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子长县> 子长市计划生育协会

子长市计划生育协会

发布时间: 2023-03-21 11:23
单位名称 子长市计划生育协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行计划生育,促进社会发展。宣传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规和人口科学理论;提供育龄人群“生产、生活、生育”服务活动;参与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参与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健全计生利益导向机制。
住所 陕西省子长市刘家沟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六楼606号办公室
法定代表人 李和平
开办资金 21.5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子长市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万元 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在子长市卫生健康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工作开展情况:1、加强组织建设:抓好各级计生协会的整建,配齐配强各级计生协会领导班子,完善了基层协会支部建设,理顺了协会工作渠道,奠定了较好的工作基础。吸收了一些群众口碑好、勤劳致富能手入会,对长期不发挥作用的会员进行劝退。对会长、秘书长和专职副会长进行分批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2、强化宣传教育:利用“5.29”协会纪念日、“7.11”世界人口日等重大节日,上街宣传卫生健康知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综合保险、老龄等相关惠民政策,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礼貌、进步的婚育观念,深入动员广大会员学习和落实新的生育政策,提高法治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促进优生优育、男女平等和家庭幸福。3、认真落实奖励扶助优惠政策:通过我们入户摸底、确认,截止目前共有: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496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37人;省独女户奖扶对象82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共33户,42人。其中失独家庭25户32人、伤残家庭8户10人。失独家庭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26人(城镇3人、农村23人)、49-59周岁4人(城镇2人、农村2人)、49周岁以下2人(均为农村),其中33人已享受特别扶助政策;伤残家庭年龄在60岁以上的7人(城镇2人、农村5人)、49周岁以下2人(城镇1人、农村1人)。4、扎实开展计生家庭综合保险:通过大力宣扬保险政策,按照“明确责任、提质扩面、及时理赔、跟踪服务”的原则组织实施,从“做强”、“做优”为出发点和切入点,计生综合保险工作收到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和社会效益。今年全市独生子女1879户,4002人。双女415户,1206人。共2294户,5208人,每户投保30元,共计68820元;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父母40人,每人投保90元,总共投保金额3600元。截止目前,全市共赔付案件10起,得到保险理赔款80000元。为计生群众减轻了后顾之忧,增强了计生家庭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5、老年人生活保健补贴全部通过财政“一卡通”按月及时发放。从2022年4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3个半月的70周岁以上领取老龄补贴人员人脸识别认证工作,截止目前,共认证14542人,未认证1175人。2022年1月-10月,共发放10批次老龄补贴,共发放10495100元。11月,对9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走访慰问,共送去棉衣12套。加强老年人养老、就医、市内免费乘坐交通工具、免费进入旅游景区、法律援助、开展文体娱乐等工作。6、及时发放人口关爱公益金,根据延安市计生协会文件精神,我们从全市的计划生育家庭中确定26户困难家庭,每户发放人口关爱公益金500元,共计13000元。二、取得的社会成效:一年来,我市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了一些实事,今年全市独生子女2003户,43920人。双女474户,1476人。共2477户,5866人,每人投保30元,共计74310元;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父母40人,每人投保90元,总共投保金额3600元。截止目前,全共赔付案件8起,得到保险理赔款20080元,努力开创协会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市卫生健康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三、存在的问题:尽管我们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与上级部门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仍有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克服和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单位工作人员比较少,业务范围比较大,需加大工作队伍;二是在工作中有时缺乏创新,导致有些工作没有开创性。四、整改措施: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迎难而上,今后,我们力争汲取一些工作中的经验,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优势和特色,努力开创协会工作的新局面,为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五、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认真做好奖扶、计生家庭综合保险、“人口关爱公益金”及老龄工作的宣传、摸底、核实、上报。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