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吴堡县> 吴堡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吴堡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3-03-22 09:39
单位名称 吴堡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文化、文物、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市场等领域执法职责,并承担“扫黄打非”有关工作任务。
住所 吴堡县宋家川镇新建街7号5楼
法定代表人 任增龙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吴堡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14万元 5.32万元
网上名称 吴堡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综合执法大队始终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坚持“一手抓工作、一手抓队伍”的指导思想,为构建“和谐文化、文旅、新闻出版市场”提供坚强的保障。一、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2022年组织开展各种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405余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场所135余家次。1、开展执法人员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学习系列讲话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全体队员政治敏感性和事业心,树立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高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自觉性,切实承担起保卫全县文化安全、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保障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任务。执法队先后组织了娱乐场所、出版物发行等行业经营从业人员集中法规培训,组织执法人员走进书店、娱乐场所、文物所在地等进行现场宣传,并要求企业业主利用电子显示屏、电视屏幕滚动播出宣传标语。通过深入的法制宣传,使全体业主法律意识得到了增强,群众对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为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奠定了法制基础。2、开展执法人员作风建设工作。通过对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四风”问题,全体执法队员结合自身工作,采取日常巡查、召开会议等形式积极征求文化市场经营业主意见建议,针对收到的意见积极进行整改,提高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观念,树立了良好的执法队伍形象。先后组织执法人员参榆林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培训、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在线培训、“扫黄打非”APP网络直播培训。受训执法人员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执法工作能力和办案水平。3.开展文化旅游文物行业领域扫黑除恶整治宣传活动。自扫黑除恶斗争开展以来,按照市县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部署,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举办大型扫黑除恶专题宣传、制作扫黑除恶宣传专栏、设置举报信箱,在县城主街道、吴堡石城、黄河二碛、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地,柳青文化园等人流密集区域张贴、悬挂扫黑除恶宣传标语,通过吴堡新闻微信公众号等公布扫黑除恶的举报电话(6521383),进一步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为坚决打赢扫黑除恶斗争营造了浓厚氛围。4.依法行政,开展文化市场检查。在文化经营方面,以严厉打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针对娱乐场所时常发生消防安全事故问题和噪声扰民等现象,我们多次组织开展对歌舞娱乐场所的消防检查,并跟踪检查。保证歌舞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合格、环境噪声达标。在出版物经营方面,经营单位显著位置张贴12318举报电话监督警示牌,以学校周边为重点,对全县图书市场、音像制品市场进行了多次检查,严禁经营户出售含有宣扬色情、恐怖、血腥、封建迷信、邪教、非法政治性出版物,检查中发现部分经营户存在出售非法出版物,进行了严厉处罚。文物方面,为确保我县各级文物的安全,减少发生文物安全事故,严格落实文物巡查制度,每季度对全县7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安全大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逐步整改到位。并走访了部分文保员,了解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状况和实际困难,同时向文物保护单位所在村周边群众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群众保护文物意识。广电方面,为加强我县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管理,确保政治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一是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提高群众和经营者政策知晓率。二是开展专项治理,打击非法销售、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的行为,规范销售、安装、使用等环节的管理,促进我县境外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管理工作继续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扫黄打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相继开展了“清源2022”、“净网2022”“护苗2022”、“秋风2022”“固边2022”等多个专项行动,严密封堵和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特别是诋毁我国政治制度,歪曲党史、国史、军史,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宣扬“法轮功”等邪教教义,鼓吹“台独”“藏独”、“疆独”“港独”等民族分裂的非法出版物。取得的主要效益(一)有效净化文化市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文化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各级各地区文化行政执法机构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积极履行职责,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通过对文化市场的执法管理,可以有效的达到管理目的,净化文化市场,促进文化市场繁荣稳定。(二)有效提高文化行政执法水平,管理规范,执法才有力度。文化执法是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执法的有序开展,主要是由于行政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当然随着文化执法的不断实践和推进,也在促进着整个社会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根据《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中明确提及“普遍推广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的要求。文化执法队在日常检查中展开“双随机”工作。目前,已在传统文化市场管理领域的娱乐经营场所、出版物经营单位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2、普遍应用“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开展文化管理与执法工作。加强每一个执法人员对平台的应用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方法,普遍应用平台开展新办、变更、注销、延续、现场检查、办案和经验交流等业务,便捷了文化市场相关产业的准入、动态监管、综合执法业务的集中和统一管理。积极探索“扫黄打非”“文化执法”APP应用,有力地推进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进程。3、严格按照文化部《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指引》开展检查工作,对各文化营单位每月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并记录,同时要求各文化经营单位严格落实现场巡查制度和每月上报自查安全报表。并在春节、两会、国庆等重要节点,开展多次安全专项检查治理。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抓好执法队伍建设,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执法检查中。执法队伍是执法工作的源头活水,要提高执法水平必须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的专业执法队伍,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力争县政府的支持,解决相关的人员编制及硬件设施,同时加强培训与考核,重点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变制度监督为自我监督,时刻保持执法人员的良好作风,全面提升文化执法新形象。二、进一步加强对文化经营场所的监管,创新管理思路,改革管理模式。在传统管理思路、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情况,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管理道路。一是积极引导优秀文化娱乐产业进入我县,二是充分利用网络、监控等高科技手段,克服管理中人员不足、装备缺乏等困难,加强对整个文化市场的监管。三是利用目前的现有资源继续做好文化市场的监管工作。三、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确保文化经营场所重大事故零发生率。文化经营场所及演出场所,人员密集,关系复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积极协调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经营单位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工作,定期召开的经营场所例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精神,确保不出群体性、突发性重大安全事故。四、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部门协作与配合。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文化一个部门的事,涉及了公安、工商、电信等一系列相关部门,因此加强协作尤为重要。我们将完善已经建立的联动工作机制,改变原有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增加互通性的联动工作联席会议次数,实现文化市场群防群治。通过公安、市管、消防等部门的协作,有效的增强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合法守法经营的经营模式。五、继续开展“扫黄打非”工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形成全社会支持正版、打击盗版的良好氛围,严历打击淫秽色情网站、版物的传播。利用执法行动、召开会议、媒体公布等形式广泛宣传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程度和保护意识,让侵权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没有生存空间,创造一个人人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培六、做好歌舞娱乐和游艺娱乐场所执法监管。积极协调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网吧未成年人合场所经营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打击违法经营活动,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七、加强节假日、重要时段文化市场的监管。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十一、其他节假日及重要时段期间值班的监管;“12318”举报电话、执法人员电话24小时畅通,以重大节假日为重点全年开展;继续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做好非法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执法监管、打击和防范非法电视台(点)和调频广播和“三非”工作,严肃打击非法广告等工作。八、继续加强对文旅市场的监管。加大日常巡查和宣传工作,坚持慎终如始,抓紧抓实抓细抓好文旅市场经营场所疫情防控的检查,做到执法有力度,工作有温度,切实维护好全县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稳定局面。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