和高质高效示范园等产业核心区安装新型自动气象观测站15套和自动气象观测仪20套,实现重点挂果区域温度和湿度实时监测预警。另外,在冰雹多发区域新建果园防雹网2183亩。(二)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今年,我单位以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示范工程为抓手,采取以奖代补、项目倾斜投放等多种方式,不断强化示范园区建设。投资省级项目资金400万元,新建“美丽果园”6个,“高质高效示范园”6个;全面完成了果业类新型经营主体星级评定工作,其中:一星级40家,奖励80万元;二星级10家,奖励50万元;三星级7家,奖励70万元。(三)果品营销工作。今年,我单位对吴起县古镇裕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进行了优化提升,通过“链+裕民”的模式,带动果农62户,果园500亩。委托相关培训机构举办农村经纪人(果业)培训3期,216人;委托相关培训机构举办苹果冷藏技术培训1期,98人;新开吴起苹果直营店1家;统一全县果品销售外包装,提高吴起山地苹果市场知名度;通过政企联合直播带货,全力销售吴起山地苹果;对全县残次果收购予以补贴;联合延安市融媒体中心等媒体和广告宣传公司制作相关视频短片、宣传报道吴起苹果产业发展成效。(四)技术培训工作。为了响应市果业中心“鸿雁”人才培育计划的号召,我单位制定出台了《吴起县果业“鸿雁”人才培育计划暨业务骨干下沉抓点示范三年行动(2022-2024年)方案》,抽调10名业务骨干抓建10个高标准示范园,同时要求每人至少培养10名农民技术员。截止目前,共开展技术培训369场次,累计培训技术骨干3750余人次,果农29000余人次,印发《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技术规程》30000余份,实现县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户,培训全覆盖。二、社会经济效益(一)提升我县美丽果园建设水平档次;(二)进一步丰富品种布局,推广以袖珍苹果、元帅、富士系列为主的主栽品种,增加经济效益;(三)推广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的施肥技术,进行水肥一体化建设,实施病虫害绿色生产关键技术,提高绿色无公害生产水平;(四)通过整合资源、搭建桥梁,在技术服务、品牌创建、市场培育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资源优化与共享,实现效益最大化。三、存在问题。(一)目前全县苹果产业尚未整体见效,初挂果园商品率低,苹果套袋、病虫害防治、施肥等环节投资大,果农原始资金积累少,产业建设积极性不高,自身投入不足问题突显。(二)配套二三产业发展不足,现有果网、果袋、纸箱外包装企业的产能和产品质量都有待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三)劳动力严重不足,缺少专业的社会化技术服务队伍。四、整改措施。对此,我们要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逐一解决。首先是要加强宣传,提高果农的商品意识,增强果园的商品化管理,增加投入;其次加强配套产业的建设步伐;再次要加强技术培训,扩大技术队伍建设。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做好上级资金和重点项目争取工作。积极邀请专家来吴实地考察论证,争取将《陕西省吴起楸子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项目》落地吴起,利用3年时间,新建楸子种植基地5万亩,新建楸子育苗繁育基地2万亩。(二)做好苹果产业防灾减灾工作。2023年计划新建防雹网2000亩。近几年我县自然灾害频发,基础条件弱,对苹果产业发展形成很大的阻力。我们将通过科学防灾减灾、细化区域布局、精准分类施策、技术措施到位、强化规律总结。明确防雹高危地带、强化防雹炮点建设,完善预案、协调指挥,及时查灾、处置、自救。(三)做好全面提升果品质量工作。2023年计划集中采购组合式移动预冷库24套,切实解决全县果品流通“最鲜一公里”的问题,实现低成本、快速灵活的田间地头保鲜,促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增加果农收入;重点围绕延安苹果“十八项”主推技术,进一步实施果园增光壮树、沃土保水、绿色防控、授粉增色、采后处理及包装销售等优果工程,提高果品产量、品质和效益。(四)做好果品营销工作。一是通过文化创意活动、品牌推介活动、苹果专营店等方式,把吴起袖珍、富士等特色品种打造成富有文化内涵的高端农产品,围绕做大做强名牌农产品这一目标,通过政府推动、扶持和引导,政企联手、媒体宣传加快苹果信息的流通,为果商提供苹果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验证、结算服务、信息提供、物流等专业化服务;二是通过经纪人、技术员、职业农民培训,全面提升果品营销队伍素质;三是针对残次果,出台补助政策确保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果品深加工企业,解决销售难的问题。(五)做好低洼地带果园改造工作。2023年计划改造完成低洼地带果园3000亩。(六)做好经营主体有机苹果认证工作。2023年,计划投资120万元用于有机苹果生产技术、相关认证业务知识等培训;投资400万元用于苹果专用有机肥集中采购,全部投入到有机认证果园;投资130万元用于有机认证申报主体奖补。(七)做好果业类新型经营主体星级评定工作。计划一星级家庭农场评定25个,每个奖补2万元。二星级家庭农场评定20个,每个奖补5万元。三星级家庭农场评定5个,每个奖补10万元。(八)做好技术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技术规程》,重点围绕《延安苹果“十八项”主推技术》,开展技术培训200场,培训技术员、果农等30000人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