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灞桥区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区政务服务大厅和窗口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的行政审批和服务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负责对派驻政务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管理和绩效考核;负责受理服务质量、效能等方面的投诉,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负责网上政务服务公共平台的建设、开发、管理和维护;负责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指导街道、社区开展政务服务工作;负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代办、帮办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灞桥区长乐东路6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磊 | |
开办资金 | 131.3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灞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0.86万元 | 17.8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年来,在局领导班子坚强领导下,区政务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紧扣“品质灞桥·最美城区”建设目标,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任务落实,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截至12月底,区市民中心累计办理各类事项538954件。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一)党的政治建设稳步加强。区政务服务中心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激发政务服务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精气神。(二)九方面重点任务扎实推进。积极配合乡村振兴促融合发展、城市综合能级提升、开发区运行机制优化提升各工作牵头单位有序推进重点任务落实。一方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延伸,全区76个行政村均已依托村委会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站点。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城市综合能级提升,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协同办理。截至12月底,跨省办件2478件、跨市办件2691件、跨区办件49576件。(三)扎实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一是完成区、街道、社区(村)三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梳理工作,共完成2541项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要素填报发布工作。二是开展“一体化”平台上线测试工作,完成区本级1473项、街道本级203项事项流程配置;完成区本级1232项、街道本级238件政务服务事项流程测试工作。三是推进“一体化”平台平稳上线运行,平台自2022年9月30日上线至12月底,共办件1011件,办结1190件。(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级持续提升。一是积极推动事项清单、办事指南、服务流程、服务场所、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监督评价六个标准化建设。二是配合市级部门升级改造西安政务服务APP,目前,“i西安”政务服务APP已实现电子驾照、行驶证领取、公积金查询、社保查询、学区查询等多项功能。三是持续推行“不见面审批”,创新视频踏勘服务,以远程视频连线代替传统人员现场踏勘,有效解决企业群众“不懂、不会”等现实问题。四是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完善区本级推出的“出生、机关入职、退休、企业开办、企业注销、水电气暖”等十个“一件事”主题服务,截止12月底,共办件11581件;继续完善落实我区推出的109项“一件事套餐”,截至今年12月底,共办理8606件。五是深化“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积极推进企业群众常办高频事项下沉街道就近办理,实现食品经营许可、小餐饮许可等区本级115个事项在全区7个街道就近办理,截至12月底,共受理各类许可(备案)事项910件。(五)便民利企服务水平显著增强。一是持续完善三个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区级政务服务新平台建设,实现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在区市民中心开设中小企业科技金融服务窗口,为辖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股权投资、财税等金融服务共41项。打造不动产登记平台,在区市民中心设立不动产登记办事综窗,可办理“城六区”范围内的房屋权属登记、商品房转移登记、抵押权登记三大类业务,截至12月底共办理事项12133件。二是积极发挥三个服务中心功能作用。在全省首创设立审前服务中心,向企业群众免费提供整体审批事项指导服务。围绕高频事项,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指导、协调、代办等各类服务。创新建立速办中心,实现公共卫生、出版物经营、医师执业注册等36项事项“速办速结、立等可取”。三是全力开展“周末不打烊”和“中晚有延时”服务。实现公安、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首批83项高频事项“一周七天,服务不停”,截至12月底,累计服务企业群众1587人,办理各类事项611件,中晚延时累计服务企业群众2291人次。(六)服务效能监督持续提升。一是扎实组织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活动。截至12月底,共165个部门领导参加“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活动,接待办事企业群众766余人次,受理业务528项,体验办理事项592余项。二是设立“办不成事窗口”,让办不了、很难办的业务得到解决。自“办不成事窗口”设立至今累计接待群众14人,解决问题14件。三是畅通沟通渠道,在区市民中心设置“局长信箱”,广泛收集企业群众意见建议和办事中发现的难点堵点问题。四是持续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截至12月底共收到评价472462条,群众满意度99.99%。二、存在问题2022年,区政务服务中心虽已完成全年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局领导班子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市民中心大厅管理方面。人员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窗口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素养与办事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改革方面。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仍较低,全区共有政务服务事760项,目前只有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部门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采用直接受理或二次录入的方式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业务,大部分业务仍在各部门专网办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利用率低。三、整改措施(一)持续提升市民中心大厅管理水平。一是加大区、街道两级政务大厅管理力度。要求区、街道两级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对照各项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及时进行通报。二是加大巡查力度。每日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工作记录,同时按照6s管理制度具体要求,安排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建立工作台账。(二)全力打造区级智慧政务,推动“最多跑一次”数字化转型。积极配合市行政审批局继续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在网上在线审批中的应用,推动更多事项由网上预审向全程网办转变,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使用率,让办事企业、群众真正实现一网通办,办事零跑动。(三)推进全生命周期服务。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出更多群众关心的“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开展“一表申请”改革,对申请材料进行数据化整合,实现数据共享,材料复用,个性信息自主填报,实现申请材料一次提交、多次复用等,让“一件事一次办”落到实处。四、2023年工作打算2023年,政务服务中心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进“三个年”活动为契机,补短板、解难点、疏堵点,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推进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标准化管理理念和方法,创新管理新模式,培育具有灞桥地域特色的地方性标准。规范审批服务、场所办事服务、网上办事服务等,实现从管理制度化向管理标准化的提升,规范重塑全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构建“横到边、竖到底”的政务服务新机制。(二)强化“快易办”政务服务品牌建设。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不断强化审前服务、中晚有延时、“周末不打烊”等服务举措,为全区企业群众提供“滴灌式”量身定制服务。推进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现“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加快推进“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整合社区周边银行、物业、超市等服务主体,推动更多政务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三)全力推进帮办、代办服务。加强特殊群体上门帮办服务工作,整合区级层面特殊群体上门服务事项清单,编制上门服务办事指南。健全重点项目代办帮办服务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协作,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点,确保项目如期达产达效,不断增强企业投资服务满意度,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四)全力推进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按照西安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框架,创新开展区本级业务应用和数据汇集,完成《关于推进灞桥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2022-2025)》,初步建成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形成各部门数据汇集的数据中心,开发或并网引入雪亮工程、数字秦岭、数字城管、应急救援等数智项目初步应用。依托大数据推进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优化营商环境,为建设“品质灞桥·最美城区”贡献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