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子长市扶贫信息监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组织全市扶贫对象的识别、动态管理、信息录入工作;负责全市扶贫开发数据库、脱贫攻坚统计监测网的建设管理和分析统计、脱贫攻坚信息监测和资料编报。 | |
住所 | 陕西省子长市秀延街农业综合服务大楼3楼301室 | |
法定代表人 | 张增宁 | |
开办资金 | 14.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子长市扶贫开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万元 | 1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在市乡村振兴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强化工作调度,夯实工作责任。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实行市级工作专班牵头抓总,相关行业部门各负其责,镇村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工作专班定期不定期召开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调度会,梳理工作进度、了解实际困难、征求意见建议,并就下步工作提出安排意见,推动工作落实落细。常态化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点对点”村核查制度,坚持每周对镇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抽查一个行政村,核查帮扶措施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持续传导工作压力,推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工作落实落地。(二)强化宣传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开展了分层次多轮次的政策业务培训工作。一是针对涉及返贫致贫信息推送部门,积极宣传“监测对象”纳入识别标准及程序步骤,要求其定期推送相关信息。二是对乡镇分管领导,业务干部通过召开业务培训会,不断提高其履职尽责本领能力。三是通过印发《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流程图》彩页,确保网格员人人熟知政策,督促网格员常态化开展走访排查,随时掌握农户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第一时间上报风险困难,发现一户,纳入一户,真正做到“监测对象”动态监测、动态帮扶、动态销号、动态清零。(三)强化精准施策,提高帮扶质效。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风险类别和发展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户制宜,实施精准帮扶。一是包抓帮扶定调子。全市安排3783名党员干部帮扶联系9879户脱贫户和384户“三类户”,定期开展入户走访、电话走访,其中“三类户”落实乡镇领导和驻村帮扶领导干部双重帮扶责任制。二是增收型帮扶铺路子。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通过发展山地苹果、设施种养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外出务工就业等增加收入,化解收入型风险。三是保障型帮扶兜底子。全面落实教育、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等保障性政策,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跟进临时救助、专项救助。四是发展型帮扶找方子。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道德讲堂等宣教平台,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就业创业技能等培训,监测对象的造血能力明显提升,发展动力显著增强。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2292元,较上年度增加1382元,增幅12.7%。二、2022年工作成效:(一)健全工作机制,工作运转顺畅高效。一是建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各镇(街道)为成员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班,全面统筹协调推进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工作。二是制定出台了《子长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明确了市镇村三级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步骤和要求,规范监测识别认定和风险消除流程。三是严格实行“周统计、月通报、季调度、半年小结、年终总结”工作机制,确保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四化”机制,建立“户分四类”台账,实行动态监测、灵活调整、闭环管理,累计纳入三类监测户384户1028人,消除风险136户372人,荣获2022年度陕西省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先进集体。(二)强化动态监测,筑牢防返贫底线任务。通过镇村全面排查、网格化精细排查、部门信息筛查“三个”渠道,快速发现疑似风险对象,按程序纳入监测范围。一是筑牢网格化管理体系制度。落实镇村组网格员没每周对67843户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进行全覆盖动态监测预警,做到了“网中有格、格中有责,人在格上、事在格中”。二是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宣传月”活动。乡村振兴局、监测中心联合各业务部门开展集中政策宣传活动,组建宣讲队深入6个镇(街道)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市镇村三级共发放宣传彩页16000余份、宣传海报1200份、宣传书籍400份、扶残助残宣传围裙、手提袋1000多份、宣传挂历800份、节水宣传纸杯1000余份,镇级专题宣讲56次,入户宣传14604户,电子屏播放宣传片101次。三是推进帮扶力量衔接。对全市101个村选派驻村工作队,派出驻村干部327名,实现脱贫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四类重点村全覆盖,落实3783名党员干部帮扶联系脱贫户和三类户,定期开展走访联系,协调落实帮扶政策措施。(三)狠抓采集录入,提升数据信息质量。一是动员全市力量,开展农户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按照省市工作安排,累计共采集完成农户信息录入68843户198628人,其中一般农户58667户172044人,脱贫户9932户25948人,脱贫不稳定户123户355人,边缘易致贫户182户458人,突发严重困难户71户203人,完成乡村建设信息监测平台数据录入全部工作。二是督帮一体,扎实开展“双百工作“。聚集“政策宣传、走访排查、稳定增收、问题整改、督导检查”抓落实,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百日提升”行动落细落实落到位。走访11个镇(街道)188个村全覆盖,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650余条。三是严把数据质量,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监测中心抽调专人,成立防返贫工作数据质量核查专班。定期不定期抽查国办系统、省大数据平台中的录入数据,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村;对共性问题,分享到各镇业务交流群,有效降低了信息数据“错录、误录、漏录、空录”等问题。全年累计数据信息更新维护8621条。三、存在问题: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仍面临较大压力;部分镇村仍存在对监测标准把握不精准,识别纳入监测不及时不全面;政策宣传解读不够,部分群众对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不知晓;开发式帮扶措施落实不够等问题。四、整改措施:在现有防返贫动态监测“四化”工作机制基础上,探索推广“户分四类”有效做法,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强化日常监测,坚持周统计,督促网格员定期入户走访,做到发现一户,纳入一户;结合实际制作政策“明白纸”,推行“一码通”,努力让所有农户都了解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不断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谋划开展好市级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及时解决因疫情影响、自然灾害、严重疾病等引发的返贫致贫风险隐患。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来陕回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工作要求,以“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为主线,以脱贫群众增收为重点,不断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在现有防返贫动态监测“四化”工作机制基础上,探索推广“户分四类”有效做法,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机制。二是强化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强化日常监测,坚持周统计,督促网格员定期入户走访,做到发现一户,纳入一户。三是加强政策宣传。结合实际制作政策“明白纸”,推行“一码通”,努力让所有农户都了解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不断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四是拓展监测渠道。在通过个人申报、干部走访、部门筛查预警三个渠道开展常态化监测的基础上,用好12317等平台,及时核实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做到不漏一户一人。五是开展集中排查。谋划开展好市级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及时解决因疫情影响、自然灾害、严重疾病等引发的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六是强化精准施策。对家庭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引导群众勤劳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做好兜底保障;对弱劳力半劳力,要创造条件探索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