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扶风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扶风县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全县城乡低保人员及大病患者提供保障服务;业务范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审批和管理;社会医疗救助工作;农村五保的审批和管理。 | |
住所 | 扶风县城新区西大街 | |
法定代表人 | 李文岐 | |
开办资金 | 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扶风县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79万元 | 6.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扶风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统筹推进,全面落实救助政策。1.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实严格规范。全面落实《宝鸡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狠抓低保对象认定关、动态管理关、分类施保关、渐退帮扶关和监督管理五个关口。强化刚性支出扣减、劳动力系数核算、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单人保”纳入、家庭财产豁免等政策落实,严格收入核算和家庭财产核对,全力提高保障对象认定精准度,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2.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面落实民政部《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简化审核认定程序,缩短办理流程,科学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强化照料服务责任,严格落实定期探视巡访、照料护理、社会监督、评价考核、档案管理、“一证一卡一协议两薄”等制度,不断提高特困供养管理水平,确保“平日有人照料、生病有人看护”。3.临时救助工作举措扎实有效。严格执行《宝鸡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确定的救助方式和救助标准,对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或受到疫情、灾情影响陷入困境,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家庭和个人,全面落实“先行救助”“分级审批”工作机制,指导各镇(街)严格落实临时救助备用金管理使用制度,充分发挥了临时救助制度兜底线、救急难作用。(二)紧盯重点人群,巩固兜底保障成果。1.落实监测预警机制,实现闭环救助。认真贯彻落实县民政局、县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进一步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保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总体稳定,充分发挥村(居)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和民政协理员作用,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困难群众,快速有效作出救助响应,主动帮助救助对象提出救助申请,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或给予临时救助,落实落细低保对象“分类施保”“渐退帮扶”等政策措施。全年审核确认农村低保369户788人,特困供养对象30人,全县实施临时救助805户1158人,落实“渐退帮扶”政策43户123人。2.坚持目标导向,聚焦重点对象。通过数据比对反馈、“四支力量”逐户逐人摸排、急难问题快速响应等措施,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了拉网式排查,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夯实了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全县三类人员中脱贫不稳定1541人,纳入低保795人、纳入特困供养6人、实施临时救助20人;边缘易致贫1311人,纳入低保683人、纳入特困供养1人、实施临时救助14人;突发严重困难77人,纳入低保31人、实施临时救助3人。3.坚持信息互通,加强预警监测。严格落实筛查预警和救助帮扶工作要求,共上报市民政局筛查预警线索1125条。对市民政局反馈2022年民政兜底保障情况人员花名册1418条信息,逐户核查研判,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帮扶措施,落实农村低保、临时救助政策36人,拟落实低保、临时救助政策13人,对不符合兜底保障条件逐人注明清楚原因。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以来全县审核确认农村低保369户788人,城市低保4户7人;止12月底,全县在册农村低保4896户1245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一次性生活补贴、临时价格补贴及取暖费6852.2932万元;在册城市低保552户876人,累计发放低保金、一次性生活补贴、临时价格补贴及取暖费632.4112万元。全年审核确认农村分散特困供养10人,集中供养20人;12月底在册农村分散特困供养409人,1-12月累计发放分散供养对象生活费、照料服务费、一次性生活补贴、临时价格补贴及取暖421.1773万元。全年实施临时救助805户1158人,发放救助资金309.3万元(其中县批救助68户119人,发放救助资金116.1万元;镇(街)批临时救助737户1039人,发放救助资金193.2万元),充分发挥了临时救助制度兜底线、救急难作用。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社会救助政策宣传不到位。存在部分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和申办程序不了解情况。二是个别镇(街)社会救助资料不完善,整理不规范。如:资料未分类装档,上报资料未留底,资料更新不及时等。(二)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和做法:为确保各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稳步落实,我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对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工作监管,持续提升救助对象认定精准度和群众满意度,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继续利用政策宣传彩页、村务公开栏等持续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结合乡村振兴每月政策宣讲活动,强化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申办条件和流程的普及;充分发挥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村级民政协理员、网格员、“四支队伍”等作用,加强对“三类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政策宣讲,精准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申报社会救助,提高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满意度。四、2023年工作计划。我们将继续围绕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总体目标,坚持“四个不摘”要求,按照“稳经济、保民生、兜底线”的工作思路,聚焦民生保障底线目标,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进一步加强对低保、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工作督导检查,抓好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常态化工作,进一步完善分散特困供养人员“一证一卡一协议两薄”管理模式,健全临时救助工作方式方法,持续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奋力谱写新时代全县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