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兴平市融媒体中心(兴平市广播电视台)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整合范围内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新媒体等资源,宣传报道,传播新闻信息,开展媒体服务,组织媒体活动,广播电视节目播映、新闻节目及文艺节目承办等。 | |
住所 | 兴平市南关西路1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郭荣党 | |
开办资金 | 75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兴平市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17.18万元 | 663.5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兴平市融媒体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们融媒体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大政方针,切实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充分发挥思想引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现将2022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整体素质1.思想建设有新提升。一年来,中心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并注重学习效果,使干部职工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一年来,领导班子能够认真落实各项学习制度集中学习7次,结合当前开展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坚决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忠诚党的事业,努力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干部职工集中学习12次、观看警示教育片2次,观看红色革命教育影片一次,组织干部职工赴眉县李达将军故居进行主题党日活动,使干部职工紧跟时代步伐,把新时代、新精神、新要求贯穿于工作之中,准确把握政治方向,促进融媒体事业的向前发展。2.作风建设有新面貌。一是按照班子成员的特点,就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各班子成员都能按照分工协作制原则开展工作。为确保集体决策机制的有序运作,班子成员注重自己行为的修养,把“三常、三不、三多”作为准则,即在关系上,常相知、不猜疑、多信任;在思想上,常沟通、不隐晦、多交流;在工作上,常联系、不推诿、多商量。班子成员的分工协作意识、整体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增强。二是在融媒体发展的重大项目上,能够做到事前立项,深入进行可行性研究,把一些不同意见解决在会前,成熟后再提交会议研究。三是十分重视听取干部和职工的工作意见,定期向他们通报各阶段的工作情况,收集各方面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决策。3.意识形态建设有新风貌。从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协调制度、完善意识形态工作例会、开展“三会一课”和抓好市上重点工作等方面入手,制定了组织、宣传等工作计划,致力于促进意识形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重点研究部署了融媒体中心意识形态学习方案及学习计划。为全市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推进媒体融合“裂变”效应彰显1、互融互通,聚合共振。按照新时代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心围绕媒体融合,进一步整合资源,在政府信息网站部分职能移交我中心的情况下,抽调专人专职做好政府网站信息发布工作。在新闻传播方式上锐意创新,千方百计拓宽新闻来源,建成了全市融媒体通讯员通联群,基层新闻宣传活力明显提升。2、多措并举,提升技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跟班学”的办法,一方面领导班子带领业务骨干前往外县融媒体中心考察学习;另一方面派出业务骨干多次参加省上组织的业务培训。3、监管同步,融合质变。强化主流媒体意识,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按照“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的要求,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实行广播、电视节目和新媒体稿件播发“三审”制,抱紧拳头,形成合力,守好阵地,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1、主题宣传有力度。我们按照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方针,围绕作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两会”报道、大项目建设等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精心策划报道方案,提炼报道主题,掀起了一个个宣传热潮。我们坚持服务兴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聚焦新闻宣传“主阵地”建设,实现了电视端、PC端兴平网站、手机端,“三屏一声”融合联动,采、编、播全媒体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新闻宣传质量明显提升,唱响了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凝聚了发展正能量。2、新闻宣传有广度。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优势,精心办好《兴平新闻》、《莽原渭水》、《百姓大舞台》等栏目。全年广播电视共播发兴平新闻156期、4270余条(篇)稿件,电视播出《莽原渭水》52期、《百姓大舞台》121期;全年播出故事片、电视剧2920集(部)。“爱兴平”APP发稿3552条,微信公众号“兴平融媒”共计发布图文消息1565条,短视频发布2118条,微博推送542条。总发稿量在各县市(区)排名中名列前茅。