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灞桥区生活垃圾分类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开展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制定垃圾分类规范标准;组织、指导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组织、指导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工作;组织、指导生活垃圾分类检查、监督、考核和评价工作等。 | |
住所 | 西安市灞桥区纺北路139号 | |
法定代表人 | 郭辉 | |
开办资金 | 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灞桥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万元 | 64.3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全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高位推动,主体责任不断夯实一是领导高度重视。3月2日,区委常委、副区长周开来检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6月17日,11月10日,组织各街道办事处、区住建局等35个垃圾分类成员单位召开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督促各垃圾分类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职责,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整体推进、良性发展。9月16日,西安广播电视台直播节目《党风政风热线》聚焦“加快灞桥区交通运输行业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助力打造市级示范创建工作”开展在线访谈,区城管局、区交通局、纺织城客运站相关负责同志接受访谈。9月30日,灞桥区委常委,副区长周开来调研我区垃圾分类和“爱分类”可回收物体系工作,对市级示范创建、棚亭化改造、智能回收、厨余垃圾收运、“两中心一点”建设等工作做出安排部署。二是规范实施路径。制定《灞桥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灞桥区2022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做好餐厨油脂废弃接收及处置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的通知》、《灞桥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确定了时间节点、理清了责任划分。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健全完善经费保障、联席会议和工作周报制度,区级财政先期安排专项资金,推动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制发《每周情况通报》共20期,将工作推进情况以“问题通报”形式函告各部门、各街办,倒逼问题整改到位。四是相互交流进步。4月7日,区城管局分管领导带领区垃圾分类服务中心前往雁塔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学习交流;6月2日,高陵区城管局来我区交流学习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互相交流学习,共享经验成果,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发展。二、全程管理,分类工作系统推进(一)增强前端分类投放的社会认同广泛开展“进小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进企业、进景区”宣传活动,联合爱分类公司开展小区“参与投递中奖”活动,在纺渭路设置大型生活垃圾分类景观小品,不断提高市民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截止目前,累计召开主题宣传活动520次,志愿活动1008次,入户宣传16余万户,制作垃圾分类短视频31个,被新闻媒体报道73次。9月15日,《西安晚报》第三版、《三秦都市报》、“学习强国”平台等多家媒体对我区棚亭化改造进展及垃圾分类工作成效进行宣传报道。9月19日,西安电视台《原点新闻》对我区垃圾分类工作成效进行报道。此外,积极参加市城管局“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演讲比赛,以“垃圾分类新时尚共建共享迎盛会”为主题进行演讲,扩大宣传范围,并获得比赛三等奖。精心挑选4名同事参加市级选拔并获得“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讲师”称号。(二)形成中端分类运输的工作闭环“四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建成,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实行专车专运,基本解决了“前端分、后端混”的运输问题。1.可回收物收运体系。通过“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技术驱动,建设“点-站-场”三级可回收运营体系,具有“投放点简单易行,小区居民投放方便,中转站驳运及时,现金微信返现迅速,群众投放积极性高”等突出优点。截至目前,安装完成智能回收机333个,建成纺织城和席王街办中转站,全区已注册用户达到12.9万人,受众人群超过40万人,月均回收量超过700吨,平均每日可回收量达到21吨,最大限度地让可回收物进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2.厨余垃圾收运体系。组织全区各街办清运车辆和民营企业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6次,对餐厨废弃油脂、厨余(餐厨)清运等工作开展执法保障推进会3次。制定《灞桥区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执法检查要点》,加大收运运力,现有厨余垃圾收运车辆14辆,规划收运作业片区3个,日收运厨余垃圾20-25吨,厨余、餐厨、油脂收运能力已全面补齐。1-6月份,全区厨余(包含餐厨、废弃油脂)垃圾进厂量逐月提升,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但是受疫情和学校放假影响,7、8月份我区厨余垃圾进厂量较少。3.有害垃圾收运体系。在席王压缩站设立有害垃圾暂存点,建立“社区定点来收集,专车转运不落地,运处衔接无缝隙”的运行体系,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企业运输和无害化处置。上半年转运有害垃圾共计703公斤,包括硒鼓墨盒、废消毒液瓶等沾染类有害垃圾676公斤,废灯管、废电池等含汞类垃圾27公斤,实现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理。4.其他垃圾收运体系。6月份前,全区其他垃圾按照原有体系,由政府和企业收运至蓝田焚烧厂和高陵焚烧厂进行处置。在此过程中,区城管局对收运全流程进行监管,从规范垃圾收集点、清运企业资质审查、清运车辆备案、清运路线规划、清运车辆和人员管理到对接协调焚烧厂、市级主管部门上,保障全区其他垃圾收运工作正常运行。(三)提升“其他垃圾”末端处理的设施能力灞桥区焚烧厂于6月底前开始投入试运营,8月份正式点火投入运营,满负荷运转日处理量为3000吨。为保证全区生活垃圾清运企业有序转入灞桥焚烧厂,在清运沿线共布设6个监控点位,对易抛撒路段实施24小时全时段、全方位地实时监控。组织召开全区清运车辆转入灞桥焚烧厂推进会。制定《西安市灞桥区生活垃圾清运管理规定(暂行)》,对清运车辆进入焚烧厂的相关要求进行明确规定。与白鹿原管委会工作联动,加强对入厂车辆执法检查、进厂车辆沿途安全行驶要求,严查私自更改进入灞桥焚烧厂路线等违规行为。三、创建示范,以点带面效应发挥全区共累计,打造市级示范片区2个、区级示范片区5个,市级示范单位28家。区分类办制定下发《关于创建生活垃圾分类市级示范单位的通知》,今年以来,东城第一小学五星分校、东城第一中学、中铁缤纷新城小区等4家单位顺利通过市级示范验收。四、规范设施,分类质量显著提升全区配置清运车辆124辆,日清洁量约500吨,小区棚亭化改造达到了80%以上。为5个涉农街办配发户分类垃圾桶3.1万余个,统一购置可移动式垃圾收集屋80座。规划用地17.4亩高标准建设“两个中心和一个暂存点”,打造灞桥区垃圾分类中转要塞。五、加强督导,提高分类实效一是开展常态化检查。截止目前,共检查公共机构、小区、学校、农贸市场等垃圾分类工作435次。二是开展执法督导。累计投入执法人员数量12197人次,开展执法检查数量2038次,执法案件数量31件,处罚金额50300元。六、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宣传教育有待提高。一是部分街办和行业主管部门未制定常态化分类宣传方案,垃圾分类宣传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二是宣传的形式和内容单一。二是“两网融合”和源头减量需进一步深化。通过引进“爱分类”回收利用项目,部分老旧小区智能回收设备设立难度大,新建社区再生资源设施建设难落地,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萎缩严重,严重影响了我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指标的提升。七、工作措施及下一步计划一是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逐步规范厨余垃圾收运工作,推动餐厨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不断提高收运量,全区厨余垃圾(含餐厨垃圾)日处理总量达到30吨以上。二是全力推进配套设施体系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建设,改善垃圾分类投放环境,加快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加快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文明习惯养成。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及其他各种有效手段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全面开展入户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四是打造示范典型。以提升改造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投放设施+营造浓厚垃圾分类宣传氛围+打造小区垃圾分类特色文化为主要内容建设居民小区示范典型,形成典型引领。五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治理。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区、街道、社区(村)党组织三级联动机制,常态化联动。定期组织党员和干部参与垃圾分类。将垃圾分类纳入居民自治内容;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奖励激励机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