节目创优成果丰硕。在2021年度咸阳市广播电视奖”评选活动中,我中心推送的作品有12件作品获奖,成为咸阳地区获奖最多的县级媒体。3、对外宣传有硬度。在上级广播电台、电视媒体及新媒体平台播发稿件544条,其中中央级媒体发稿10条,省级媒体发稿151条、咸阳市级媒体发稿383条,居咸阳各县区前茅。在咸阳市首届“优秀新闻作品奖”评选中,我中心的《兴平市65名高素质农民喜领大学文凭》被评为优秀新闻作品。人民日报人民号阅读量达到1300万。陕西日报群众新闻网群众号发稿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联合群众新闻网在推出《融媒直播|丰收节,邀您“云上”庆丰收》的基础上,将优质的辣椒丰收素材融入短视频《多彩的秋天丰收的喜悦》,让网友“云上”感受丰富多彩的庆丰收民俗活动,本次融媒合作累计浏览量达45.1万次。荣获陕西日报《群众新闻网》“超群2022创新融合传播十大精品案例”,受到陕西日报群众新闻网表彰。4、新媒体发展有高度。充分发挥融媒体中心指挥调度中心作用,初步形成以兴平融媒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人民号、头条号、陕西日报群众号、陕西电视台起点新闻、兴平融媒抖音短视频、爱兴平APP、兴平融媒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矩阵。总粉丝量突破60万+,累计阅读量达到一亿人次,在咸阳各县区中名列第一。截止今年11月份,兴平融媒官方抖音号粉丝量突破18.8万,粉丝量和影响力居咸阳市各县区媒体号第一。我们充分利用“爱兴平”手机APP优势功能,整合各镇(街道)、市级各部门单位信息资源,开设新闻、电视、广播、服务、兴平号、党建等多个子栏目,打造新闻宣传、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目前全市所有镇办、部门和部分企业已注册爱兴平的兴平号,为全市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5、事业建设有强度。为充分发挥党媒在突发事件快速、应急发声作用,我们加快应急广播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在10个城市广场、13个镇办、181个行政村,共计设立室外高音喇叭802个,基本实现了县、镇、村覆盖,打通了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确保关键时刻“能应急”。二期工程已上报,在对一期镇村覆盖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城区社区、广场、重点场所的铺设。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廉洁队伍一年来,在勤政廉政方面,班子成员首先作出表率,严格要求自己,用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执行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同时做好亲属和全中心干部职工的工作,要求他们堂堂正正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工作,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不要滋生贪污腐败的思想。接受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监督,班子成员还就勤政廉政工作开展自我检查、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提高工作水平。一是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时刻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自觉接受法律法规约束,认真学习各项廉政纪律。二是建立并落实了廉洁从政的各项规章制度,按要求建立和完善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三是组织全中心党员干部收看了警示教育片2次,加强了警示教育。一年来,全中心没有违法违纪的现象发生。五、全年财政收入完成任务六、存在问题2022年,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有一些短板不足,主要是新闻宣传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新媒体作品数量、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作用需进一步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整改措施立足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断提高新闻传播力、舆论引导力、品牌影响力和队伍凝聚力。一是以“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作风能力提升。今年我们要围绕“三个年”活动,狠抓干部职工作风建设,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改变工作作风,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作风能力提升的宣传报道。三是践行落实“三贴近”,在基层一线锤炼能力,在群众中间拉近感情,在群众生活中深挖新闻,增强新闻宣传的可看度和影响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我们要更好担负起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不断深化理论武装,持续壮大主流舆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弘扬文明新风正气,努力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是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全方位、多角度、高频次展开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二是围绕“三个年”活动,聚焦项目建设、营商环境、干部作风、乡村振兴加大宣传力度,为全市高质量发展鼓劲加油。三是精心办好兴平新闻、莽原渭水等重点节目,在宣传方式、节目内容上有巨大的创新,力争每期节目都是精品。四是强化节目上送,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在人民日报、陕西日报新媒体发布和兴平融媒系列新媒体发布实现新突破。五是进一步加大事业建设投入,更新编采录播设备,为融媒体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